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凤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8,(10):167-167
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分析德育主体性内涵入手,在研究了高校德育现状——德育主体性缺失及其原因后,重点探讨了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德育原则方法的主体性等诸方面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传统高校德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为了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拥有专业特长,尤其是具备良好德性的合格人才,注重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贾卫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个性的时代特征、忽视道德内化过程等 ,是导致中学德育工作“低效”甚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德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注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浅谈学生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表现,分析了主体性教育的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实施主体性教育,既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尖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德育的全过程,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详细论述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表现,分析了主体性教育的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实施主体性教育,既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对主体性德育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德为首,是我国长期形成的育人之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主体性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主体性德育可以从德育队伍全员化,营造良好的主体性德育的氛围;科学设置和调控德育目标,及时丰富和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师生情感,确立民主平等关系;实践探究体验,促进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9.
林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06-109,120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主体性讨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分析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主体性德育在德育定位、德育目标、德育方法上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章周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62-263
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教育改革,特别是德育改革的力度,扫清发展的障碍,为主体性德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提升青少年德育理念的必由之路。学生德育理念的提升,投射的是一个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本文从学生德育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学生德育教育提升的新途径,学生德育理念提升的再思考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学生德育理念的新途径。并通过这些新的途径和新举措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从思想层面到实践层面,从传统理念到现代观念,探索学生德育理念提升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高校构建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必须更新德育观念、调适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过程、完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阐述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就职校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职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进行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工作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授课(采取多种方式)使得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培养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增强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以供同行批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不仅要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要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首先必须是素质教育,高校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陈玲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1):61-62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是主体,学校教育是外因,起着主导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各种德育措施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接纳才能产生实效。我们应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入手,以正确认识学生的特点为前提,把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的生长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康洁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它能对审美的人有作用。艺术家的意义在于他创造艺术作品,从而使世界关学化,但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他们忘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导致艺术的虚无和外化。表面看起来繁荣似锦,但真正的传世之作却少之叉少,而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艺术家对艺术认识的边缘化和对自身把握缺乏耐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