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每戡等学者认为张生跳粉墙是“令人费解”的“千古疑案”:跳墙时,门明明开着。从规定情境看,张生猜出莺诗要他跳墙是不错的,而他跳墙时“户”的突然开启,是红娘的恶作剧,与莺莺无关。因此,所谓疑案应该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4-36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郑板桥向来以自树旗帜、标新立异著称,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楹联留存于世。他曾经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很早就痴迷于戏剧艺术。郑板桥痴迷戏剧却又贬低戏剧,源于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也源于他对戏剧作品中异端思想的排斥。郑板桥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训练,并且将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融入了血液。郑板桥鄙视"文衣康乐"之"淫哇",崇尚"仪凤箫韶"之"节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戏剧能够"有功于世",其思想来源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洪深是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拓荒者之一.他为我国现代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中国新兴话剧事业的杰出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话剧艺术从初创期转入正规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洪深不仅是优秀的剧作家,而且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舞台艺术实践家与戏剧教育家.洪深的艺术革新与创业精神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可表演性"作为戏剧翻译的准则是西方戏剧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苏珊·巴斯奈特在"可表演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剖析了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前后主张以及立场变化原因,力图揭示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构建基础、理论缺陷以及对中国译学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汉是一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在百余部剧本的创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戏剧观.这些年来,人们对田汉的戏剧作品研究甚多,但对其戏剧理论却较少涉笔.本文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田汉的戏剧观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讽刺是悲剧式、内蕴式的。他总是以舒徐温厚的笔调、不露声色地揭露令人深思、让人叹息和使人愤恨的丑恶,呈现出冷静深刻、绵里藏针的独特风格。这主要接受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鲁迅和契诃夫艺术特点的熏陶、悲剧文体美学取向的牵引以及曹禺的潜沉个性与独特戏剧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其戏剧艺术创作受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他的戏剧艺术又对我国戏剧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奥尼尔的戏剧艺术促进了中美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汇。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的许多层面:艺术上它有机地聚合了传统艺术技巧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成为美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其戏剧艺术创作受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他的戏剧艺术又对我国戏剧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奥尼尔的戏剧艺术促进了中美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向培良在《中国戏剧概评》一书中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提出了严苛的批评,认为郭沫若历史剧"教训"色彩浓重、人物塑造机械呆板、脸谱化等.向培良意在以此引进和宣传纯正的戏剧艺术观念,从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两方面正本清源.他的批评意见显然未能真正发挥效用,郭沫若在后来的历史剧创作中一仍其旧并有巨大反响,但这些意见为后人看待历史剧、认知戏剧提供了理性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董逌的《广川画跋》是一部以考据为主兼及议论的绘画品评著作。其中《书百牛图后》一跋,体现的是董逌论画重"理"而不拘"形",他不主张"以牛观牛"的观察视角,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相关跋文中。董逌论画重"理",也是宋代理学思想在画论领域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的中国话剧史上,高行健是不可忽略的戏剧艺术探索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高行健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美学往往带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有时也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他的创作和理论是一次对传统戏剧关学和政治秩序的挑战,他的坚持成就了他后来的地位和影响,但其中透露出来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却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实证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绝对客观真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非客观性因素却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动新闻"打着"真实"的旗帜,透过"想象"与"象征"扩展新闻意涵,借助戏剧手法凸显新闻故事,引入剧场手法凸显戏剧效果,等等,竭力使新闻的戏剧性效果扩张。然而,新闻戏剧性效果的张扬虽然可能赢得收视率,却不可避免地损害其权威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莎士比亚包罗万象的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莎翁的社会秩序观.其实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戏剧是时代的缩影",人是社会的人,作为最关心人类和社会命运,渴望"向人们倾吐衷肠的"文学家们是无法脱离其社会观的影响而进行创作的.本文试图从剖析莎翁的独特的社会秩序观入手,进而揭示它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莎翁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20.
对主体性失落的警惕--丰子恺的艺术观与科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子恺的科学观和艺术观,是对立地存在的,两者之间有极强的依赖关联性.20世纪初,丰子恺从对西方绘画史的考察中,敏感地意识到了现代科学的实用精神正对传统的艺术精神产生着破坏作用.为了遏止这种破坏作用的进一步发生,维护艺术的独立地位,丰子恺详细论述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不同,进而建立起他自己的科学观与艺术观.在这种"科学-艺术"的对待考察中,丰子恺的关注焦点,乃在于讨论"心-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或者说,在于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包括艺术与审美)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的,正是"我思"主体.因此,对丰子恺来说,对主体性失落的警惕,乃是他讨论科学与艺术问题的最原初的思想动机与总纲,其对艺术独立性的维护,用意正在于维护人的精神、意识、人格的独立性,或者说,正在于维护"我思"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