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本文试图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本文试图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1 应用首因效应,从新课导入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让学生对一节课产生良好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各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使人乐于积极持久的去接触某一种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以下几点体验.  相似文献   

4.
叶欣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154-154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兴趣与爱好是一种同愉悦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与活动倾向。教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能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积极探求、思索的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对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其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乐学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营造一种教学中的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引观众,增强艺术效果一样,化学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既是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又是激发和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总结教学实践之经验,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可列出数端。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里倾向.在学习上表现为好学的精神.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语文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而从低年级开始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在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积极主动地认识某类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和满足.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它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人在学习与活动中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喜好,受情感的支配作用而产生的偏爱魅力。激发学生兴趣,从了解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收集典型的材料,营造课堂氛围,变"教"为"导",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达到思想品德课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态度,随之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它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又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调动教材、教法上的情感因素,掌握和运用情感因素、情感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理清课文中思想感情的脉络.以情动情,激发学  相似文献   

10.
体校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学习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生物知识有了直接或间接的好奇心,就会力求去认识它,获得它,在需要得到满足时,必然产生肯定的情感,兴趣就逐渐培养起来,并成为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兴趣情感教育,已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一大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新奇——有趣——把握情感——掌握知识”,这是一条进行兴趣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认识探索过程,这主动的认识活动要想收到满意的效果,无疑需要情感的支撑与推动.但长期以来,职教语文课的教学过分强调语文专业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的情感与需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同时也淡化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方面应有的功能.因此,现在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怀古教育的时候了.下面就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情感的评价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的学习情感是制约他们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瓶颈因素,针对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情感认识的"盲点"和不足,指出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主、客观原因,揭示学习情感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动力、强化之功能,提出应从认知、感觉、兴趣、人际、自我调节等因素着手,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给予正确评价及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当应用激励教育,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好的途径,同时也是改变死板教学课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激励学生的读、问、想、演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已经无法顺应时代潮流,也无法满足学生对新事物认知的需求,课堂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兴趣是从事某项活动或认识某一事物的内在动力,通过课堂改革激励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教学情感目标之一.本文从教学导入的设计、课堂意境的设计、课堂联系实际3个方面进行研究,简单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受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也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智力因素起认识作用,而非智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作用和影响,要远远超出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并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充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教学中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催化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们对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已经显得非常的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事实上教学中只要有效的实现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兴趣的激发 ,不是浅层的感性的直接兴趣的激发 ,而是一种稳定的理性的深层次的间接兴趣的激发 .从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入手 ,紧抓学生的心理 ,突出情感的作用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激到内化 ,从一种心理过程转化为一种心理品质 ,实现从兴趣激发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解答生活中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产生某种特定的、积极地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