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莲果皮的元素组成及发育和土壤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微区分析法测定了莲果皮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含有Na,Mg,AI,si,P,S,Cl,K,Ca等9种元素,偶见Mn与Fe。在发育过程中Ca的含量递增,而K,Cl,S,P 4种的元素含量递减。在不同组织中,上述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如外表皮中Ca含量最高,而内表皮中K的含量最高。土壤对莲果皮的元素组成影响很大,莲的同一品种磨山红栽种于武汉及北京两地,其Si,Al,Mg和ca含量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宽叶香蒲对铅锌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体内的铅锌污染物,发现铅在蒲体内的积累量是根>根下茎>叶。铜在根的积累量是表皮>表皮>维管组织;木薄壁组织>导管;嫩根>老根。铅在茎的沉积量是表层>维管组织>表皮;老茎>嫩茎;叶的铅积累是表皮>维管组织>叶肉;老叶>成熟叶>嫩叶。污染点香蒲积累铅量>对照点。铅以颗粒状、核状、结晶状沉积在地下茎皮层薄细胞内,甚至充填整个细胞以致细胞破裂。锌的分布积累规律与铅相似。铅、锌由香蒲根表皮吸收,一部分积累在根;一部分通过根的通道细胞和共质体迁移至地下茎,主要积存在茎皮层薄壁细胞内,小部分通过维管组织输送至叶。铅、锌在通气腔和根内皮层凯氏带周围受阻是香蒲对铅锌有较强耐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青楷槭2 a生插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不定根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定根生成方式属于诱导型,维管形成层和皮层的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插条基部皮层的愈伤组织数量多,分布均匀,可形成不定根;切口部位愈伤组织不分化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4.
浪花飞溅区高山榕盐害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浪花飞溅区高山榕盐害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迎风面和背风面不同年龄叶片盐分含量(K、Na、Ca、Mg)及光合色素含量。研究了盐分在叶片上的微区分布.随着叶龄的增加.迎风面叶片与背风面叶片元素含量、叶绿素、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与背风面相比。由于受到盐雾影响。迎风面叶片的叶缘或/和叶尖出现枯焦.叶绿素、含水量下降。积累更多Na和更少的Ca、Mg,而K差别不大.叶片元素微区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Mg和K元素在不同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但Na和Ca在不同区域分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葡萄果实不同处理的细胞组织多位点进行X-能线能谱微区元素分析,结果:葡萄不同处理的细胞组织中共发现Mg、Al、Si、P、S、Cl、K、Ca、Fe、Cu十种元素,且不同处理的组织细胞中各元素含量分布有差异,未清洗果实表皮处理的Al、Si、S、Ca、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未清洗果实果皮表层的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试管苗、移栽苗和扦插苗的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三者的营养器官在形态解剖学上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在根的表皮,茎的皮层、维管组织,叶的表皮、叶肉分化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移栽苗和扦插苗有更强的输水、保水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D.Don) Koch)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4种著名活化石裸子植物 的叶和种子的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为4种活化石植物在叶和种子的 元素组成和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均有一定差异,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叶中的元素分 别为10,6,10和11种,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银杏、银杉和水杉叶中分别为K,Cl,Ca, 而水松的条形叶中为Cl, 鳞叶和条状钻形叶为Ca. 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种子中的元素成分分别为10,11,9和10种,而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K(但外种皮则以Si最高),K, Ca和K.每种活化石植物的叶和种子在元素组成及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明显差异;银杉和水杉 的种子和种翅间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所不同;水松叶的3种类型叶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其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法对鹅绒委陵莱块根组织进行多位点元素分析。结果:在鹅绒委陵莱块根组织中共发现Mg,Si,P,S,Cl,K,Ca七种元素,其中K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的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Brongn.)和金毛狗蕨(Cibotium borometz(L.)J.Sm.)3种中国保护蕨类植物的能育叶和孢子的元素组成,结果发现这3种植物的元素组成均有一定差异,水蕨的能育叶中可以测得Na,Mg,Al,Si,P,S,Cl,K,Ca,Ti,Fe,Cu等12种元素,中华水韭和金毛狗蕨分别为11种和10种元素;三者的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差异较大,但均以K和Si为最高.3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的组成元素均少于各自种类的能育叶;孢子间的元素组成差异也较大,但质量分数均以Si最高.同时还发现中华水韭的大孢子和小孢子,不仅在元素组成上有差异,其质量分数也不同;而且,在同一个大孢子壁的内、外表面,元素组成和质量分数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卷柏属12种卷柏植物孢子的元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反义RNA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发现cyclinE基因在表达受到抑制后,乳腺癌细胞增殖速率和致癌性明显下降,结果还表明cyclinE基因的抑制,可使p21^wafl的转录水平上升,由此说明cyclinE的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细胞周期调控上p21^wafl的转录受到cyclinE表达水平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皮松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分类学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白皮松种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并与另外7种松属植物种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结合白皮松的外部形态、化学分类材料、染色体组型分析、木材解剖特征、木材超微结构以及木材的性质等,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将白皮松组从单维管束松亚属中分出来,建立了白皮松亚属。  相似文献   

14.
This note deals with the scanning of femoral head slices from both normal and osteoporosis subjects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RXRF) microprobe technique. The sample preparation and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QCT) of elemental distribution, such as Ca, P, K, Fe, Zn, Sr and Pb in bone slice tissue including cartilage, substantial compact and substantial spongy, is in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 K, Zn, Sr and Ca, the loss way of mineral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some metal elements in bon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16.
以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测定东北松子与巴西松子中钙(Ca)、锌(Zn)、磷(P)、镁(Mg)、钾(K)、铁(Fe)等30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并通过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鸡肉GBW10018(GSB-9)及芹菜GBW10048(GSB-26)验证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0~1.000 0,检出限为0.009~3.65μg/L;与巴西松子相比,东北松子中Ca,Zn,P,Mg,K,Fe含量显著偏高;鸡肉与芹菜标准物质中30种元素的测定值都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可为松子的质量控制、营养评价及选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小熊猫主食竹类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大、小熊猫均以鹅热竹(Bashaniaspanostachya)为主要食物.经采取其竹叶。竹笋和不同年龄的竹茎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并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对Zn,Cu,Mg,Fe,Ca,Mn,K等7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和竹笋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竹茎,尤其是竹叶含量最高,同一年龄竹子在不同季节里和不同年龄竹子在同一季节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