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此,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特性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等问题上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生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要与时俱进,重视实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是一个以中国化为核心的统一整体。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大众三者既不是相互分离的,又不是彼此等同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之间是既不可分离又并不等同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根本,在"三化"的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向,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在中国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大众中马克思主义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昊远  宗彩娥 《科技信息》2009,(35):140-1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q-国化也是一个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解决文化认同、实践和当代化、民族化和本土化三者的有机统一等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项集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要求理论教育在理念上必须把推进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和永恒的实践主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以往理论教育的经验教训,并真正贯彻和落实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必将使理论教育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与时代特征和客观实际相结合,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的使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队伍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队伍,形成一支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队伍,专业素养优良的队伍,坚持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科研能力强、水平高的队伍,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博大胸怀的队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时,提出要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我党的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的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各种方法所构成的一个方法体系,其中任何单独的一个方法或几个方法都无法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只有从整体上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体系才是真正掌握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研究和运用,只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僵化,丧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国中国哲学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一历史进程与西方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一致的。我们只有深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整体演进的背景下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基础,解放思想是前提,与时俱进是方向,三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关注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建立推进科学发展观大众化的长效机制,提升全民族的民主意识与科学文化水平,注重普及方法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在十八大报告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旨透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观对这一理念进行解读,研究其给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具有无法磨灭的历史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完美的结合,《资本论》摒弃了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空洞说教的褊狭弱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科学化倾向,《资本论》的学术精神值得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阐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和层次,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史,一部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学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高校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更决定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水平。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问题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丰富与发展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学习观,反对教条主义的错误学习观,批判一些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上所采取的一切非科学的态度,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内在源泉与不竭动力,是治党治国之道,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之道。它既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既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获得重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三化合一"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学习观的典范,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丁桂珍  陈兰英 《科技信息》2012,(21):25+17-25,17
民办高职院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并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努力构建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长效机制等多种机制,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等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