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其整个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引水灌溉、挖沙修路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流断流加剧、河岸植被衰退,并严重影响青海湖中唯一经济鱼类青海湖裸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为了遏制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认为气候干暖化、入湖水量、人类活动三方面主要因素形成了青海湖流域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宋剑湖是常州运南水系中运河入太湖河道的一部分,水利上一直作为泄洪区,调节区域水文.分析了宋剑湖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状况加剧、入湖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弱化,生物资源量衰减迅速以及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健全水系、污水治理、引水活水与生态修复等进行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功能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对流域内河流表层沉积物中3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其污染类型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36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已被量化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1种金属元素地累积指数(Igeo)值均为负值,其他15种金属元素未被量化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无污染,无显著富集现象。锰、砷、镉、铅、镍、铜、铬、锌等8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69.13,为低生态风险级别,但这8种金属元素在布哈河上游、泉吉河和黑马河入湖口处RI值均超过110,为中生态风险级别。冗余分析(RDA)排序图显示:人类活动是影响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镉、砷、铅、汞金属元素浓度的关键因子。综上,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青海湖流域周边人为施用化肥农药、交通污染等因素有关,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未出现金属元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在此分析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维护流域水生态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价指标构成的一般原则,即应由水文、生境、水化学和生物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提出了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的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邻近地区土壤发育与气候定量模型的初步探讨郝永萍,方小敏,奚晓霞,胡双熙(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兰州730000)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五大成上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边缘的广大西北地区气候跨...  相似文献   

8.
侧向水文连通性改变了河流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和营养状况,进而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对侧向水文连通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平原河流,侧向水文连通性对高原河流系统的生态影响尚待厘清。该文采用野外采样、现场测量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为水生态指示生物,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的支流泉吉河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侧向水文连通条件下典型高原河流系统的环境条件差异和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侧向水文连通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特征均有较强关联;泉吉河流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侧向水文连通性降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式响应,显著区别于平原河流的单峰式响应模式。高原河流“低代谢、寡营养”的本底条件造成底栖动物对扰动敏感,底栖动物群落偏好的中度干扰条件由中等水文连通环境向低水文连通环境偏移,是造成单谷响应模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和湟水流域的生态地位;阐述了青海省五大重点地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特有种类及湿地面积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海五大重点地区林业生态面临的不利形势,提出了林业生态保护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滨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的连接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滨湿地和湖泊沉积物中化学元素和生物硅藻的研究,表明湖滨湿地对入湖物质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龙感湖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对流域物质的拦截,造成了湖泊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遥感影像为依托,根据历史及现有的遥感影像数据生成各时期青海湖范围水涯线,结合其他矢量数据以及统计数据,设计并实现了“青海湖面积动态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将青海湖面积变化以多种方式客观、科学的展现出来,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保障河流生态需水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综合考虑水生生物对于河流水深要求以及生态需水年际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生态水力半径法进行了改进,并以青海湖裸鲤为指示生物研究了青海湖流域两条主要河流(布哈河、沙柳河)的生态需水特征。结果表明:(1) 改进生态水力半径法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并可以满足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需要,不考虑年际差异的生态需水计算结果将被显著高估;(2) 1958-2009年布哈河和沙柳河年生态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介于1.45×108-2.64×108、1.26×108-1.85×108m3;(3) 布哈河和沙柳河4-5月生态缺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0.29×108、0.21×108m3。因此,改进生态水力半径法是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泸沽湖流域的陆生植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沽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流域内的自然植被对泸沽湖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泸沽湖流域陆生植被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2月、2005年10月、2007年12月3次植被调查为基础,将流域内陆生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14个群丛,分析了主要陆生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组成以及更新等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巴里坤湖流域面临的湖泊萎缩、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巴里坤湖流域2006-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自然生态安全系统指标的快速下降,该流域生态安全长期处于下降状态;预测今后该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下降,2020年甚至接近很不安全状态。若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将对巴里坤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嵩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嵩草属(KobresiaWilld.)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多数是高寒草甸的建群种,具有草质柔软、营养丰富等特点,为各类家畜所喜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优良牧草和生态草种,其良好生长对维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年来对嵩草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地理分布、生长土壤、繁殖对策以及生理生态等的研究概况,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青海湖水位下降所导致的湖区生态环境变化,指出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算出青藏高原各州市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静态来看,除青海省海西州、西藏拉萨市和西藏林芝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其他州市人均GDP均在全国人均GDP之下。与全国人均GDP差距最大的州市为青海省玉树州,其次为四川省甘孜州,再次为青海省果洛州等。从动态趋势来看,首先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的青海省海西州、拉萨市和林芝地区,超过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具有输出能力的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是地区GDP逐年上升的根本动力,并就培育具备输出潜力的产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评价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系统生产力为目的,提出了由分析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两大类、共24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通过对滇池流域评价的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全新世短尺度水体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是闻名世界的高原内陆咸水湖,在湖滨岩线附近发育的特殊岩石-青海湖湖滩岩是研究第四幻气候事件与古湖面变化的标志岩石。湖滩岩的主要成岩期为全新世,其成岩序列发现有5140、4700-4400、3880-3600、2820-2720、2530-2460、1970-1900、1530-1450a等七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刘逊  尹晓刚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2,30(2):249-251
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带动全省"巨变"。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五河一湖"流域保护等各项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湾里区地处鄱阳湖区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中间地带,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就该区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及固碳释氧价值进行核算,得出其价值为8.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