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普及化的网络、日趋活跃的大学社团和市场化的就业制度;强调了大学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编制的自我监控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AIQ-IV)对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进行探讨。调查对象为346名大学本科生。结果发现:(1)高自我监控与个人身份倾向和关系身份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他人导向与关系身份倾向、社会身份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导向与自我同一性的四个维度均无显著相关;(2)大学低年级学生在自我导向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而在个人身份倾向维度上的得分却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其他维度上无差异;(3)女生在高自我监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尽量认同和接纳自己,完成自我同一性,否则将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大学生应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性,完成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5.
自从埃里克森最早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之后,自我同一性的问题逐渐为一些教育和心理学者所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年期是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可以说同一性的问题就是青少年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因此,就青少年的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社会化的主要课题,青少年在完成自我同一过程中的种种尝试、选择和体验,会给他们带来较多的偏差行为。阐述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评析大学校园中偏差行为的心理成因,为寻求有效的学生管理策略以及学生心理发展辅导提供切实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8.
自我监控是个体调节行为适应环境、表达自我的重要机制。在非结构化情境中,个体通过自我监控机制来表达自我同一性。对426名大学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AIQ-IV),来探讨自我同一性对自我监控的影响。(1)自我同一性个人身份倾向通过自我导向表达;社会身份倾向通过他人导向表达;高自我监控既表达个人身份,又表达关系身份。(2)依据自我同一性四个维度,把被试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结果发现个人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关系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会身份倾向子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他人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非结构性情境中,自我监控是自我同一性的表达形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社会情境中自我同一性的自我呈现策略,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福州市四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及探索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从未恋爱组,但无显著差异。2)成人依恋中回避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进一步比较发现,早闭型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3)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及回避因子与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承诺因子是焦虑与回避的有效预测变量;而成人依恋与探索因子尚不存在相关,但探索因子对成人依恋的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79-79,98
本文概述了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建构自我同一性以形成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了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提出:要使青少年品格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关注青少年“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加强政治需求意识培养,坚持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并通过情感教育、同伴教育和希望教育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观念上、手段上、方法上进行更新,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培养高校学生自我锻健身能力的意义,构成自我健身能力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健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自我和谐量表对贵阳市5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存在着性别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的刻板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自我价值感与自我的灵活性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内容要有针对性并且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自我认同状态在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危机的易发期,本文从总结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入手,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如何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调整自我认同危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运动是否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有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期,我国地方高校开办聋人高等特殊教育呈现增长趋势,在校的听障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加强高校对聋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开展针对聋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研究.通过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聋人大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特点,建立健康的身体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就如何看待大学生、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大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同时"大学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步在发生变化,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以更加宽阔的视域加以重新审视和反思,摒弃成见、更多的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的大学生,进而结合舷大学生所处的"青年"发展阶段实际,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爆发潜能、有所作为、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西南科技大学292名学生被试所作的调查分析表明: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生的自我不和谐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