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语拟声的认知基础及其翻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彩琴  覃先美 《科技信息》2009,(19):154-154,77
语言文字与对象的相似性是拟声的认知基础。由于英汉民族在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英汉拟声词在造词和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较其它翻译手法而言,英语拟声词的翻译也就具有特殊性。传统的拟声词翻译方法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未能完全体现原文的意思或韵味,本文试图从拟声的认知基础出发,另辟蹊径,提出翻译英语拟声词的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拟声法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它既是构词手段.又是修辞手段.从构词方面而言.拟声词的语音构成有一定规律可循.从修辞方面而言,拟声词生动形象,因而在汉英翻译中根据情况准确、恰当地运用拟声词能够取得很好的修辞效果.增加译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伊豆舞女》中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这不仅使人物活动更加生动,人物心理更加细腻,对于其他事物的修饰也更加真实。文章选取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的林少华译本和叶渭渠译本,根据拟声词拟态词的功能分类和翻译形式对其中的拟声词拟态词部分的翻译优劣进行评析,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经分析,林少华译者倾向于直译,译文主要体现了拟声词拟态词的音声化效果和形象化效果,多采用了译文原文完全对应的翻译形式;而叶渭渠译者侧重于意译,译文主要体现了感情化效果,多采用译文原文部分对应或无对应的翻译形式。这体现了拟声词拟态词在传达文章深层意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翻译中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拟声词的定义、作用、广义的分类以及几种具体分类拟声词的英汉对照,并探讨了英语拟声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拟声词既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修辞手段。其在不同的层次的口语、书面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率,通过实例分析、研究、探讨英语拟声词的修辞的效果,并对英语拟声词的汉语翻译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周吉红 《科技信息》2006,(7):114-115
文章通过对比和比较汉英动物成语在比喻意义、比喻形式、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中英文化差异及人类思维共性,并试图就以上三种不对等现象提出适合于动物成语翻译的比喻意义对等翻译法。  相似文献   

7.
拟声词是用词的形式来模拟人发出的表情态的语音、自然世界的声音所造成的词,也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从语法功能上看,它可以作句法成分。这一点跟其他的实词相同,因而拟声词可以归入实词范围。从结构方面看汉语拟声词以双音节、四音节为多,从句法功能看,做状语是其典型的句法功能,汉语拟声词具有多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西翻译理论由于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想体系,彼此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中西方翻译理论都以“翻译”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作共同的研究对象,因此中西方翻译理论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共性,本文从“忠实,通顺”、“读者反映论”和“译者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金 《科技信息》2007,(27):475-476
本文主要从构词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联系性、比喻性等三方面对汉语拟声词和英语拟声词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汉英民族对于不同事物的拟声词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法,以提高我们的汉英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比较汉语"但是"、"却"和英语"but"的语义异同,探讨了它们互译时的制约条件及英汉两种语言把它们分别归于不同词类系统的原因所在,指出汉语语法论著在解释汉语转折连词以及转折连词和副词连用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转折词用与不用以及用什么转折词所表现出的语气强弱的差异和英语的互译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在否定问题上具有大体的一致性。然而,当否定句中出现一些肯定强项词和肯定弱项词时,二者则常会在否定焦点的问题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而给语义的正确理解带来诸多麻烦。因此,需对英汉语习惯否定焦点的差异进行分析解释,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对原文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必须予以重视,否则对原文本的理解就可能陷入误区,进而导致译入语对原文本的表现不当。文章在结合文化语境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指称意义相同而蕴涵意义不同和空缺的语义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以期对英汉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为例,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其英译的可行性,指出为了保留中国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特点、准确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在对汉语文化负载新词进行英译时,应首先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只有当运用语义翻译策略会产生译语读者理解困难、引起交际误解时,才考虑使用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略论科技论文标题英译及英文摘要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讨论了科技论标题英译和英要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于标题的英译,通过对汉语和英语的惯用表达的归纳和对照,找出其相通之处。此外,还强调了翻译标题修饰语和使用副标题的必要性。关于英要的写作,论述了时态、语态、人称和数词四方面内容,旨在提醒作、译、编避免常规错误,使英要的写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句子主语突出、擅用无灵主语,这是英语的灵魂也是迅速掌握英语的诀窍。所以在翻译课程教学与实训分析中,从宏观上讲授两种语言的本质区别和特征,进行大量训练,可以有效克服中式思维,有益于摆脱母语干扰,提高汉译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套译法是词典成语翻译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汉语中真正能用英语成语来套译的成语不多。通过分析《汉英综合大辞典》中的成语套译例子,成语套译的制约因素和相应对策,认为成语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语义相关性、语义范围、情感意义和民族文化色彩等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词义变化的角度探讨英语和汉语词汇中的人名,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词汇中的这一现象,旨在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希望对翻译和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白国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3):100-102,128
动词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等事件过程。运动等事件范畴各基本语义成分在英汉语中的语言体现形式是同中有异。英语中,运动动词常包容方式意义,词化程度很高;运动的路径及方向意义主要由非词化的方式,即由单独的动词附加成分来表达。汉语中,运动动词只对几种基本运动方式做概括区分,详细的方式意义主要由动词的附加修饰成分即状语来体现,词化程度很低;而运动路径及方向信息则常整合在动词中,因此,汉语动词在路径意义上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