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种常规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和抗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活性测试.结果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依次为环(S-脯氨酸-甘氨酸),环(S-脯氨酸-R-亮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  相似文献   

2.
采用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网状软柳珊瑚(Suberogogorgia reticulat)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cholest-5-en-3β-ol (1)、尼克酰胺(2)、咖啡碱(3)、腺嘌呤(4)、1,7,9-trimethyl-1H-purine-6,8(7H,9H)-dione (5)、尿嘧啶(6)、胸腺嘧啶(7)、对羟基苯甲酸(8).化合物1,2,4,5,8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证明疣状柳珊瑚(Verrucella umbraculum)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八放二萜类化合物,并获得结构新颖的八放二萜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以及文献对照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疣状柳珊瑚分离得到10个八放二萜类化合物,鉴定为junceellin A(1)、renillafoulin A(2)、praelolide(3)、(-)-11α,20α?epoxy-4-deacetyljunceellolide(4)、umbraculolide A(5)、umbraculolide C(6)、junceellolide A(7)、13-deacetylnui-inoalide A(8)、erythrolide T(9)、erythrolide U(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疣状柳珊瑚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该属柳珊瑚中的化学成分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部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活性。【结果】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purine-6′,8′-dionyl)suberosanone(1)、1-(3′-carbonylbutyl)purine-6,8-dione(2)、腺嘌呤脱氧核苷(3)、次黄嘌呤(4)、7-甲基腺嘌呤(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尿嘧啶脱氧核苷(7)。化合物1和2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显示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3μg/mL和55.0μg/mL。【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抗骨肉瘤细胞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柳珊瑚酸类似物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中,我们从南海柳珊瑚Suberogorgia sp.发现结构独特的倍半萜——柳珊瑚酸(Subergorgic acid),根据光谱分析,阐明了这种新的天然产物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柳珊瑚酸的立体化学,如1所示.这种具有新的三环十一烷取代形式的倍半萜骨架命名为柳珊瑚烷或subergane(2).柳珊瑚酸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LD_(50)(小鼠)为20mg/kg,具有强烈的心肌毒性,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inexplicita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我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inexplici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了3个次生代谢产物Ⅰ,Ⅱ和Ⅲ,经元素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鲨肝醇和长锭十六碳酸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斜阳岛附近海域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可培养共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液代谢产物的生物毒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从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采集的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ea可培养共生放线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利用卤虫致死法测试其生物毒活性。【结果】从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ea中分离获得相关可培养放线菌23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后发现,这些菌株属于2个亚纲9个科9个属23种。绝大部分菌株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活性,其中10株菌株有较强生物毒活性,l株有显著毒活性。【结论】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ea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放线菌多样性,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有抑制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9.
中国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珊瑚(软珊瑚、柳珊瑚和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新进展;从珊瑚中分离出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到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长链脂肪酸酯和长链醇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检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柳珊瑚中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从中发现了一些结构独特并具有强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尤其是Briarane型二萜显示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Z3-1号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对羟基氧代吡啶、尿嘧啶、胸腺嘧啶、β-谷甾醇和尿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探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NMR、MS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这株细菌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uridine(1),thymine(2),cyclo-(phe-lle)(3),cyclo-(ala-pro)(4),cyclo-(val-pro)(5),cyclo-(pro-leu)(6),cyclo-(phe-pro)(7),cyclo-(tyr-pro)(8),cyclo-(tyr-4-hydroxy-pro)(9),cyclo-(leu-pro)(10),cyclo-(pro-4-hydroxyl-lle)(11),cyclo-(D-pipecolinyl-L-leucine)(12)。【结论】化合物1~12均是首次从该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该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株菌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海洋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维药多伞阿魏(Ferula ferulaeoides)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H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同时运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在人源乳腺癌(MCF-7)细胞系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 结果从多伞阿魏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2- hydroxyl- 4- methoxybenzoyl)- 2S*- hydroxy- 5,9,13- trimethyl- 4(E),8(E),12- tetradecatrien- 1- one ( 1 ),愈创木醇 ( 2 ),1- (2,4- dihydroxyphenyl)- 3,7,11- trimethyl- 3- vinyl- 6(E),10- dodecadiene- 1- one ( 3 ),dshamirone ( 4 ),2,3- dihydro-7- hydroxy- 2S*,3R*- dimethyl- 2- [4,8-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5 ),3- (2-hydroxyl-4-methoxybenzoyl)- 4S*,5R*- dimethyl- 5- [4,8- dimethyl- 3(E),7(E)- nonadien- 1- yl]tetrahydro- 2- furanone ( 6 ),fukanedone A ( 7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2- [4- methyl- 5- (4-methyl-2-furyl)- 3(E)- pentenyl]- furo[3,2-c]coumarin ( 8 ),伞形花素 ( 9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S*- dimethyl- 3-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0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3- [4,8-dimethyl-3(E),7-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1 ),2,3- dihydro- 7- hydroxy- 2S*,3R*- dimethyl- 3-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2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2-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3 ),2,3- dihydro- 7- methoxy- 2R*,3R*- dimethyl- 2-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4 ),ferulaeone C ( 15 ). 其中,化合物 1 为新杂萜类化合物,化合物 9 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化合物 3 、 4 、 5 和 15 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11,12.98,18.01和12.87 μmol/L.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横县窨制茉莉花茶后的茉莉花渣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和文献对照分别确定为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墩果酸、槲皮素、芦丁。  相似文献   

15.
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枝叶用甲醇提取,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个木脂素和4个生物碱,经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glycosmisic acid(1)、nororientaline(2)、11b-methoxyerythraline-Noxide(3)、cristanines B(4)和erybidine(5)。其中,glycosmisic acid是从豆科刺桐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是从劲直刺桐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小苞黄芪(Astragalus balfourian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MCI等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小苞黄芪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β-谷甾醇(2)、异甘草素(3)、角鲨烯(4)、芒柄花苷(5)、芒柄花素(6)。结论:所有的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广西产白花前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广西产白花前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用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0多个峰,确认了其中32个组分,占色谱总馏出峰的95%以上,经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鉴定瑶药少花海桐(Pittosporum pauciflorum)茎皮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少花海桐茎皮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从总离子流图中计算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少花海桐茎皮中挥发油含量约为0.09%;从茎皮中共分离并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为月桂醇酯(41.82%)、月桂醛(12.8%)、肉豆蔻醛(14.64%)、豆蔻醇(13.5%)、乙酸十四酯(4.54%)、十一烷(4.21%)等酯类、醛类、醇类、烷烃类及烯烃类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峰面积达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7.5%。【结论】本研究可为瑶药少花海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