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指定特征的弹性语言.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必然的,不可少的.能使公文表意周密严谨,使灵活性内容留有余地,使不便直陈其言的内容不言而喻,使普遍性问题得以概括,简化文字量.如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应特定语境,注意与含糊语言的区别,注意与精确语言的关系,注意模糊词语的模糊度,使公文语言达到准确、严谨、精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言学有关知识,辨证地分析了语言交际过程中准确表达和模糊表达的情况,并详细论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本文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该准确则准确,该模糊则模糊。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交际中离不开精确、清晰表达的词语也离不开模糊性词语,语言具有精确性与模糊性,这在委婉语中也可得到验证。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其准确性与模糊性的体现都是和语境密不可分的。人们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委婉语,并结合语境正确地使用它,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反映中形成的,它分为狭义模糊性、一般模糊性、广义模糊性和泛模糊性,并形成或将要形成相应的数学方法和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语音、语调模糊性,词义模糊性,语法模糊性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此外,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也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与此同时,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对思考一些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模糊性与图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图式具有模糊性,一个图式就是一个模糊集。图式理论的共知性、可省略性为模糊语言作为委婉技巧或策略实现"间接表达""、留有余地"等交际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语境和图式理论的"明示的语项"表达特殊的含义,并激活相关的图式的机制为模糊语言的可理解性、在交际中实现相互沟通与商讨性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季金友 《科技信息》2009,(26):I0155-I0155
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这一概念的阐述,指出模糊性的三个特征,最后具体从语义、语用、意象几方面论述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书由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而也就具有应用文书的一般写作特点,尤其在语言的精确性方面要求甚严,但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同样能不偏不倚地准确表意,使文书能达到其基本地的使用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模糊性和歧义性的定义入手,通过对语言模糊性和歧义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分析,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与可译性限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可能导致可译性障碍,也可能并无障碍。但语言的模糊性常常给英汉互译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手机短信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其语言亦和自然语言一样具有模糊性。中文手机短信中语言模糊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娱乐搞笑和祝福传情类短信,在语音、语言表达、语言结构及修辞上的模糊,在短信中具有丰富的语用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本文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尝试对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作一系统分析。在语义上有来自词汇概念层、句子语法层和逻辑语构层的原因;在语用上,有来自主观故意和客观存在的原因。并指出,对语用上的原因还可作次一级的分类,而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学形象表象的模糊性属文学作品中的常规现象。文学语言的莱确定指涉与暗示功能决定了文学形象表象模糊性的实现,本文具体从一词多义、一语双(多)关、言语的偏离、非精确性描述等方面入手,探讨文学形象表象模糊性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王艳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145-145
会计的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就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是,没有对立便没有统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相互依存、包含和利用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集中表现就是竞争。通过竞争,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于群 《科技信息》2011,(18):I0145-I0145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具有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中翻译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厘清两者的来源及其定义,将几种分别使用归化和异化的典型例子予以分析,从而得出二种手段分别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而后又对综合使用归化和异化的例子加以分析,从而证实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作为对立统一关系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现一方向另外一方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19.
试析模糊性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秉隆 《海峡科学》2011,(12):97-99
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因此,模糊的特征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特征。该文从模糊性语言的成因和分类入手,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模糊性语言的必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礼貌、得体,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模糊性在(红)颜色方面表现为:1)自然界的可见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表现为颜色不同,且构成一个客观的连续统,但人类对光的感知即颜色呈某些共性和无限的差异性(约一千万种颜色)或模糊性;2)用有限的语言词汇将无限的颜色或色差描述出来时,即将连续统切分为片段(例如11种基本颜色),这片段构成颜色连续统的核心成员,其它色差为边缘色;且任何一个颜色词如红色都占有这个连续统一定的跨度,包含这个跨度内所有的色差或成员,具备了概括性,其成员之间的划分同样具有模糊性;3)人类是通过对实物如火和血及植物、织物、矿物、天候甚至病症等外表的颜色性状的感知而获得对(红)颜色的认知,这是一个"以物喻色"的隐喻或类比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必然具有模糊性;4)将(红)颜色的性状等又一次通过"以色喻物"的类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引申意义或隐喻,使得(红)颜色具有更宽泛的模糊性,并使英汉语的红色(red)具有更宽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