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完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与空间结构,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果探讨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以及在面向都市旅游与都市休闲市场下都市型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以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策略。结论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型乡村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需要坚持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发展具有乡村性特色的城郊乡村娱乐产品,构筑一体化城乡游憩空间中的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以活化的乡土民俗文化打造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产品,以自然化环境与景观强化乡村意象,坚持"社区参与"与旅游产业链本地化。  相似文献   

2.
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PRA(参与型农村调查与评估)半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深入分析五峰县、英山县、监利市和微山县等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案例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在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五峰、英山、监利和微山四县中土地利用的强度、功能、布局均发展迅猛,土地利用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土地利用质量.表明了乡村旅游能够正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参考,为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旅游用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叙述乡村旅游定义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乡村旅游的开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为了保持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的良性关系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北部、巴山腹地的醉美玉湖-七彩长滩乡村旅游区为例,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线上文本收集数据,重点探讨旅游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实现振兴,以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开发形成的发展模式。结果显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旅游发展带动了乡村地区在思想、组织、文化、人口、环境和经济上的振兴,它们同时会对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反馈;乡村旅游开发基本形成了以"管委会+企业+村民"为主体,以"节事活动"为特色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各个主体角色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变化,但政府的监督和协调角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一种健康、绿色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采用"自下而上"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西安市旅游产业为依托,从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5个方面对西安市2000—2013年游客在旅游中留下的碳足迹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旅游各行业中交通碳排放居首位.2013年西安市碳排放总量是2000年的16.05倍,说明西安市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低碳旅游发展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市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欣欣 《科技信息》2012,(8):401-401,400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本文基于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总体思路,以窑上村为例,进行乡村旅游项目设计,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亮点,极大的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和参与性,使旅游者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深刻感受乡村旅游的底蕴。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良好,为了进一步加快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政策法规、市场、企业的研究,从主观认知、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2009年北京市旅游局出台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本文对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区县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发展不平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一致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行业监管职能,适度利用资金奖励,以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是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深入分析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与发展态势、探讨制约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加强科学规划、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探寻湖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乡村生态旅游的情境下,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以记忆为中介变量,研究旅游者在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价值共创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价值共创对旅游体验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质量和记忆对游后行为意向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质量对记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在旅游体验质量和游后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宾阳县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及时抓住机遇,主动积极地发展宾阳当地的乡村旅游。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来对宾阳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逐一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访谈法对当地的居民、旅游者进行关于乡村旅游的认知、态度等其他相关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宾阳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宾阳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建蕊 《科技资讯》2022,(3):217-219
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年轻人在工作闲暇之余,往往会选择以旅游的方式来进行放松。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被当地相关部门开发了出来。而为了带动乡村城镇的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开始了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也成为了当下的新兴产业。许多人平时生活在喧嚣的城市里,因此在旅游时会选择来到乡村体验生活。对于爱好美食的“驴友”来说,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体验当地的乡村文化和饮食文化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突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大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优势,提出大连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研究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从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资源研究、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关系及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四个角度对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以期反应这一领域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各地兴建了大量的乡村旅游项目,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多产联动发展模式,在分析水吉镇现有旅游资源和市场基础下,通过有效联动、整合及优化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要素的多产联动模式,夯实水吉镇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水吉镇乡村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助力。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优化供给、提供便利,更要为民众谋幸福。吉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有较大空间。研究基于居民感知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重要性-绩效”感知进行IPA分析,明晰吉林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际效果,分析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吉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西安市旅游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分析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从贵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市场适宜性和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分析了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出了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龙岩市乡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丰厚,政府政策扶持发展的优势突出,但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龙岩市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职能,推动乡村旅游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向发展。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