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朗·富勒清楚地认识到,他与法律实证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的法律观不同,而两种不同法律观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展开的争论,可归结为“分离命题”与“结合命题”之争,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富勒对此做过一套逻辑上的论证,其“内在道德”学说旨在克服“分离命题”;只不过他所借助的概念分析和模态逻辑,也是伦理自然主义者所借助的重要理论工具。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律和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认为新分析实证法学之所以坚持自然法的最低限度,主要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社会属性成为人的首要属性,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还是分离的.并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阐述为什么坚持分离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鉴于传统自然法学派与历史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之间的矛盾,新自然法理论家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企图搭建起不同法学学派与自然法学派之问的对话平台。新自然法学派的基本思想是: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正义或自然法是权威和法律的基础,法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道德价值,自然法或实践理性具有客观性。新自然法思想具有继承性、创新性、调和性、渗透性和现实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5.
法律道德主义者把“法律强制执行道德”视为“法律对不义行为的镇压”,认为法律强制本身具有正当性.而自由主义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有明显的界限,法律不得对任何无害于他人的行为进行干涉,力图捍卫私人的道德自由.然而,法律道德主义的论断从理论预设到论证过程都不够周全并且可能掉入“道德民粹主义”的漩涡;而后者未将不道德行为进行区分而一味否定强制,则有鼓吹“道德冷漠”之嫌.事实上,法律强制与道德冷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有间隙.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是依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把一定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并最终实现法律化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推进我国道德法律化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和法律的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法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道德化两个方面展开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价值分析,道德和法律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构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德和法律的契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发展的时间相当长,其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证明了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政治法律文化发展的需要。法律不是一个绝对完善、毫无空白的体系,照搬法律条文的审判往往不能得到最优的结果,虽然实证主义仍将法律界定为一个自我规范的独立体系,但当代自然法认为法律与政治、道德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更为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体现了人作为"应当"的规范化存在状态中,对"人应当怎样"的认识和持续追问。道德也因为人的这种"当为"的社会化存在的必要性,而具有了更多的内在拘束力。在法律成为社会的主导规范之后,仍不可完全取代道德规范,而是与之密切关联。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联,康德式的解说在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而分野成的法学各派之中最具代表性。透过对这种解说的细致解读,探求的是社会规范整体视角下对法律与道德相关性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根植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经斯多葛派伦理性自然法思想,最终以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西塞罗为集大成,形成法哲学体系。它涉及法律的应然状态、人作为人的权利、法律与道德、法治等基本问题。它具有诸如神人之间论、探本论、道德法律一体论、批判性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6,(3):49-54
法律漏洞的存在是法律自身特征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历史悠久,道德底蕴深厚,再加上道德与法律的密切关系,因此以道德来填补法律漏洞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引入道德前要对个案进行道德强度分析和利益权衡,以确定其具有以道德填补漏洞的前提条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以归纳类似案件的形式选择符合立法意图兼顾地方道德习俗的道德规范,来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当然还应当警惕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有在法律规则穷尽的情况下才可以结合主流道德观念进行漏洞的填补。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关系中密切关联。没有道德品性的法律是没有人性的法律,会丧失人们对它的信守;没有法律支持的道德是苍白的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导致伦理道德的滑坡;法律规则中蕴涵着道德的价值,法律无可直涉的领域需要道德补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资源,对社会调整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法律强制力给予维护和支持,有些道德需要法律化;法律的道德价值与道德的经济价值助成一个法治政府坚守正义、坚持公平公正公信的良知,它承负着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基本职责;在法制中认可、吸纳或盈储一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即依循道德的法制逻辑是法治政府加强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法律与道德因存在差别而有不可调合之矛盾,同时又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使矛盾之协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其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法律观"以及系统的自由学说,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本文从:"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自由思想"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洛克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律的界定和关系总能随着时代的不同、理解者角度的不同不时生发出新意,人们也总会遇到道德与法律选择的困境和险境。在目前法治建设的语境下,法官在面临道德与法律的困境时,应坚守司法逻辑,区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道德叙事是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道德故事的叙述、交流,有效突破僵硬、死板的“基础”理论阐述,切实帮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道德叙事的实证运用值得创新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见义勇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定位见义勇为以及如何强有力的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见义勇为属于道德范畴,可是却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此对法律与道德的共性以及冲突做出浅要分析,以此更好的实现法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