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文中对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修辞学作了历史的回顾,指出其得失。考察了提出修辞得体性原则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内涵,并指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修辞学的回归,是跨世纪的转向。在跨世纪转向之际,中国修辞学者应考虑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乃至语言学派或流派。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汉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朗诵艺术视角对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做了剖析,提出构建语音修辞活动场和创造声音形象的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策略,试图在传统汉语语音修辞研究基础上,开拓有声语言语音修辞的审美与语用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说话的艺术,而比喻是创造语言美的重要修辞手段。本文列举了现代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明喻、暗喻、换喻以及提喻在英语中的各种表达方式和常见句式,并对其语言功能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王德春先生的论著<现代修辞学>革新了传统修辞学的写作模式,"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修辞的性质和作用",并将重点放在以言语环境为基础,探寻话语整体和言语规律,从言语修养诸多方面将修辞研究提升到建构修辞理论的高度.<现代修辞学>是国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修辞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为建立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艰苦努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区分语料修辞学和语用修辞学,将静态修辞研究和动态修辞研究分别论述;立足于修辞谈语体和风格,正确处理三者的交叉关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这是有助于增强修辞学科学性和提高品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围绕语言展开,对语言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将其与修辞学联系起来,探究其对于修辞学的价值。研究发现:修辞也是一种交往行动;修辞的导向与交往行动的导向一致,即都为理解,达成一致;修辞能力的培养需要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如文化对交往行动的影响一样,文化对修辞的影响也是整体性的、动态的,同时修辞对文化存在反作用;交往行动需要交往理性,修辞活动也需要修辞理性。这些能为修辞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区别于泛修辞观下的修辞学,我们将立足于语言运用的修辞学称之为核心修辞学。核心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修辞学。它既研究修辞文本,也研究修辞行为;既研究语篇修辞,也研究会话修辞;既研究书面语修辞,也研究口语修辞;既研究有痕迹修辞,也研究无痕迹修辞;既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辞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史专著,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以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内容语言的丰富性为今后修辞史探索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9.
在张弓先生的两部修辞学著作,即1924年的《中国修辞学》和1963年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贯穿着很强烈的修辞发展观,特别是后者,其论述更充分、体系更完整。然而,时至今日,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人们却鲜少提及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及其贡献。张弓先生认为,修辞的科学体系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分类,二是发展;而就修辞的发展而言,又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是历史,二是现实。在当今的修辞学(特别是修辞史)研究中,重新发现和认识张弓先生的修辞史观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凤娟 《科技信息》2010,(15):151-151,160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指导人们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从而进行社会交际。语言表达的方式、手段的形成与言语环境休戚相关,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则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语言环境之外的修辞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强调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伦理性的重要性,重视修辞的得体性原则和合作精神,重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态度和礼貌语言,并对得体性原则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语言研究科学化的实质就是语言学理论要切合语言事实,须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公约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从本质上讲,语言就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自然约定而成的、用于日常交际的一套公约。因此,语言本身是简单自然的,研究者应遵循“简单自然”的原则,以实证研究为主,发现、归纳和解释语言公约,使语言研究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4.
王玮丽 《科技信息》2007,(13):180-180,169
目前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对英语修辞的重视不够,而修辞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层面,教师在授课同时需加强修辞学的引导,使学生不仅从语篇结构上而且从修辞学角度欣赏英语语言的优美。  相似文献   

15.
模糊修辞的研究对象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学的出现,使人们对传统修辞学有了新的认识。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按传统修辞学的观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修辞的基本要求。模糊理论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后,人们发现,“准确”目的的实现,并不单纯靠精确,有时要模糊些,才能更准确,模糊也是达到“准确”目的的重要因素。语言模糊属性与表达效果间的这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修辞学有关理论,从导游语言的修辞效果出发,探讨导游语言在旅游活动中修辞策略的运用在提高游客注意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模糊修辞学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和提高语言表达力的一门语用学与修辞学的交叉学科。由于模糊语言特有的表现力,模糊语言运用得当可使言语得体并产生委婉、含蓄和幽默等语用效果。语言模糊修辞功能表现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还具有亲和功能、满足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所谓辞格,又叫修辞格、修辞方式等,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是人们在运用语言的长期实践中产生并总结出来的,有助于语言的艺术化,可以看作是带凝固色彩的语言表达规律。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例举出来的辞格有譬喻、借代、双关、比拟、排比、反复等三十八种。若干年来,大、中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修辞学者研究的辞格,基本上不超出这三十八种。谭永祥同志的《修辞新格》,是华东修辞学会出版的《修辞学从书》中的一本。在书中,作者积多年研究之材料、归纳、揭示出闪避、别解等十五种修辞新格。现在,全国唯一的修辞学杂志《修辞…  相似文献   

19.
影视剧和小品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向观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影视剧和小品中的语言主要运用了谐音析字、摹绘、省略、激问等4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