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活型的概念是现代植物生态学的中心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决定植物生活型的诸因子,提出了植物生活型的概念。植物生活型是自然综合体(包括植物体本身)作用于植物,植物体在一定个体发育生长阶段的有活动生命力的整个形态。同时,提出了一个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随着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植物生活型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植物生态学的中心内容之一。植物生活型的描述,使可能根据适  相似文献   

2.
中国濒危野生植物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植物种类正快速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维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正面对大量植物濒临灭绝的严峻现实,因此,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现有植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濒危植物的保护显得刻不容缓。作者阐述了濒危植物的定义与等级划分,中国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及特征,并深入讨论了濒危植物致濒原因及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爲了配合植物學各部門的研究,爲了充分利用我國天然植物资源,爲了使植物學服務於農林生產建設事業,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將分期在全國各不同地區設立植物園。現在已經進行工作的有北京植物園、廬山植物園和南京植物園。本文先就植物園的基本任務和應該具備的條件作一  相似文献   

4.
正一种植物的独特叶序,促使科学家重新考量植物生长模型。对于一般人来说,植物的生长可能看起来杂乱无章——叶子随机冒出,植物群毫无规律可言。但你若仔细观察植物,你会发现一些奇异的固定模式——从竹笋的平衡对称到多肉植物的迷人螺旋,数学模式在整个自然界的植物上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它是植物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植物遗传学和农业、特别是植物育种的关系很密切,它是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因此,植物遗传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植物遗传学目前还很薄弱,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植物遗传学,特提出下列看法,供同志们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现代植物和表层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表明:C3,C4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素值与C3,C4植物的碳同位素值具很好的对位关系,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可以明确地区分出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植物和广大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说,人民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原料主要来自植物,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主要原料更是来自植物。资源植物和人的关系更密切,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提高人民生活,就要从植物特别是植物资源的探讨着手。四川因地势山脉和气候环境特殊,植物异常丰富,是全世界共同称赞的。近两百多年来,不少外国科学家和植物爱好者都从几万里以外,远涉重洋,来到我省,探讨植物;近代科学研究在我国发展比较迟晚,本  相似文献   

8.
多样的植物     
朱华 《大自然探索》2003,(12):12-13
“三江并流”地区是欧亚大陆植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许多植物的分化和起源中心,具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物种。 “三江并流”地区的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21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该地区以占中国0.4%的面积,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植物和昆虫。一般我们会认为,昆虫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因为很多昆虫会吃植物,而植物似乎没有还手的余地。其实是你想得简单了!植物与昆虫间"相爱相杀"的关系可谓是一场难得的大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植物与昆虫间的恩怨情仇。植食性昆虫是植物的仇敌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研究防治植物因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中,有两个重要发现证实了植物免疫的可能性。当植物被传染时,植物本身能产生一种抗生素物质—植物不传染组织中所缺少的植物防御素。在产物中间,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显示出生物活动物质一植物防御素的诱导物。Л.В.梅特里茨基和他的助手(苏联科学院巴哈生物化学研究所,白俄罗斯共和国农业部白俄罗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植物资源大国。虽然我们已完成两个版本的《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和英文版),但总体上植物标本采集还不充分,资源家底尚未摸清,标本和文献资源获取困难,许多类群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与此同时,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植物分类学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开展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管理和利用等工作时都离不开分类学知识。为提高植物工作者的植物分类学基础和植物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12.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克勤 《科学通报》1998,43(20):2139-2146
对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论证。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夏植物群是在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的拟鳞木植物群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在晚石炭世早期即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位于华北板块,根据不同时期华夏植物群的演替特征,这一植物群可分为7个演化阶段。华夏植物群总的演化是从晚石炭世早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华夏型的特征分子逐渐增加,晚二叠世晚期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13.
云南以其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王国”,而木兰科植物华盖木则堪称“植物王国”的夜明珠,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丽质仙乡 木兰科植物是一个古老的种群,全部为乔木或灌木,花朵硕大而美丽芬芳。虽然云南的土地面积仅  相似文献   

14.
第3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经遍寻一种神奇植物的种子。这种在历史上不仅迷惑了许多人,甚至连总统也感兴趣的植物就是食肉植物──捕蝇草。植物也吃肉?是的。食肉植物也被称为自虫植物,是指从动物(尤其是昆虫)中获取部分养分的植物。食肉植物必须自己俘获这些动物。大多数食肉植物生长在热带环境,它们体内虽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但由于热带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因此得不到足够的氮素和其地矿物质营养。这类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及遗传变异过程中一具有了吃“荤”的本领,以此弥补体内氮…  相似文献   

15.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能够杂交吗?如果采用常规的有性杂交的方法,不可能使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杂交.如果采用传统的嫁接技术,也不可能成功.这是因为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而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并且两者亲缘关系很远,如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嫁接在一起,接穗会很快死亡.如果采用细胞融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成功的可能性在目前也是非常渺茫的.至今还未见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细胞融合获得杂交植物的报道.如果采用基因体外重组的方法,实现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童哲 《自然杂志》1997,19(3):149-152
在植物一生中,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根、茎、叶和花等器官,即狭义的发育,植物发育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最近,已鉴定出几种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基因,这是基因工程操纵植物发育的良好开端和基础。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表达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器官的发育。可以预言,不久人们能够控制、改良植物发育的任何方面,赋予其理想的性状,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植物是自养生物,它们能够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碳水化合物,获得生长发育必须的养分。这些生长要素并不难获取,所以植物能在非常严苛的条件下存活。不过,还有一种植物竟然发展出了"吃肉"的习惯。这些植物就是食肉植物,已知的全世界食肉植物有600种以上,在它们的食谱上,既有小昆虫,也有像老鼠这样较大个的哺乳动物,一旦诱捕上,肉食植物就会分泌恐怖的消化液,将动物们慢慢溶解掉。比起其他"食素"植物,手段异常残忍。那  相似文献   

18.
<正>你见过花粉化石吗?化石中的花粉虽小,却对人类认识古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哪些植物能产生花粉?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花粉,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根据是否有形态上的根、茎、叶分化,以及在个体发育中是否有“胚”的构造,植物被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藻类、地衣等;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处在目前植物界进化路线末端的种子植物说:只有“我们”高等植物中高级的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19.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5,10(2):188-188
本书共分正文及附录两部分。正文七章,分别叙述了植物线虫的分布、经济意义及研究概况;植物线虫的形态解剖;植物线虫的分类;植物线虫的生态(即植物线虫和气候、土壤等的关系及其运动情况);植物线虫的侵染途径、致病作用、寄主植物的病理变化、免疫性;以及植物线虫的防治方法等。附录中列述了各科主要线虫属的分种检索表及各种主要作物的寄生线虫名录。本书内容,比较全面,不论对开始接触植物线虫或正在进行研究的工作者,乃至一般植物保护工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及现状植物与伸入植物根系共生真菌组成的复合体叫菌根。地球上95%以上的维管束植物都有菌根,亦即95%以上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借助于菌根从土壤中吸收养料。所以菌根几乎没有例外地便成为陆生植物营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否则便不同程度地反映营养缺乏症。菌根菌与病原菌完全不同,对前者讲,植物离开菌根菌即反映病态;对后者说,植物感染了病原菌便会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