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贾艳丽 《科技信息》2012,(35):42-42,64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其中以课程体系衔接为重点。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重复、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教育之间不协调等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及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做法.以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戴体,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住。由于受“学科本住”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在普通教育的影子下发展,一直在“没有职业特色”的状况下膨胀,一直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环境下生存,“学科本位”甚至成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桎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思路、崭新的面貌引领职业教育事业向前迈进,既是我国现时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3.
钟捷 《广东科技》2013,(22):212-2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面临着重大的体制改革,职业教育体制中的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处于改革浪潮中。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包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社会已经来临,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职教人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首先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提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必须实现转变,并且分析了如何实践,帮助我国职业教育达到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关于职中综合课程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职中综合课程模式的思考狄车涛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必须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新的课程模式为依托。江苏省八五课题《职业中学课程体系研究》中提出“三线两段宝塔形”综合课程模式,即课程...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长期收传统教育观、普通学校观的影响,课程模式理论化倾向相当严重,课程的实施按照“理实分离”方式进行,课程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三段式”依次循规蹈矩地展开。这种课程模式不符合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更不利于他们职业能力的塑造形成,改变理实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工作过程导向、理实一体、行知合一”的职业教育新课程理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杨叶勇 《科技信息》2008,(32):259-259
本文借助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东风”,按照戴士弘教授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六大基本原则.针对实训室建设的可拓展性,提出笔者的想法——通过对实训室的课程改革来建立虚拟实训室,增加实训室的可拓展性、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中,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以就业为核心”,“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根本出发点的基本思路.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的思路,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把教学和企业工作过程相结合,建设“教、学、做、思”合一的教学情境,探索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学习领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潜力.它直接影响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和重建新的“智力观”。将多元智力理论运用到IT类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对于促进和完善IT类课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卫红  魏强  肖卓朋 《科技信息》2012,(32):299-300
本文以“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开发为基础,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课程为例,梳理课程在百廿建设历史中,德育、思政目标的演进历程.课程新增了人地协调观、生态文明思想等观念塑造,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等价值引领,但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责任使命始终未变.现今中国地理课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确立了“同课异构-分类指导”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构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的融入方式和“教师引导-学生生成”的融入路径,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作业实践、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形成“全程融入-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学徒制是在吸取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职业教育的新形式。在《电工电子基础》这一高等职业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中,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新学徒制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实现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工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步骤,对比了中德两国课程模式的差异,总结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林小静 《科技信息》2012,(35):303+259-I0303,I0259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应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本文试将作为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篮球课程通过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实行课程标准“均衡化”、教学内容“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以及课程实训“公司化”的“四化”改革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于一体并达到够用、管用、实用的一线的高素质综合型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当接受职业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许多教师已经在不断地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十分注重开展物流职业教育,课程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职业针对性.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手段、实训实习四个方面探索日本高职物流管理的培养模式、物流职业教育特色,以期给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订单培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达到了“招来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真诚服务于“三农”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课程改革实施"问题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的变革.根据课程改革目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提出了“问题教学”的概念,着重探讨了“问题教学”的内容及做法。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科美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线.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主要从以美启真、以美辅德、以美育美、以美促“全”等方面论述物理学科美育在课程改革中的独特作用,探讨这些独特作用的具体体现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发展模式”,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含义、内涵和特点,以期为学习、研究“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CBE/DACUM角度分析了高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能力定位,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高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能力定位,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变革,突出了实用性,加强了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