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对道家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老子》的理解与评价、老子与释道、朱熹哲学与《老子》等几个方面分析朱熹的老学思想,可以发现老学本身的理论活力并进一步彰显道家思想在朱熹哲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3.
李玉峰 《科技信息》2010,(21):189-189,134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细读,对陈淳和朱熹两位大家的理气理论进行一番常识性的对比研究,找出其异同,从而使读者更为全面的理解陈淳的哲学思想做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论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在他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亲自编著了大量书籍,其中用于儿童启蒙教材的主要有《小学》、《童蒙须知》和《训蒙绝句》,形成了一套童蒙教育思想体系,即以学“眼前事”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以来,德性伦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复兴运动,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诸多学者也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中挖掘德性资源。朱熹作为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伦理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思想,如果说“理”是其宇宙论的核心,那么“仁”就是其道德学说的核心。朱熹的仁学德性思想,远承孔孟以爱说仁,近绍程颐性理言仁,后启阳明感应论仁,在中国德性伦理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和推陈出新的深远影响。朱熹通过“理一分殊”和“生仁互通”建构了仁学本体论,通过“明德见性”和“性体情用”彰显了仁德的内在性,通过“爱有差等”和“反身而诚”体现了成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在理气论、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欲观和意见真理之辨等四个方面,戴震与朱熹都存在明显的分歧。他试图在义理方面拆穿朱熹理学的不真实性和不合理性,进而颠覆程朱理学的正统性,并以自己的主张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主治的理念和精神,必然有其内在的文化基础。对人性来源和本质的不同认识,使得东西方走上了“人治”和“法治”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认为人性来源于人的自然本能,因此,对人性的预设就是恶的;而在东方,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都代代相传着“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思维观念,从而导致了对完美人性的极端推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人性本质的重新认识也开始让我们思考“法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探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 ,是人的本质特征 ,也是人的本能和本性。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如同人心脏和血液一样与人的生命同生共死(精神病患者除外)。只要人的生命尚存 ,人性便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尽管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 ,时而强烈 ,时而舒缓 ,但它恒久地、永不消失地在人体内跃动 ,而且总有一种淋漓尽致地展现的欲望。人类的斗争史 ,实质是人性解放的斗争史。人类的每一次进步 ,就是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更准确地说 ,是群体的人性得到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一、人的12种本能和本性1.善良善良 ,是人的一种同情、慈爱、友善之心以…  相似文献   

9.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达50年之久,并始终不倦。究其原因,除了他认识到教育在维护封建统治中的重要性外,还与他终生从教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师德观分不开。本文认真分析、探讨朱熹的师德目的现、师德修行现、师德学生现,批判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为我们现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师德修养,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熹建构了理气论和人性论的哲学根据论证德礼政刑治国论,提出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互不偏废、相为终始的治国方略,其本身渗透着追求儒家中庸思想的和谐精神,其目的是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就封建社会自身的更新而言 ,朱熹是深表拥护的 ,他对宋代政治上的因循守旧之风作了尖锐的批评 ,对南宋社会制度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但朱熹强调“正人心”、“循天理” ,虽然对于北宋改革路线具有纠偏之功 ,对于批判专制暴政 ,腐败社会风气有深刻的意义。但由于片面强调道德心性的力量 ,其改革思想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史中有一个黑袍家族。他们内在神学理念和外在行为举止上的极度相似,已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由于长期受着宗教神学的桎梏,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双重人性。通过对双重人性的分析,揭示神职人员们在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中挣扎的悲剧现实,阐述宗教对人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党性主线的发展滞后于人性主线的发展,这是造成目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党性主线的发展滞后于人性主线的发展,这是造成目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史料整理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为广泛取材 ,是指修史必须占有各种史料 ,如文献资料、金石资料与口述资料等。其二为征集有序 ,是指搜集史料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尽量做到不遗漏重要史料。其三是责职分明 ,这既指史馆官员修史要负其责 ,也指地方官员要提供有关史料 ,配合修史 ,如此才能修出有质量的史书。  相似文献   

17.
朱熹于苏轼词学的接受,已超越词体的学习模仿,攀升至人生态度的欣赏接受,从而在《晦庵词》中体现出“浩然自得”的清旷词风,形成与南宋理学词家迥异的风格,既是对当时南宋词风的接受与反映,也是对理学与词学之间关系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达50年之久,并始终不倦。究其原因,除了他认识到教育在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外,还与他终生从教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师德观分不开。本文认真分析,探讨朱 师德目的观,、师德修行观,师德学生观,批判其封建生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为我们现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师德修养,可起到一宾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人"性是道德的应有之义。从道德自身角度来讲,道德的为人性在本质上应利于人的自由而又全面发展,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为类性、为群体性、为个体性和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并存的四种表现样态,在群体基础上必须满足道德主体的多层次道德需要。具体来说,道德要能够满足人的三重属性的不同需求,而最终达到人的三重属性的和谐统一,这既是人性完善的要求,也是伦理道德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宗代理学至朱熹而集大成,宗代理学家的诗论也至朱熹而集大成。朱熹的诗论,内容丰富,既涉及到诗的本质,功用、创作,又涉及到诗的体制、风格和体性等。他关于言志抒情、虚静而明,变不失正、平淡自热,诗见得人等种种主张和见解,虽不都是首创,但他敢破善立,有主见,在继承中有扬弃,有发展。虽然从整体和实质看,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但就中亦有合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地方。因此,很有深入研究和批判继承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