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欣 《科技信息》2009,(31):J0157-J0158,J0155
《永别了,武器》(1929)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该书通过描写美国青年亨利在一战后期意大利战场的参战经历和他与一个美丽女护士的凄婉爱情,真实再现了当时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成功反映了一战后玩世不恭、信仰危机的"迷茫一代"的精神面貌。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较和对比,通过这些手法在结构、人物描写及象征等方面的运用,小说的两大主题—战争和爱情得到了成功地阐释。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有多个译本。今对4个译本的译文进行分析,发现涉及技术语言的译文存在误译、硬译、术语翻译不准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词义是动态的,原文文本会涉及各种知识,译者需要充分作好译前准备,了解翻译文本的相关知识,建立与要翻译的文本相关的认知模型,便于在相应的语境下确定词义时调用,达到与原作的语境匹配,避免翻译错误。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海明威百年诞辰之际,笔者重读海明威重要代表作之一<永别了,武器>.通过仔细品味此小说1929年初版封面上颇具匠心的图案设计,有双重含义的英文标题,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它的主要情节,笔者认为海明威的此篇小说想表达的含义为主人公亨利不仅告别了武器和战争,同时由于这场罪恶的战争和这残酷的世界使他告别了美好的爱情.小说控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荒谬,追根溯源地探索了"迷惘的一代"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和失去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 ,武器》中的女主人凯瑟琳·芭克莱一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从历史、文本入手 ,系统分析了评论界的观点 ,重新审视了这位女性人物 ,以期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上有着显著地位的现代美国作家。他以著名的“冰山”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创作风格在当代许多作家的身上都留下了痕迹。《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从《永别了武器》中截选了两小段,尝试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基本理论,浅析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无的、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本文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所受的文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其作品中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切入点,分析海明威对战争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旨在揭示海明威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所出现的“家”的意象,指出亨利心中的“家”是凯瑟琳。接着分析她成为亨利心中“家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顾秋红 《科技信息》2011,(5):I0175-I0175,I018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辟了美国"迷惘的一代"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将对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海明威本身与海明威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等待的一天》为例,剖析了海明威"死亡与孤独"的创作主题和"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阐明了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中以简练的文字、消解了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精神状况和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对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担忧。故事的悲剧叙事是对战争时代悲剧现实的审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悲剧精神,促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叙述悲剧带来的苦痛,探索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从而领会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尽管海明威没有一部作品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但是在他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众多短片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可见女性人物在海明威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小说《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一方面采用了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通过独特的时序安排对人物、情节乃至读者进行影响与掌控;另一方面,小说同时采用了聚焦主要人物桑迪的视点的手法把"讲"和"看"分离,形成对立;桑迪有限制的视点对全知全能的叙述起到反抗和消解作用,把小说人物命运和读者的判读从全知叙述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使人物及读者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小说深层文本的意义在这两种互相对抗的叙述中显现出来,体现了当代人如何在自由意志与外在操控力量之间进行抗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颜碧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56-155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