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心理和思维转换.翻译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对提高翻译能力至关重要.基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采用翻译心理操控教学试验法,揭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教学启示.研究发现,翻译认知心理弱、逻辑思维不强是导致学生译文中出现大量逻辑错误的原因.翻译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2.
脚本理论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ford & Abelson的脚本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会在大脑中建构一个心理模型,激活用于理解语篇的认知脚本。在认知脚本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中,脚本理论具有动态性和静态性。译者的翻译过程是认知脚本被激活的过程,译者应采取脚本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结合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应遵循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民族在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语有时会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本文试就“红”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在字面与语义层面进行转换的问题做些探讨,从而对颜色词的翻译方法提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言语产出模式的角度对贝尔翻译过程模式进行了阐释。认为言语产出模式和翻译过程模式的实质都是信息传递。翻译过程模式的"综合步骤"也就是语义表征的实现过程,即言语产出的过程,正是翻译的表达过程。在言语产出过程中,心理词汇的提取对翻译过程中的心理词汇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能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性","闭合性"以及"整体性"等原则。本文通过利用同构、闭合以及整体等视角来鉴赏、翻译诗歌的意象,从而印证作者初始客观事物时的情景,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国内对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现状出发,以哲学上的主体间性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石,提出翻译活动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过程,并分析了各个主体在翻译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多元主体间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和对话中,才能解决翻译研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消除国际翻译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商标名翻译的“等效性”问题,强调商标名翻译不可能“绝对对等”于原商标名,所谓的“等效性”只能是相对的。认为遵循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提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等效论原则,借助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商标名的翻译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等效性”,甚至超出原有的效果,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新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运用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BT) 概念合成理论这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识翻译过程,即原文本的解读、图式文本生成过程、译文文本生成过程,有助于再现翻译中意义转换的心理运作过程,为翻译思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从莎剧翻译看朱生豪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科技信息》2009,(19):155-155,85
翻译思想是翻译家对翻译经验的高度提升和高度认识,反过来又指导翻译实践,由此获得新的经验。翻译的能产性可以被理解为翻译思想对翻译风格,翻译技巧及策略的影响。本文从朱生豪的译莎背景,以及他在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技巧等方面探索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思想和理论。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贝尔以心理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构建了翻译过程的心理模式 .本文拟对其加以述介和评论 .  相似文献   

13.
译语语篇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观和格式塔质对语篇翻译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它既能统观全局又能细致入微地指导翻译的整个过程。它着眼于译语语篇的整体形似和整体神似,能使语篇重建达到形神兼备、和谐统一的效果。格式塔心理美学观指导下的语篇翻译是个认知的动态的过程,是个重建源语语篇格式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译文读者的关注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话语习惯和对异化的接受程度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从而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翻译的主要形式出发,阐述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受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的规约,并探讨汉语吸收外来词过程中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陶静 《科技信息》2007,(31):25-26
文学作品翻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形象传递。译者首先阅读原文并积极勾画心理形象,然后将自己解读的形象编码为目的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前结构,目的和表达能力都会影响原文形象的传递。以下便主要以作为文学精华的诗歌翻译为主,具体考察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形象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月婵 《科技信息》2010,(10):175-176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文化外译的作用日益增强。作为翻译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文化外译文本对现实译语受众产生影响的大小与译者的受众意识密切相连。译者的受众意识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译文信息的预期传播效果而选择的与受众理解程度贴近的表达方式的一种个体意识。译者心理是译者受众意识形成与变化的基础,而透过受众意识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译者心理。本研究以冯骥才《符号中国》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出发,探讨文化外译活动中译者的受众意识,希望可以为创造高质量的文化外译样本,使中国特色文化走向更广大的国际舞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是一个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规约性决定了文化意象的共性和特性,文化意象在翻译中有不同的生成方式:归化、异化、描写翻译、减译法和功能翻译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单位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却产生了一些误区。翻译单位实际上与译者的心理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且由于原文所引发的诸多变量而变动不居。在每个具体翻译实践中,译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所选择的翻译单位是各不相同的。固定不变的、始终贯穿翻译过程的翻译单位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