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汉词汇互借是随着中国和英美等国之间交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内容和方式上可看出英汉词汇互借相互影响的程度。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互相引进的历程,某些借词被引进后的内化过程,对借词所涉及的范围归类和对引进借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语言间文化的融合正逐渐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借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语言、哲学等诸多领域。在对英、汉语之间的借词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后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时存在词汇空缺,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了英、汉借用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英汉互借方式的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英汉词汇研究和掌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交际需要、词汇空缺导致语言交流过程中借词的产生。本文通过解析英汉词语互借的历史发展,剖析英汉借词现象的社会因素,说明语言呈现出动态的建构过程,借词体现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对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认知语义学的深化发展,英汉习语的认知理据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得以认识与发扬。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出发,从教材中提取学生常用的习语,结合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讲解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习语认知理据引入词汇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用趋同论及文化趋同的理念看,英汉文化趋同的主要表象是英汉词汇互借数量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一些“中国英语”已经被广泛接受。具体而言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因此面对中西文化趋同的倾向,保护语言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要分析了英汉互借词汇的定义、分类和历史过程,然后着重论述了双方在相对数量、语言形式、转借途径和语义场域这4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指出了这些差异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以及语言本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是一种全新的非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它强调身体经验对认知加工和语言表达的基础作用。文章以体验哲学为视角来研究英汉金钱词汇中的隐喻现象,比较并分析了英汉金钱词汇隐喻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进而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在以下方面: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价值观念;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黑色为例,从体验哲学、语义范畴理论、词义的派生机制等角度对色彩词汇文化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色彩词汇文化意义是基于人们对特定文化的体验之上、依靠隐喻性的词义派生模式而构建的,从而解释了英汉基本色彩词汇文化意义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宿红 《科技信息》2010,(23):I0204-I0205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发展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拟从词汇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类型,动因,及隐喻认知这一重要变化方式进行论述。掌握词汇语义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1.
从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等不同的文化延伸视角分析英汉词汇文化意蕴差异性的原因,探究英汉词汇文化意蕴差异的3种类型: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相同,但文化意蕴完全不同;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和文化意蕴貌合神离;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和文化意蕴同时空缺。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看习语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的构成及含义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形成的动因和认知机制,旨在加深对英语习语的理解,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论述语言文化学的核心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是词汇文化学的问题,英汉褒贬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反射出民族文化的社会性和忌讳性。从跨文化的角度,主要分析动物类、色彩类和政治类英汉褒贬义词汇的文化内涵,并从构词法的角度对部分英汉词汇褒贬色彩做出探讨。最后,简述英汉词汇褒贬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词汇语义是民族文化的最直接体现。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对英汉词汇语义对比具有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言中"山/mountain"的文化语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造成语义相似和差异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钟书能  阮薇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4-118
在翻译实践中,为了避免同一词汇的重复,译者往往会选择同义词来玉成其事。其中,上下位词的替代是英汉互译中的最为实用的一种译巧。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和转喻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审视汉、英上下位词的构词方式,并分析英汉互译中上下位词的替代认知机制。本研究对我国的汉/英翻译实践与外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变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进而也使英汉词汇在旧词上不断地演变。那么,在社会变革和科技经济发展的今天,怎样正确把握词义的变化来准确地进行英汉词汇的翻译,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旅游篇章(LTT)的英译文本与英美两国的旅游篇章(BTT/ATT)随机采样为主要样本,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探讨了英汉旅游篇章的词汇认知图式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差异,以期通过一种新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旅游文化的英译文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英汉服饰类习语很多,它们或对等或近似或相关,然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国俗信仰趋向一致。基于前人研究,文章对服饰领域的跨文化共性系统梳理后将其分为四类,并详细列举各类在两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语言间的对等性和差异性。最后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在文化为总范畴的视野下构建了隐转喻套叠模型对这些英汉习语表达共性的概念化动因和生成理据作统一解释,以期对英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解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渊源,归纳总结出动物词汇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特性映射、文化背景映射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