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分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个性特征出发,论述在取经途中蕴含的团队管理思想,同时对企业多元化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借鉴前人的智慧解决当今的问题。希望为东方管理思想的渐起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想法,也希望能够对管理者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锋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86-186,14
解读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我们从中感悟出孙悟空是一个不凡的人物,他热爱生活,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他历经磨炼,创新开拓;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不辱使命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正体现了当代的人才观。孙悟空的形象在新时代对青年一代具有深刻而强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3.
透过小说<西游记>的神话外衣,挖掘其蕴涵的文化意义,即所寓之"言",应是我们解读<西游记>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从灵魂的自救与人格的修炼、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个性的整合与重塑三个层面,对<西游记>的儒释道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汪静 《科技信息》2009,(32):135-135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起源很早,到唐代尤为盛行,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佛道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文章主要考查唐代茶文化与佛道文化的关系,主要探讨佛道文化对唐代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詹纳尔的《西游记》英译本中人名的翻译。笔者认为,在翻译神话小说中的人名时,译者应从源语言的历史、文化、宗教各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最佳翻译方法,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减少西方读者的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在明代心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产生,其主旨就是要努力破除心中之“贼”,并且通过“饥饿”叙事来加以寓言式的形象阐释。从生理学上说,“饥饿”是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意味着肚子需要填饱;从精神层面上说,“饥饿”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贫乏,一种对本身性命之道的渴求。小说揭示了“饥饿”与“魔难”的因果关系,并把“饥饿”与“修心”联系在一起,其所蕴含的意义言之不尽。  相似文献   

7.
神魔斗法是《西游记》的主体情节,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神魔斗法既是正邪相斗、驱除邪恶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神与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神魔斗法的过程是模式化与个性化共存的过程,斗法中多元素的融入扩大了小说的内涵与外延,大大增强了可读性。所斗之法主要体现在兵器、法宝与法术上,"法"既是超能的,又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神魔斗法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情节更为新颖奇特,审美感受更为丰富,审美快感大大提高,又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布满了观音菩萨的行迹,找取经人,收服悟空、八戒、沙僧,送唐僧袈裟、锡杖,一路助唐僧师徒降妖除怪,直到取得真经。作品从观音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多个方面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天生丽质、端庄妩媚、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勇于负责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作品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有关观音法门的经典——《心经》内容,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品受观音信仰影响之重。  相似文献   

9.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不落言筌",所以在弘法过程中,就出现了众多教育法,著名的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越到后来,方法越多,又有捂嘴、拧耳、拳打、脚踏、割指等等。古典名著《西游记》表现了许多禅宗教育法,这些教育法与作品中的其它禅宗内容一道,使《西游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大大深化了《西游记》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描写了千千万万个妖魔鬼怪,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上百个之多.这些重量级的妖魔可分成三类:天不收地不管的逍遥派;缺乏人生目标的迷失派以及重订人生目标、寻求人生理想的觉悟派.  相似文献   

11.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中后期,是封建福建日趋没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变 思想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理学思潮。《西游记》正式成书于这个时期,其艺术精神深深地打下了朝代的烙印。小说积极肯定和颂扬对封建秩序的大胆冲击,对群权至上的轻蔑,要求恢复人的尊严。解除人的精神枷锁,以及孙司空百折不挠、卤无不 的英雄主义,强化了人的主体力量和奋斗精神。在文化观念上,《西游记》汲取了千百年来宗教发展的智慧而又超越具体宗教的局限,以超宗教的自  相似文献   

13.
灵山是《西游记》中西天佛祖的居住地,也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地,那么,灵山原型究竟在何处?它又经历了何种演变?结合《西游记》成书、版本的相关文献与《西游记》文本描写实际,以及既往学者已有之研究,对之作一番考察,对认识《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机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6):157-15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同经历和学识的人,从不同社会角度审视其象,剖判其意,均可自成命题,因心而得,因此其象征意义颇丰。《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作者班扬生动地描写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险,基督徒先从"绝望的泥潭"中挣扎脱身,路经"名利场",爬过"困难山",越过"安逸"平原,来到流着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国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这一切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意象比较,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近代汉语俗语研究是汉语俗语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把《西游记》中的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西游记》中俗语的引用体例、分类、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初传与道教初兴时期,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相互竞争、排斥而又相互吸收、融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期佛教与道教争论的几个问题及二者的相通之处来研究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食物应该是《西游记》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它在以下三个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对故事情节产生重大影响;二、参与人物形象塑造和性格刻划;三、反映人物活动的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杂剧《西游记》是元明杂剧中篇幅最长的巨制,对长篇小说《西游记》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但它的著录流传情况复杂而混乱,著作权也存在争论.从该剧的著录和流传情况来看,孙楷弟考证该剧作者为杨景贤的结论不宜轻易否定;从本剧宫廷本特征和杨景贤的蒙古民族心理、好戏谑、善隐语等方面来看,可以进一步肯定其著作权.  相似文献   

20.
佛教理论的世俗化和道教教义的民间化,为佛道二教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信众只从自身需求出发、不分教派的信仰行为使佛道二教界限趋于模糊。观音与慈航、地藏与药王等"兼职"现象,进一步强化了佛道二教彼此的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寺庙和道观的建筑规制高度一致;民间信众佛道不分;民间佛道二教的宗教活动内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