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入给苯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还是凭借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苯教文化对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及特征、拥仲苯教的形成及教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藏族原始苯教属自然宗教类“,万物有灵”及“以人为中心”思想是原始苯教的两大特点;拥仲苯教是由顿巴辛绕在藏族原始苯教的思想基础上,对其祭祀内容、祭祀方式、祭品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并加以理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司巴苯教是原始苯教。司巴苯教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具有某些民间宗教的特色。司巴苯教作为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藏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研究司巴苯教实际上是在追寻藏族文化的根底,探讨苯教在藏族民间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对于研究藏族宗教、民俗、文化都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羌族宗教文化是青藏高原文化的有效构成,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始终是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核心信仰。地处汉藏之间的羌民族,其民族宗教文化与道教、苯教及藏传佛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苯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宗教,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探讨苯教思想的源流,认为系统化的苯教吸收了许多波斯宗教的思想,尤其是其宗教宇宙论基本参照了波斯的模式。苯教在对其神圣之地俄木隆仁的构想时,既受到波斯宗教有关影响,同时也与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宗教城市古尔有关联,因为古尔的模式与俄木隆仁的模式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夏玉·平措次仁先生是西藏著名的藏族学者、国家级专家,在70多年的生命旅途中,用崇高的治学品格和坚强的意志攀登知识高峰,经过无数次社会和生活的磨砺,走过从旧西藏到新西藏的发展变迁历程,在历史学、佛学、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的著书硕果累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西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主要对夏玉.平措次仁先生的生平、研究成果、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西藏旅游热背景之下,藏传佛教文化备受关注,以此为核心的宗教旅游,即使在西藏以外的地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是改变地方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宗教旅游的驱动之下,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形式与新的特点。宗教节庆是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其反映的宗教旅游现象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文章以藏传佛教寺院西安广仁寺及其燃灯节为研究个案,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旅游动力机制分析,研究近年来以宗教旅游为动力形成的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才让太教授长期从事苯教文化研究,在国际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苯教历史为主线,着重探讨了苯教文化的渊源、内涵、特性及其发展过程,并对苯教古文献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作了评析。认为,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分世续苯和雍仲苯,经历了前、中、后弘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藏族文化以及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甚大,对研究和还原藏族远古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藏传佛教并不是西藏固有的本土宗教,而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碰撞、吸收和融合的产物,本文仅就佛教传入西藏,并与政治相结合,促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之体制形成,最终成为西藏最高信仰之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论述西藏同祖国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藏日喀则是藏族苯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楚氏、许氏、巴氏、辛氏等母寺均在该地区境内,现全地区共有6座苯教寺庙140多名苯教僧尼。文章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概貌以及现状调查分析,认为苯教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始性,致使苯教寺庙周边信教群众的信仰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一位熟悉和了解藏族历史并对其作过深入研究的著名学者。尤其是他主持编纂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已成为藏史名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这部书以唯物辨证的眼光阐述了西藏的历史发展观,为进一步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调查青藏铁路通车对柳梧村宗教的影响,以充分的调研数据证明了柳梧村的宗教没有遭到破坏、削弱,更没有被“灭绝”,村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不折不扣、实实在在的实现。柳梧村的情况是西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实实在在实现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西藏民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文化在继承传统和保持藏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西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不折不扣、实实在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神祗繁多、神话丰富是藏族苯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苯教文化渐使整个藏族文化趋于神秘性的重要原因,也是苯教文化影响整个藏族文化内在价值的要素。文章主要从历史学和宗教学的角度透视藏族苯教神祗体系,把苯教神灵分为原始苯教神灵、雍仲苯教神灵和源自佛教的苯教神灵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苯教祭祀者“莱坞”经书的流传年代久远,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涉及苯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苯教文化意义重大.莱坞的经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祭神、解秽、招魂、卦书、伏魔降鬼、禳解、招福类等七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经文都与禳解有关.经文出现的年代不详,从经文表现的内容看明显具有原始宗教的特性.经文的规范率低,错别字出现频繁,且夹杂着方言,但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普米族地方宗教韩规教在发展历中受到苯教的影响,在经文、仪轨与祭司体系上与后来出现的民间苯教有诸多类似之处。比较两者的异同,体现了不同社会处境下宗教地方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五十五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处理西藏社会发展与西藏宗教延续传承的关系,创造性地制定了关于引导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政策,并在西藏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效,使西藏宗教发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深刻变化,宗教内部和各宗教、各教派间的关系日益和谐,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和睦,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有关人权问题的报告中,中国西藏的语言、文化、宗教、环境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近来,“藏独”分子和少数西方政客又在捏造和炒作。事实上,60余年来,中央政府致力于在西藏建立现代教育体系,藏语的保护远胜于世界上其它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充分尊重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积极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传承藏族文化;在大力推动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西藏地区生态的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区,实现了西藏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更加巩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更加枝繁叶茂。西藏之所以屡屡成为话题,这既有民族国家理念的差异.也有不了解西藏实际情况所导致的误读、误解,更有“藏独”和一些西方政客别有用心的歪曲。驳斥这些歪曲和误解,还世界以真相.可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与西藏岩画联系最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敦煌古藏文苯教写卷,这些写卷中记载的苯教传说与仪轨内容,隐晦而曲折地反映了早期羌人西迁、开发藏北草原(藏语“羌塘”)的历史过程;而西藏岩画则以生动而写实的画面,直接表现了羌人西迁及开拓“羌塘”的壮举。研究西藏岩画,不能不特别涉及到苯教仪轨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命题下,对西藏文化和谐建构理论中藏传佛教寺院仪式“羌姆”应该如何发展,从运作机制的内在拓展、现代化因素的注入、转变寺院传统主体地位的影响、实现区域文化的互动、加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模式构想。并陈述了新的发展模式对于西藏宗教现代化转型的时代意义:消解文化整合的内部消耗、确立文化转型共同的向度诉求和促使和谐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推进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政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其社会地位和政策空间共同演进的历史结果,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其间政治背景与宗教文化自身因素相作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