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尼日利亚,男性作家几乎在每个文学样式及分支开辟了蹊径,唯有用英语创作的侦探小说这种门类是个例外。同某些批评家对尼日利亚侦探小说的看法相反,阿道拉·乌拉希反而成了用英语创作侦探小说的先驱,而且迄今仍然是尼日利亚独一无二的女性侦探小说作家。她已经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许多事情你不了解》(1970)及其续篇《许多事情开始变化》(1971),接着又有《哈里死去的夜晚》(1974)。沉默4年之后,《约拿是谁?》和《萨戛姆来的人》相继在1978年出版。前4部表明作者愈来愈重视侦探工作及至她侦探创作的高峰。最后1部作品,以我们的观点来看,与其说是侦探作品,毋宁说是神秘小说,尽管警察的形象强而有力。  相似文献   

2.
侦探小说作为小说类型的一个特殊分支,其独特魅力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倾心,在侦探小说发展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侦探小说家和众多的流派,塑造了享誉世界的侦探形象。其独特风格、规则和创作目的奠定了侦探小说在当代文学的一定地位。但从一般意义上讲,侦探小说还不能归入主流文学之中,它是一种以小说的形式展示的复杂、多变的猜谜活动,因为它本身存在许多缺陷,也不具备主流文学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丽珍  杨晓安 《科技信息》2009,(26):302-303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梁祝》)从南北朝时期起,就一直被多种艺术形式记录演义,现代评论界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文简称《罗朱》)。莎士比亚的《罗朱》,是作家根据意大利古老传说在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悲剧。然而,就在这两个互不影响的文学时代(魏晋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却有着两部外形相似的爱情悲剧作品。本文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作品的民族性方面透析它们的异同,并力求找出产生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侦探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和故事推进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其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其紧凑的叙事和简练的描述。要成功地翻译一部优秀的侦探作品,则译作亦需如原作一样紧凑流畅。要达到此目标,则需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一些起阻碍作用的问题。本篇论文将论述阿加莎·克拉斯蒂侦探名著《阳光下的罪恶》翻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阻碍因素,希望籍此探究侦探小说中共通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5.
《霍桑探案》的创作背景及对近现代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探案》的科学精神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存在明显差距,程小青一方面从《福尔摩斯探案》获得启发,一方面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西方先进的侦探心理学理论,使得他的小说有别于民初众多的侦探小说。此外,小说选择的背景展露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原貌,包含着作者对当时众多社会问题的积极思索与担忧。  相似文献   

6.
《艳阳天》吸收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通俗元素,将传统的"英雄与美人"、"公案与侦探"、"正义与邪恶"的母题与现代革命的主题嫁接起来,合作化事业的领路人和革命伴侣取代了传统的"英雄与美人",萧长春对马小辫杀害小石头一案的侦破借鉴了传统公案与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两大阶级的斗争,被置换成正邪、善恶上的道德冲突。用传统的形式来讲述现代革命的故事,使《艳阳天》成为在政治上受推崇、在读者中受欢迎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小说自出版以来,在欧美各国引起轰动,风靡一时。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高罗佩及其模仿中国公案小说写就的侦探小说Judge Dee--《狄公案》系列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30年来人们对此的兴趣一直未减。通过数据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此项研究对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研究从研究数量和主题、各研究主题研究角度的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的中国文坛,特别是小说创作,是很难用什么文学、什么派别或者说什么创作手法占主导地位来下定语的。这一年的小说既有改革题材,又有反思主题,同时还出现了“现代派”、“寻根文学”、“西藏魔幻”、“纪实小说”等一些新的文艺思潮。鲍昌同志把这一年的文学概括为是中国文学进入“全方位”的文学,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这一年产生的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阿城的《孩子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安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默 《世界博览》2013,(22):74-77
最近的《惊天魔盗团》让很多人看得神乎其神,其实这类将魔术与悬疑融合的类型片,从题材上已经很难挤出新意.所以酷炫的大特技场面成为该片几乎唯一的亮点。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侦探、魔术师都比较令人羡慕,因为干这行不仅不用按点上下班,而且这手艺蝎子拉屎——独一份。想起曾经同窗舍友有一位同学早上发现牙膏被人偷了,上铺兄弟最近侦探小说看多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侦探小说的产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但明治维新特别是二战后,日本的侦探小时发展迅速,社会推理小说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而中国侦探小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流派。中日侦探小说艺术成就悬殊,与两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水平不同、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法律观念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中国侦探小说要向前发展,一要走本土化创作之路,二要不断丰富小说的社会内涵,三要创作多层次的小说,以满足不同层次社会读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侦探小说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悖论:朴素的女性意识使她的创作有别于柯南道尔的男性文本模式,这尤其可以体现在侦探形象的塑造上;但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又使得阿加莎不自觉地以男性中心文化为标准塑造了大量扭曲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程小青被誉为"中国侦探小说第一人",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社会,创作出具有浓郁本土化和民族特色的侦探小说。他的《霍桑探案》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等方面,摹仿和借鉴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时代背景、艺术师承、思想内容和创作成就诸方面,将《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趋于融合,终于造成建安文学高峰的艺术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程小青有关中国侦探小说“性别题材”的论述,上承儒家正统文化的性别观,下接“问题小说”的“题材热”,揭示了中国侦探小说与正统文学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贯通关系。程小青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定位,立足于侦探小说创作实践与批评标准之间的张力,有助于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干将鲁迅先生于1921年创作的小说《故乡》把中国传统文学技巧和天才创新完美融合,既真实地向读者再现20世纪20年代中国旧社会农村生活场景,在写作技巧和内容方面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体味这篇小说多样的艺术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怀乡"题材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文本进行分析,对西周前期和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的歌诗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诗经》创作有一个由歌颂集体意志到表达个人情怀的嬗变过程。而“个体意志“的出现则标志着周末春秋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自觉“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