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关联性,旨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某医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DRGs的集中趋势,并利用病例组合指数(CMI)进行风险调整,使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病例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应用X~2检验对各科室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各科室不同DRGs间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排名前5位科室感染例数占总感染数的73.7%,取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数在2例及以上的DRGs进行分析,96例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22个DRGs,占199例感染患者的48.24%.除神经外科外,其他科室中不同DRGs的风险调整后感染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位CMI感染率最高的组别为:普外科GF13(7.72%)、肝胆外科HD33(8.44%)、创伤骨科ID23(8.30%)、脊柱骨科IB13(1.28%).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在DRGs中具有集中趋势,可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集中的DRGs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肿瘤类型.[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百分比为63.41%,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百分比为36.95%;②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越高;③患者住院期间以住院>30 d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④下呼吸道发生院内感染最多,所占百分比为60.97%;⑤呼吸道系统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所占百分比为49.59%.[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应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胸外科患者围手术后院内感染因素.方法:选取兰州市肺科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记录、分析、整理这些患者围手术后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患者围手术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胸外科患者中,围手术后院内感染的患者有65例,院内感染率为54.17%,60岁以上的胸外科患者围手术后的院内感染人数为17例,感染率为44.74%,其中,这些老年人中有糖尿病、高血压史而出现院内感染的有13例(76.47%),胸外科患者围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术后护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基础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等.结论:胸外科患者大多数采取的是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后院内感染率高,在临床中选取有效地措施,做好相关的胸外科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极其关键.  相似文献   

4.
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将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在2019年1月-12月实施,并选择12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性别占比及其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发生率。研究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用的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大于60岁、合并慢性病与手术时间超过1h以及术前备皮欠佳、术中发生低体温、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给患者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术后患者伤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模型建立。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1∶2比例匹配同期接受脊柱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186例,共281例患者按2∶1比例分为训练组(n=188)和验证组(n=93)。将是否发生SSI作为结局变量,分别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2)模型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检验;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实际决策的影响。(3)模型验证。利用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训练组和验证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组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OR=1.002,95%CI:1.000~1.003)、拔出引流管时间(OR=1.184,95%CI:1.04...  相似文献   

6.
探讨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手术室整体护理能有效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全麻患者术后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连续两年选择普外科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24个月共为136人次的恶性肿瘤病人施行了全麻手术,发生院内感染例次感染率由2008年的12.33%下降到2009年的例次感染率7.94%。结论:采用目标性监测,不断调整干预措施,可将恶性肿瘤全麻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传统创口开放、留置引流方法在旋耕机刀片所致四肢贯通伤中对于感染率、患者痛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区别。方法:选取旋耕机刀片所致四肢贯通伤病例共52例,25例患者使用传统创口开放、留置引流方法处理,作为A组,27例患者使用持续冲洗联合VSD技术处理,作为B组。结果:B组患者感染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住院期间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A、B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A、B两组治疗方法均获得满意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费用无明显区别,但在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方面B组优于A组。  相似文献   

9.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FA)对降低重症胸部创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将2018年6月-2019年9月间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重症胸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FMFA风险管理分为观察组(60例,接受FMFA风险管理)与对照组(60例,未接受FMFA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患者满意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观察组管理前后流程风险指数(RPN)的改善情况。观察组S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卫生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FMFA风险管理后术前、术中和术后主流程评分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FMFA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重症胸部创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融入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等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85±2.46)d、术后排气时间为(1.21±0.9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87±5.12)h,均少于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8.42±4.16)d、术后排气时间(2.37±0.6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9.26±7.33)h。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1例,出血出现2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5例,胆漏发生4例,出血发生7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45.7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作,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2011年2型糖尿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期入院的2型糖尿病未发生任何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营养状况、基础疾病、住院天数、感染前住院天数、入院时并存感染、低血清白蛋白、恶性肿瘤、急慢性并发症、住院过程中最高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球蛋白、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促胃动力药等18个暴露因素是糖尿病住院病人获得性肺炎的关联因素;低血清白蛋白、餐后2h血糖、促胃动力药是糖尿病住院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低血清白蛋白、控制血糖水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从而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情况,探讨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腹泻的患者285例,根据患者病史和粪便检查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AD组(188例)、非AAD组(9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接受其他治疗干预措施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AD组年龄≥60岁、监护室病例、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抗菌药时间14 d、用抗菌药物数量≥2种的比例均明显多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率前五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类抗菌药164例(87.23%)、酶抑制剂复合物144例(76.59%)、碳青霉烯类102例(54.26%)、喹诺酮类85例(45.21%)、林可霉素类76例(40.4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抗菌药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使用种类≥2种、接受禁食、侵袭性操作等治疗干预措施是住院患者并发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长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住院期间禁食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易发生AAD,临床治疗中对于上述患者应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郁治年 《甘肃科技》2014,(1):131-132
总结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及体会。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永登县人民医院为有腹部手术史的98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LC的临床资料。93例成功完成LC,5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4.8%。LC组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0min,中转开腹组75~300min,平均180min;LC组术后住院时间3~7d,中转开腹组7~21d;LC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胆囊窝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8~96h拔除,均治愈出院。灵活的选择第一个trocar的穿刺部位及置入方式,仔细剥离粘连,及时止血,充分显露胆囊后下三角,加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禁忌症。  相似文献   

14.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NSICU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7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常规应用药物、密切关注病情进展、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照ICU病房探视制度、营造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等),试验组170例在其处置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操作广泛、细菌耐药性、交叉感染等常见NSICU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感染率、感染例次、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情况)、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试验组感染10例,感染13例次,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5.88%、7.65%;对照组感染23例,感染35例次,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3.53%、20.59%。试验组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各维度(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环境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NSICU内感染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3种术式对肝包虫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2年1月在重庆市开县中医院普外科收纳的肝包虫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1组:32例内囊摘除术;2组:35例实施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3组:31例实施外囊次全切除术.结果术后3组患者无手术死亡.与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组比,外囊完整剥除术组和外囊次全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原位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囊完整剥除术组比,外囊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较高;外囊完整剥除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宜普及;外囊次全切除术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执行技术规范操作可同样达到根治肝包虫,并不易出现包虫复发、残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的危险之一就是术后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住院日及医疗费用负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之一,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和使用已逐步普及。然而,洁净手术室的使用与普通手术室相比,是否真的能有效降低木后感染率并值得大力推广却令人质疑。本文就洁净手术室自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降低感染率。回顾性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做统计分析,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制定护理干预措施。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和否接台手术等因素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和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前皮肤准备、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是影响手术室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180例60岁以上内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比全院总感染率5.6%及20—50岁的感染率4.8%均明显增高,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80岁以上1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有5例(50%)。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其感染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住院2月以者达31%。这与老年性基础疾病反复发作,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及某些侵袭性治疗有关系。本组抗生素使用率为87.22%。医院感染的20例均有两种以上抗生素,20例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1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株占50%,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杆菌2株。因此在医院感染护理中应把老年患者例为重点内容,加强感染管理的监测,全方位落体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无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治疗,抓紧老年基础疾病的防止。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45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真菌感染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调查其临床特征、化疗情况、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药物的使用等情况,并记录病原菌培养结果、治疗方案、感染部位、真菌学疗效等.[结果]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病例均确诊为合并真菌感染,确诊后均进行抗真菌治疗.分析发现接受化疗、抗生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是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面临着真菌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具有病原体复杂和感染部位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骨牵引针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骨牵引针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应用骨牵引治疗的患者的针道分泌物或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拟对11个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针道感染11例,感染率90%。针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固定时间,伤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针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固定时间,伤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因而,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骨牵引治疗者牵引针的针道要临测各项感染指标,避免针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