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姚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
吕公著出生于簪缨世家,是北宋仁宗名相吕夷简之子,与司马光并为北宋哲宗元祐宰相,与欧阳修、王安石、邵雍、张载、二程等相交,是当时著名的文学之士,著述颇为丰富.然人们对他的研究尚存在不少空白,他的著述尚无人整理.因此结合史传、别集、方志等材料,整理出他的生平著作书目近10种,并对之逐一进行考辨.又对照<全宋诗>和<全宋文>,辑得佚诗2句,佚文12篇,补正<全宋文>3篇,考证写作时间5篇.这些著述及诗文作品,能较好地反映吕公著的思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吕公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方子昭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3):57-61
张自烈系江西籍的一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著述之丰,世所罕见。由于清代焚书坑儒式的文化禁锢,其著述传世甚少,散佚严重。本文通过搜讨多种文献,稽考梳理出张自烈的著述127种。全文分成《张自烈著述考》《张自烈著述新考》二篇。本篇只对历修地方志书目中记载的43种逐一考辨。 相似文献
5.
杨亮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83-87
中国书籍目录中杂家类自刘向设置起,就存在体例不明、归类混杂的问题,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才真正确立了杂家类地位,并从理论上和体系编排上解决了杂家类归属问题.但仍未解决四部分类法的弊病.但这种解题性书目的发展,特别是其中杂家类目录体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可以说中国传统学术成就的取得与解题式书目的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关联. 相似文献
6.
谷颖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63-66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7.
8.
张慧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115-118
唐顺之是明代中期重要的作家,其著述宏富,多达62种,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诸多类别。其集类著述可分为别集类、选集类、总集类、文史类、诗文评类,凡23种。专此梳理考辩了其集类著述的不同版本、多种版本,以及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谷颖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9)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4)
清代雍乾之际,天津水西庄以蓄养文人、嘉惠士林而名闻天下。宾主组织诗会活动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中不少词作未被《全清词》收录,阿金、高云、刘文煊、陈镳、余尚炳、刘光绪、余懋樯、傅念曾、查祖香、戴王峄、查绮文、查蔚起、查容端等人亦为《全清词》失收的词人。从这些佚词中,也可见出当年水西庄文事活动的空前盛况,以及朋友交往与文学创作的繁荣情状。 相似文献
1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5)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阵营中,作为创造社成员、左联发起人之一的龚冰庐曾颇有声望。实际上,作为成员之一龚冰庐积极参与了创造社倡导的文学活动,积极投身于创造社文学期刊的编创工作。他的文学创作以前期为佳,其前期作品能够直面现实与人生、敢于直率和尖锐地揭示社会矛盾,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增添了靓点,堪称普罗文学之佳作。 相似文献
13.
冯敏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2):84-89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她似乎是个谜团,充满了魅力。但是有关在她统治时期学术文化发展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两唐书《经籍志》、《艺文志》著录情况来研究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永辉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活跃于元代冀中南地区的静修文人集团,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前提,以人文地理学为视阈,从宏观角度对静修文人集团存在时间与活动地域进行界定,考察、分析静修文人集团主要成员、发展阶段,考述其集部著述及其版本源流,以期有裨益于静修文人集团文学与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载有江西先贤著述共1120种,经部著述量大质优,朱熹、吴澄、江永三人于宋、元、清三代经学贡献较大.史部著述分布范围遍及全省,但分布不均衡,庐陵等地著述数量丰富,南部赣州地区罕有著述.子部著述内容丰富多样,有学术价值,医家类著作有实用价值.集部作者之间往往祖孙世代相连,家学渊源深厚.江西文脉代有承续. 相似文献
16.
《西藏考》是清光绪间刻本,主要内容为巴勒布、布鲁克巴奏书及七十九族分辖经过,碑文、摩崖文及题词,路程几部分。通过比较,可以认为:《西藏考》不是《西藏志》的衍生书,其材料取自于或抄录于《西藏志考》;《西藏志考》成书应在前,《西藏志》是在《西藏志考》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西藏志考》应是《西藏考》、《西藏志》两书共有之"祖本"。 相似文献
17.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清代广西的文学著述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也足可称道。著述以诗歌类数量最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依赖于家刊私刻流传于世,大部分文学著述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没不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