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硫酸介质中仲壬基苯氧基乙酸萃取镓(Ⅲ)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含氧萃取剂仲壬基苯氧基乙酸在硫酸介质中萃取Ga(Ⅲ)的性能和机理.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用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及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GaA3.提出了酸性条件下的萃取反应方程式.为CA-100萃取Ga(Ⅲ)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伯胺(简写作N_(1923)或RNH_2)在中性溶液中和伯胺盐在酸性溶液中对钨(Ⅵ)的萃取过程以及酸度、温度等影响,用饱和法和摩尔系列法研究了萃合物的组成,并对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伯胺萃取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吡啶-2.6-双酰代-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PDCBP,H2A)对部分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证实其萃合物的组成和由稀土直接与萃取剂(H2A)反应制得的固体配合物组成相同,RE(HA)2cl.它是通过吡啶氮原子和烯醇氧原子对稀土离子配位的,形成带有O—RE—N键的5元环和O—RE—O键的六元环的螯合物,使配合物比单纯含O—RE—O螯环的配合物稳定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伯胺N_(1923)萃取钒(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仲碳伯胺(简写为RNH_2或N_(1923))从中性和酸性溶液萃取钒(Ⅴ);并考查了水相酸度、温度以及添加酸量对萃取的影响;同样还用等摩尔系列法、饱和法以及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合物的组成及其结构。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双β二酮萃取剂,2,6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甲酰基吡啶(PDCBP,简称H2A)的氯仿溶液对铜的萃取行为,所得萃合物组成为Cu(HA)2,计算了有关萃取热力学函数,测定了H2A对Cu2+、RE3+、Th(Ⅳ)、Zr(Ⅳ)、Hf(Ⅳ)等元素的分离因子,并与类似试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Mo2Pd2(μ3一S)2(μ2-CO)4(η-Cp)2(Pph2)2和Na[Mo2Cu(CO)2(μ2-CO)3(η-Cp)2(Pph3)3]两个簇合物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数据.并对这两个簇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伯胺N_(1928)从Ha_2S_2O_3-Na_2SO_3介质中萃取银的机理.由于S_2O_3~(2-)易被氧化.因此萃取时不应有氧化性离子如NO_8~-等存在,并且要加入Na_2SO_3作稳定剂.此外,有机相伯胺的硫代硫酸盐也是临用时制备的.萃取的最适合pH在3.5~6.0.萃合物的组成用4种方法测定:即Job氏法,饱和容量法,斜率法与饱和有机相的化学分析.它们都表明萃合物组成为(RNH_3)_5Aga(S_2O_3)_4.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被萃阴离子的结构,说明该阴离子为折线状,测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为logKex=27.05.△H°=-49.3J/mol,△G°=-141.3/kJmol与△S°=517.1J/mol·K。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_(1923)作为萃取剂时镧系元素萃取行为的递变规律。在分配比与原子序数之间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萃合物组成不仅与原子数序有关,而且也与萃取酸度有关。轻镧系元素都以配阴离子Ln(SO_4)_4~(5-)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但重镧系元素的被萃阴离子组成与酸度有关,酸度增加配位的硫酸根离子数目减少:Ln(SO_4)_5~(7-)→Ln(SO_4)_4~(5-)→Ln(SO_4)_3~(3-)此外萃合物中有部份伯胺是溶剂化状态存在的,溶剂化倾向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重镧系元素>中镧系元素>轻镧系元素溶剂化倾向也随萃取酸度的增加而增大。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合物中硫酸根的配位状态。对全部镧系元素硫酸根的γ_4都发生了分裂,而对中与轻镧系元素来说,γ_3也发生了分裂,这表明在重镧系的萃合物中。硫酸根是以单齿配体形式存在的,而在中与轻镧系中,至少部份硫酸根是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立体选择法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过氧钛三取代的杂多配合物:αK9H3[SiW9(TiO2)3O37]·12H2O和βK8H2[SiW9(TiO2)3O37]·10H2O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它们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立体选择法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过氧钛三取代的杂多配合物:α-K9H3「SiW9(TiO2)3O37」.12H2O和β-K8H2「SiW9(TiO2)3o37」.10H2O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它们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NH4)2SO4—ZrO2体系的热分散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研磨法制得的(NH4)2SO4-ZrO2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其催化性能关联。结果表明,热处理时存在着(NH4)2SO4在ZrO2表面的自发分散过程,同时形成S-Zr配合物,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配合物含量逐步增大,573K时达极大值,催化反应活性最大;超过573K时,表面S-Zr配合物逐渐分解,催化反应活性也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DODBP(4,4'-(4.8一二氧杂十一烷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以H_2A表示)对钍、铀、锆、铁的萃取行为,测定了它们的半萃pH.用双斜率法研究了萃合物的组成,对铀为UO_2A,对钍为ThA_2,根据红外光谱认为β-二酮基团是螯合基团,醚氧原子配位情况则随金属而异,在铀与锆的配合物中参与配位,但在钍配合物中则不参与.讨论了铀与钍这二个八配位的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研究了K5(NH4)10H2Ln(P2MoW17-0O61)2·.xH2O(其中n=3,5Ln=La,Ce,Pr,Nd,SmEu.Gd,DY,Ho,Tb)等十二种尚未见报道的四元杂多配合物的合成工作.指认了此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中的某些特征谱带;根据红外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利用X一射线粉末衍射图的结果推测了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利用差热一热重分析法,并结合在不同温度下处理过的杂多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和X一射线粉末衍射图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确定了化合物的分解温度范围.利用酸碱滴定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的水溶液稳定性,确定了它们稳定存在的pH范围.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某些还原试剂研究了它们的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不同铁含量、不同序列长度及分布的聚(苯乙烯──丙烯酸)铁配合物(SAAC·Fe)。考察了铁含量,序列长度分布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Fe/COOH摩尔比为0.20时催化活性最高;当ASS+SSA=0.330,SSS=0.341,SAS=0.241时,SAAC·Fe显示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合成出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TOPPCo」,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OPPCo在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丙酮(L)和三苯基氧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啉(Phen)、四甲基氢氧化铵(NMe4OH)与稀土离子的三合型、四合型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熔点测定并系统地测定了配合物的热重差热曲线及红外光谱。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双N-氧化吡啶-2-甲醛缩丙二胺合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化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mam;晶胞参数a=0.7145(8)nm,b=1.3716(7)nm,c=2.2527(6)nm,Z=4,结构参数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后,最终一致性因子R=0.078,Rw=0.071,采用EHMO方法分析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轨道,阐明了红外光谱中C=N和N-O振动峰的移动和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用P538分离富集微量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P-538萃取钪的条件。和Th~(4 ),Ce~(4 )相似,P-538对钪有极好的萃取能力,即使在高酸下也近于完全萃取,因而可用于钪与其它元素(除Th~(4 )与Ce~(4 )外)的分离,萃合物的组成经测定为Sc(HA)_3。  相似文献   

19.
伯胺N_(1923)是金的良好萃取剂,在不同稀释剂中,N_(1923)对金的萃取能力的顺序为:环已烷>正已烷>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其萃取情况与铂相近。萃取率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但随氯离子的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这可能是氯化钠的盐析作用的缘故。用恒摩法和斜率法测定被萃物中胺与金属的比例,结果都是1:1,但反萃时有一部分金不能被反萃下来,说明除了离子对缔合萃取体系之外,同时还有内配位络合萃取体系,其被萃物对前者是RNH_3AuCl_4,对后者为[RNH_2AuCl_3]。  相似文献   

20.
研究合成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