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老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促进闽西老区农村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老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弘扬老区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红色老区文化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老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促进闽西老区农村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老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弘扬老区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红色老区文化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老区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红色文化引领老区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追求理想信念的班级价值取向,有利于培育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有利于规范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班风。老区高校一定要利用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老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一要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利用红色文化装点班级教室宿舍,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四要建设班级红色博客、短信等网络平台,培育突出老区特点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4.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新时期应充分挖掘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和职能,依据革命老区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间的融合性,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载体等措施,协同推进,提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现代化、长效化、多样化、常态化,加快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在老区的土壤中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欠发达老区农村拥有着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弘扬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用历史的经验和精神遗产指导欠发达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对更好地解决当前的农民问题,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介绍了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探讨了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7.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i0001-i0006
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基于皖西革命老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皖西学院,专门研究中国贫困问题的学术与政策研究机构,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安徽省自2014年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以来,累计向贫困县区选派1468名科技人员,开展了各类公益性科技服务,有力提升了贫困地区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9.
善学军 《甘肃科技》2007,23(3):30-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等共同发展、全面推进的综合性建设。而农村文化落后或称农村文化贫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速农村文化脱贫,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国清  孟金红 《科技资讯》2012,(27):225-225
老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老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老区高校以红色资源彰显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其学术地位和竞争力的法宝。这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带动学校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都有极大的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老区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凝炼主攻方向、形成科研实体、开展红色资源史料的"抢救工程"、以及提高办学品格等方面,要做足红色资源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特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关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是统筹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以典型特困连片区——武陵山特困连片区为例,从地区生态问题出发,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国家级贫困县多为扶贫开发落后型,非国家级贫困县以生态建设落后型居多.研究得出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与城市相比,文化差距较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阵,亟待加强,需要更新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以晋西北老区部分县区为例的欠发达县域在科技政策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该类型区域在制定科技政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区域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47年8月,陈谢大军南下豫西,大量晋籍干部随军南下。在陈谢大军成功开辟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后,晋籍干部广泛参与了新解放区的地方政权建设,而在县级政权中,晋籍干部更是起到了骨干作用。他们在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开展土地和支前工作,发展解放区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解放区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吉首市德夯苗寨景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可通过发展旅游快速脱贫,旅游扶贫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和态度因人口社会学特征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道德建设影响非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非汉族大学生比例相对其他非民族地区高校来说较高.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信仰和风俗习俗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以吉首大学寝室文化建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SPSS软件分析方法,详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4个文化层面的现状,并根据调研和统计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主要特征属性,提取导致精准扶贫"不精准"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贫困对象存疑、扶贫措施不精准、动态退出不客观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特征、识别校验规则、帮扶措施信息、扶贫过程特征量等数据的特征规则库建立方法,探索贫困对象识别可靠性模型、精准帮扶措施模型、贫困动态评价指数模型的实现思路、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和验证方法,对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建设和实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