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传统的乡村叙事不同,《秦腔》揭示了当下乡村文化溃散的悲剧命运。但在这种颓败的乡村叙事中,贾平凹表达了自己决绝而感伤的情感态度,从而赋予作品丰富而复杂的当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结是一种集结在心里,不会因时间、空间变化而改变的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中国作为拥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对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之情。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使得其在很多问题的认知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浓郁的乡土情结渗透于中国文化中,渗透于陕西地区古老的文化——《秦腔》中,原始而又粗犷的挥洒着炎黄子孙对土地的崇敬与亲切感,质朴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倾心之作《秦腔》在学界评议众多。无论是认为作品的叙述过于烦琐,还是认为作品仅仅对上个世纪农村经济变革时期乡村变革的脉象把摸,都未能挖掘出贾平凹流露在作品中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剖析《秦腔》,以期揭示《秦腔》独特的魅力所在,从而得出,《秦腔》通过对农村物质现状和农民精神现状的现实主义刻画。深刻体现了贾平凹对传统的乡土观念和乡土精神的呼唤与告别的双重心态。  相似文献   

4.
一  自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来 ,现实主义就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这种主张文学模仿或再现生活的艺术观念或实践在 1 0世纪下半叶浸润着实证主义精神的法国小说中得到了登峰造极的体现。撇开左拉所宣扬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这样的科学艺术程式不谈 ,他以最大限度的精确性用语言这种概念媒介重现视觉形象的吉诃德式的努力及非凡的成就既招来诸多非议 ,又使追随者们望而生畏 ,以至于另辟蹊径了。时代的气氛是革命性的。绘画领域是印象主义运动来势迅猛 ,很快推翻了自 1 7世纪荷兰风俗画画派到 1 0世纪中叶写实主义画派的种种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5.
异于城市的乡村曾是一块文学守望的净土。但当现代化的进程无情吞噬乡村的生存方式和传统文明时,贾平凹先生的《秦腔》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农村守望的最后凭吊。熟悉农村生活的他用直觉的语言表达着对乡村的热爱,以疯子引生“全知全能”的视角把清风街全景式的农民生活摆在我们面前,他用土地的亲和之感生动地表现出了对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  相似文献   

6.
《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反抗叛逆及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它是作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郁结与时代郁结的交汇,展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希伯来圣经中的三篇重要作品《约伯记》、《诗篇》和《耶利米哀歌》在文学表达上具有一个共同特性:身体性.身体性在其中具有各种存在形态,它可以看成是对上帝神性的深切体验.而身体性对于文学、美学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检索梁以前弹文基础上,以任日方《奏弹刘整》、沈约《奏弹王源》为例,辨析古弹文格式,特别考辨其中即主成词的正确性,并分析古弹文格式一直不够严谨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在东西方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发掘、激活的两个原型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语言形式的多样既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又为语言学家、社会工作者、文学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与资料.秦腔作为陕西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精彩,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从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它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以秦腔电影《火焰驹》为文本,以语篇分析及修辞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秦腔的艺术及语言学特征,展示秦腔的魅力及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陕西民间社火的文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社火内部的文化因素并非单一,而是扭锁着社、傩、歌舞、百戏、戏曲等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按历史文明的发展逐步累积在社火内部,呈现一种文化“地层”关系.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剥离,并试图对陕西社火的文化属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历史考据的方式,将秦腔脸谱与传统面具相联系,分析其起源、形成、发展以及不同类型.以美学、文化学理论和秦腔戏剧发展为参照,得出了秦腔脸谱以色彩隐喻忠奸,以写意表达好恶,以神态刻画精神三大美学表现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之音乐美学思想来源于道家哲学,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思想论述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音乐形式与情感无关.然而从音乐形式的构成方式、存在方式、音乐作品的实现方式等环节作客观分析,进而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管窥音乐与人类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音乐是能够而且必须表达人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14.
张金成 《山西科技》2006,(4):109-110
文章介绍了“五王”钻井液的配方优选与现场技术措施。陕北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性强,能满足该区地层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鬼魂形象的出现符合戏剧哲理学,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具体表现,它的演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进行比较,辨析戏剧和戏曲在审美原则方面的根本差异,对作家创作心理与整个社会心态作进一步探讨,发掘出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守护差异性寻求发展的壮剧,面临着由传统单一的地域特色发展为更为丰富的综合性戏剧风格的转型问题。对于壮剧的保护就是要充分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在民间文化生存演变的规律中营造有利于壮剧发展的文化环境,建立一个充满审美精神和艺术氛围的人文世界,促使壮剧形成一种自身调节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鲁迅思想最为核心的基点——“人学”思想出发,对鲁迅的戏曲批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学界对于鲁迅戏曲批评的研究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将鲁迅简化、提纯化的倾向,指出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生命意识为主要内涵的“人学”思想,是理解鲁迅戏曲批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以剧中角色的分析与把握和艺术手段的运用与创造为基点,通过对多年歌剧表演艺术实践的挖掘,阐述了歌剧这一表演艺术形式必须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达到舞台艺术效果与观众心灵互动,才能展现其艺术魅力和舞台表演价值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以《不幸的人生》和《故园恋》为例,从音色处理、语气处理、情感表达、气息控制、表演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演唱差异,指出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演唱技巧和表演上,也表现在创作技法、文学内涵、伴奏形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