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取石竹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并诱导出无根试管苗,然后再进行试管苗成花培养,发现外源生长调节物质(NAA,6-BA)、多胺(Put,Sps,Spd)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DFMA,CHAS)能调控试管苗成花;经内源指标测定(含激素、多胺、可溶性蛋白质、糖、淀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研究石竹试管苗成花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外源供给低浓度NAA、Spm、Spd,有利于石竹试管苗成花,0.5mg/L的6-BA及5mmol/L的DFMO及CHAS完全抑制成花;(2)内源iPAs、ZRs、IAA和Spd与石竹试管苗成花关系密切,这些物质内源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成花;(3)激素和多胺…  相似文献   

2.
凤仙花离体培养再生植株并试管内开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凤仙花无菌苗胚芽段作为外植体,经过不含任何激素的MS(0)培养基预培养、MS+6-BA3mg/L+NAA0.5mg/L培养基的诱导芽和根分化、MS+6-BA1mg/L+NAA0.1mg/L培养基的诱导开花,在60d左右实现了凤仙花离体培养再生植株并在试管内开花.凤仙花离体培养试管内开花不仅具有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而且为深入研究外界条件对植物离体开花的调控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3.
激素组合对瑞香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我们比较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瑞香试管苗的茎段和苗端离体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愈伤组织的发生及侧芽的生长与激素的组合有密切关系,其中MS+0.2N AA+4.0 BA明显促进带节茎段和苗端愈伤组织的发生、分化;MS+0.8N AA+2.0 BA明显促进侧芽生长,但所得试管苗质量以苗端为外植体的较佳。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竹试管成花及内源激素与多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无根石竹试管苗为试材,用植物生物调节剂调控石竹试管成花,同时测定了成花过程中内源激素与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NAA有利于成花,0.2mg/L的NAA可将成花率由对照的33.3%提高到71.7%;6-BA抑制成花,浓度为0.5mg/L时便完全抑制成花。在成花过程中,iPAs,ZRs,IAA,Spd含量出现峰值,且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成花。IAA/(iPAs ZRs)的比值影响石竹试管苗的发育,当这一比值较低时,石竹便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用甘蔗幼叶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不同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的2,4-D较NAA的诱导率高,6-BA的浓度为1.0mg.L-1有利于再生植株的分化,所形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麻竹茎尖培养及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麻竹嫩枝休眠芽的茎尖离体培养形成试管苗,转接于MS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诱导形成丛生芽,再继代培养后,丛生芽能不断地增殖,实现离体快速繁殖麻竹.对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技术也作了系统的研究,繁殖的试管苗成苗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松科树种的离体培养技术相关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不断的突破.笔者综述了松科树种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对松科树种在直接器官发生、间接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等不同离体培养方式所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外植体、培养基、激素等影响离体培养的因素和条件,对松科树种离体培养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的机理性研究、成年母树营养器官离体培养技术、褐化问题、诱导生根和再生植株移栽技术、商业化生产应用、离体材料的超低温保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Cu 2+ / 对离体培养下黄瓜子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子叶离体培养为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对离体子叶外植体花芽分化的影响,育苗期的培养基中缺乏Cu^2+显著地降低离子叶外植体花芽,营养芽间接花的分化率;离体子叶外植体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CuSO4培养基中,外植体花芽和营养芽的分化率随Cu^2+浓度升高,其中以0.4μmol/L为最佳;离体子叶外植体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给予Cu^2+脉冲处理24h,发现第5天给予0.4μmol/L脉冲处理显著地促  相似文献   

9.
高灌蓝莓离体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成龄蓝莓的茎段或茎尖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各种激素配比的改良WPM的培养基上,研究蓝莓离体繁殖影响因素,筛选蓝莓离体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WPM Zt1.0mg/L的增殖培养基上,蓝莓的增殖数最大达50,在1/2WPM 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因外植体的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可达到30%-70%.通过炼苗,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达60%.建立了高灌蓝莓工三化育苗技术体系,为蓝莓商品基地的建立提供充足的优良苗木.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向日葵离体培养再生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外植体的种类和内外源激素等.  相似文献   

11.
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是组培工厂化育苗中一项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实用技术。以甘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对瓶外生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质量、基质、生长素均能影响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污染试管苗用瓶外生根技术可达到84.5%的生根率;采用瓶外生根后移栽的方式获得的移栽苗比炼苗后移栽的方式高124.74%,可使移栽成活率提高3%。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共抑制技术可以导致植物内源基因失活.本文主要综述了共抑制的概念、产生机制和共抑制技术在花卉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球根花卉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球根花卉花期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组织器官、生理机制、分子水平三方面阐述花期调控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探讨环境因子和生长调节剂对花期调控的作用,提出了球根花卉花期调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照明会影响植物花果期物候的变化,提出园林植物与照明关系的研究;利用跟踪观测的方法,记录被照植物生长环境,计算被照射植物的花期及生长季,并与文献记载植物花果期进行比较,研究夜景照明与园林植物花期果期的关系;得出人工光照是影响绿化植物花期与果期的直接因素,园林植物花期可作为人工光照对植物物候影响指示器;受人工光源照射的园林植物花期变化相对明显,展叶期变化也相对明显,乔木花期对人工光照反应较为弱;落叶植物花期对人工光照敏感,夜间光照下落叶乔木果期提前,花期延长;园林植物花果期对 LED 白光、黄光光谱照射较为敏感;指出得出深入对城市光环境与绿化植物花果期影响的研究,可有效掌握受人工光照下的园林植物花果期的变化规律,对预测园林植物生长、保护生态环境、指导园林夜景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刚竹属竹种的生殖——Ⅰ.刚竹属竹种的开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毕生开花一次,花后营养体自然死亡。竹子开花由内部计时机制所控制,这种计时机制对环境干扰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同步开花是刚竹属开花的基本特征。不同竹种的开花周期有很大差异,短的不足20年,长的可超过100年。开花周期的不稳定性可用基因突变和天然复壮来解释。竹株开花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上均有变化,但植物激素是否参与成花过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范围内栽培早春开花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采集,并记录野生早春开花木本植物资源的分布、花期、花色等.结果表明,河南栽培早春开花木本植物共计有9科、24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的野生早春开花木本植物共计18科,41种.最后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植物离体快繁培养技术研究凤尾鸡冠瓶苗开花技术,结果表明:凤尾鸡冠的种子用0.1%的HgCl2灭菌8min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0%;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NAA0.1mg·L^-1+6-BA1.0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经过壮苗后的植株在MS+PP3330.5mg·L^-1+NAA0.01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培养基上培养,开花率最高,为81%;适当减少MS培养基中氮含量,能提高凤尾鸡冠瓶苗开花率;光照强度为3000Lx时,瓶苗开花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开花和结实等繁殖过程对植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方面.通过对黔西北喀斯特生境中主要植物开花物候、种子生产和散布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植物的主要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开花和果实成熟分别发生在相对集中的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格局.始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开花早的植物具有更长的花期以保障繁殖成功,但始花期与果始成熟期没有明显关系,植物在物候事件之间存在着权衡.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发生了明显重叠,部分物种间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植物果实(种子)的大小和产量具有很大差异,种子散布期在种间和年际间也不相同,大多数植物具有较长的种子散布期以适应该地区异质性极高的复杂环境.权衡关系等繁殖策略是植物适应喀斯特生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青钱柳为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树种,包括雌花先熟个体(雌先型,PG)和雄花先熟个体(雄先型, PA)两种交配型。同一交配型内雌雄花期错开而交配型间雌雄花同步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可能对青钱柳种子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青钱柳群体的交配系统,对江苏溧阳陶峰和安徽红琊山林场的7年生青钱柳人工林群体进行了连续2 a花期物候学观测,包括林分中交配型的比例、不同交配型的雌雄开花顺序、开花持续时间及花期相遇特点。结果表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青钱柳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有一定波动; 雌、雄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19 d(最长21 d)和2~9 d。在人工林幼龄群体中,开花植株有2类共5种表现型,其中两性植株包括雌先型(PG)、雄先型(PA)和同步型(SC),单性植株包括雌株(F)和雄株(M); 观察发现幼林群体中雌株居多,两性植株比例较小。2015年溧阳陶峰青钱柳人工林中开花率达到73.2%,两性植株占28.8%,PA和PG比例1:1.2; 而红琊山林场的开花率仅为38.6%,其中16.7%为两性植株,PG比例较高。连续2 a的定株观察还表明:开花表现型的变化主要为单性植株转变为两性植株; PA和PG表达稳定,极少发生逆转; 两性植株中,有52.2%的植株上雌、雄花期完全错开,而47.8%的植株上雌、雄花花期有部分(少量全部)重叠。相关分析表明,开花状况与母树胸高断面积显著相关,显著性大小顺序为雌先型﹥雄先型﹥雄株﹥雌株﹥未开花植株。多重比较表明:两性植株的平均胸高断面积与单性植株、未开花植株差异显著; 开花植株中雌先型、雄先型和雄株平均胸高断面积差异不显著,但三者与雌株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测青钱柳开花与否和开花表现型明显受植株营养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江苏省南京、宜兴两地对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人工林群体的开花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金钱松人工林群体中个体间的开花量、花粉粒形态大小及花粉发芽率等性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金钱松花粉发芽特点与落叶松(Larix ssp)和花旗松(Pseudotsnga menziesii (Mirbel) Franco) 的花粉发芽特点具有相似性。花粉在一般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难以发芽,在Brewbaker和Kwaek的培养基上则发芽良好。此外,对金钱松的良种选育问题也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