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存在的根基和发展动力,而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源泉。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南阳地域文化对城市特色构建的影响,探讨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南阳城市特色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重庆)园博园中城市展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地域文化的表达内容与景观设计的表现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归类.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提取方式、转化技巧及地域材料的应用,得出城市展园地域文化的营造方法.其次,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从城市展园景观设计表达的角度,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城市展园的主题立意、主题表达方式、造园手法、空间处理和技术运用等,强调景观设计语言的运用对地域文化表达的重要性,探讨了城市展园景观设计表达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展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及文明程度.随着现代生态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绿色生活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规划中生态化、地域特色的规划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生态化、地域特色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融入,能够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针对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文就生态化、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胡建南 《海峡科学》2004,(5):12-12,15
在城市建筑全球化过程中,文化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如何保持中国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民族传统,按照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特色的使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更好,这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薛东 《广东科技》2014,(12):113-113,99
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地铁的建设设计风格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甚至不少地铁建设设计作为城市最具代表的风景线彰显城市的艺术形象与文化功能。由此可见,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风格的相结合已然成为新时期地铁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地域特色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的地铁建筑设计在展现自身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表达出浓浓的地域风情,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应得到城市设计与规范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与关注。针对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小城市密集地域空间可持续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金华地域城镇群为例,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6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金华地域城镇群的演进过程与发展现实,认为可持续的地域城镇群空间增长模式应该是向局部城市(金华、义乌等)为多中心大城市(Polycentricity)、大部分城镇为单核向心的紧凑型中小城市、整体为多中心城市区(PUR)的地域城镇群空间结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城市受众群体对景观设计区域满意度低的问题,引入地域文化,开展对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城市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工艺术改造手法的城市景观文化元素重组、融入空间突破理念的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布局设计、基于标志性景观与景观节点的景观文化融合设计等景观设计思路.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能力与主体关系逻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力属性,建立并运用合力测度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对东北三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地域分异特征进行了测度与分析,指出目前东北三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孱弱性、不平衡性和交通线路趋向性等现象性特征,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多维过程弱质耦合推进的本源性成因.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是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忽视及城市地域特色的流失,造成了千城一面,城市形象趋同的现象很突出.笔者认为应将城市形象设计根植于地域文化,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通过外在特征展现城市内在精神和区域文化底蕴.只有扎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之中的城市形象设计,才更富有特色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创作。首先对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做了简要的叙述。再以此视角来分析近代上海的女性文学,从战争、城市和女性三方面分析其各自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得出正是由于战争这一特殊环境和上海这一典型城市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才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扬州2500年间城市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运用3S技术和历史地理学方法, 将河口变迁、河道变迁、运河变迁与城市空间演变相结合, 探讨古城扬州在2500年间城市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首先基于行政区划图在2006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图上截取扬州市区边界; 然后以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为基础, 对关键点进行GPS定位, 利用ArcGIS9.3将位置点和影像数据叠加, 复原历史时期扬州附近长江河道的演变过程, 定量获取古城扬州在不同时期的属性数据, 由长江河道与邗沟的演变过程, 得到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城的水域面积、泥沙淤积面积及城市面积; 最后, 依据属性数据分析扬州城市演化的特征, 并探讨影响古城扬州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 扬州城市演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候因素是城市演变的大背景; 长江河道和运河水系变化则引导城市演化的方向; 长江河道北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南移导致古城扬州的演变, 反过来又带动内河航运的延伸, 城市则依运河的方向拓展, 即使城市缩小了, 依然邻近运河的方向; 总体上看, 唐代之前, 城市演变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 唐代之后则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12.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用地效益的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用地效益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度模型和信息熵函数研究城市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市土地扩张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体,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增幅最大,说明重庆城市土地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居住环境和整体功能逐步提升;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复杂度呈现"M"型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度和均衡度变化不大,说明城市用地结构处在"调整——平稳——调整"动态变化过程中;二三产业占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整理、统计,重建了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化轨迹,系统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规律;从农地制度、相关法律体系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日本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日本在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时,一方面采取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在耕地数量保护面临考验时适时改变策略,通过立法推动农地权利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集中型的城市化道路和有效的町村合并及土地开发在减少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同时,弥补了发展用地的不足。不断完善的农地制度与综合的规划管理体制相互促进,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土地产权制度保障了农地保护、农业振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以及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日本在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为中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山东半岛城镇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机制,对山东半岛城镇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多样化产业集群是未来城镇空间演变的新动力,都市圈结构是城镇空间未来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媒介地理论:多伦多城市媒介的地理印记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的媒介与地理互动关系是媒介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多伦多为案例,特别考察了几类城市地理元素:标志性建筑、道路、街区,并对城市媒介的内容进行了检索和分析。根据论文作者构建的“城市、媒介、受众互动模型”的分析框架,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媒介对于地理要素的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的数量多少与该地理要素内在的某些城市功能密切相关;城市媒介在地理要素的信息传播、形象展示、历史记录以及唤起集体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媒介在与城市地理要索的甄动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改变地理景观的建设项目的命运。媒介、受众、城市地理要素在造城过程巾互相作用,最终构成了城市的发展史,形成城市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两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系统,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 而城市规划、技术进步和社会人文类型等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外生力量,他们共同作用,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除了一般的动力机制,还对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殊动力如新区开发、交通区位袭夺、大型工程建设、突发自然灾害等做了初步的论述. 各种内生和外生的力量共同作用,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心与市郊的气象因子差异会对气象历史资料产生影响,观测对比分析两地的气象因子可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气象资料做出评价.2007年1—7月,选取位于肥城市市中心的原大气观测场与位于市郊的新大气观测场作为对比,在两地分设同型号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期间两站址包括气温等气象要素因子同步进行了对比观测实验.分析发现,市中心与市郊两地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两地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两地气温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市中心观测站气温统计偏高.通过对样本资料作假设统计检验,发现两地气温数据资料已经不适合合并计算,要得到期间较准确的代表当地气温记录,最好在使用前做出必要订正,以消除“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建设与历史城镇保护只要处理得好,就会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浙江省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历史城镇保护工作蓬勃发展,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和金字塔型的保护结构,被保护的历史城镇和村落的经济和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业兴旺发达,经济收益不断提高,政府和个人对历史城镇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历史城镇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各地发展不平衡,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历史城镇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是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社区权力结构行政化。这导致我国目前的社区社会政策单一,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政策需求。当下,应该鼓励自下而上的诱致性社区制度变迁,改变社区权力结构,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社会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20.
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语法论考察了新城市建设等城市计划中形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坪村新城市的安阳市设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别是以公路网为中心,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商业设施分布的相互关系,且查看了由大规模建筑区开发所引起的城市空间中心的移动。通过此项研究能综合运用空间语法论和GIS探索空间结构的特征,并把它应用于GIS所被利用的各种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