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拜读《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36~38页《地理学概念的规范和更新》一文,其中38页第18行蔡运龙教授提及台湾学者表达为“地境”,疑为笔误,应是“地景”。兹补充本人意见如下,提请各方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收到你们的<中国科技术语>第一期,非常感谢.读了这期文章,深感不仅是刊物名称的改动,也看到内容的拓宽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读<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载魏寿昆<关于"碳""炭"二词的用法>和蒋文忠、蒋颖<"炭"和"碳"的区别问题>,遂有本文.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发表过<"音义双译"的优越性>一文(<科技术语研究>第4卷第3期,2002年3月).后来陆续发现其他一些有趣的实例,现分别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蔡敬先生就<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2期上我写的<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一文提出了名词审定要注意历史和现有工具书的问题,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术语>自1998年诞生至今已历10载.今年4月,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院士特为刊物题写了贺词:"规范科技名词术语,促进科技创新应用.--贺中国科技术语创刊10周年."给予刊物发展极大的鼓励和支持.4月29日,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在康铭大厦隆重举行了<中国科技术语>创刊10周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读者和作者朋友,握在您手中的,已是最后一期的<科技术语研究>.从2007年开始,刊物将由<科技术语研究>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刊期也将由现在的季刊变为双月刊. 自<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物)到<科技术语研究>(季刊),再到即将出版的<中国科技术语>(双月刊),刊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发展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中旬,笔者在一个编辑研修班上有幸获得2003年第2期<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看到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就"非典"一词,各抒己见的篇幅竟达半本(24页)时,好奇心竟驱使我一口气读完了"非典"一词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