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骞 《科技智囊》2016,(4):82-85
正技术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源泉。当前,正在兴起于各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将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图景描绘出无限生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已起工业4.0最初是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一些工业组织提出的概  相似文献   

2.
<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主导者;第三次工业革命巩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地位。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  相似文献   

3.
正近300年来,现代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进入"数字时代"。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机器人时代"或"无人驾驶,遥控装置时代"。眼下,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人类的许多劳作将会被自动装置替代。在8月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的6.2级地震中,无人机的运用为人类发挥了大的作用,很多人通过无人机目睹了地震的惨状。无人机将替代传统飞行器近年来,随着电子、数码、遥感、遥控、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战略如燎原之火,掀起了世界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从美日等发达国家到中印等快速进步的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迅猛展开。各国立足本国国情提出一系列未来制造业改革性措施,以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英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20世纪后半期传统制造业所占的整体经济份额开始逐步下降,英国传统强势制造业如汽车业、机械制造业和电信业逐渐失去市场,英  相似文献   

5.
正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与10年前或15年前相比,今天创造单位财富所需的员工数量要少得多,这是因为数字企业的边际成本几近为零。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自我调整能力非常关键,如果企业故步自封,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2,(18):9
最近,以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的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国内专家和学者指出,中国需要全面分析危机后工业化的历史趋势,把握好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正在孕育新的变革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并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有人说"工厂会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问题",您可能会觉得这是在说大话。但现在真有一个国家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宏伟概念,这个国家就是德国。现在,德国政府提出了高技术战略"工业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概念,那就是"互联工厂"。就是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将工厂与工厂内外的  相似文献   

8.
正6月26日—28日,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重点关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全球社会带来深刻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这一主题,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  相似文献   

9.
王钦 《科技智囊》2013,(3):46-47
人类工业化进程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英国纺织机的出现,纺织机的发明使工业生产组织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向工厂转变。这次转变以煤炭为能源基础,以蒸汽机为动力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福特流水线的出现,福特促使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组织方式得到迅速普及。它以石油为能源基础,以内燃机为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逆境中,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们等待经济奇迹发生的信念就快熄灭之时,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推出,就迅速受到媒体和理论界的追捧.笔者承认也赞同书中关于新能源变革(注意,这里说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和绿色工业的观点,但不认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并且认为,是到了应该给这种一窝蜂地鼓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做法泼泼冷水的时候了.首先,里夫金所说的还不能称之为革命.工业革命(或者说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生产方式发生了能够被大范围推广的颠覆性的革新.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做工业革命发生的两个导火线,因为生产方式的变化往往是以动力强度的变化和生产指令传递效率的变化为基础的.但如果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有效突破,就算不上工业革命,而只能成为科技革命或者能源革命,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早已发生(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第三次和第四次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工业革命却仍处在酝酿之期的主要原因:电子、原子能、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建设》:谭院士,现在大家都在提“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您之见,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真的已经来临?
  谭建荣:其实,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不是个新话题。早在40年前,一个名为托夫勒的美国人就写了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在这本书中,他预计信息技术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点。但很遗憾,讲了40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没来到。最近,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词再次被炒热。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出现了引发新技术革命的前沿科技:大数据场、智能化生产和移动网络技术,这三大技术将引发新的科技革命,从而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上旬,一个词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凤凰网等各路媒体的显示度集中暴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人民日报》使用了“新技术革命”的提法)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讨论和预测这个词汇可能对未来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出版类媒体也作为年度图书着重推介了2012年出版的一本探讨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模式对未来世界产生改变的图书.一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正在掀起.其实近两年随着3D打印等一些新技术不断被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其背后更为广阔的社会变革已经正在逐渐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讲到,“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和拔地而起的工长;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  相似文献   

14.
曾有业内人士将2012年称为"3D打印元年".就像互联网使得报纸、广播、沟通走向民主化和社会化一样,3D打印技术也会让"制造业民主化"和"社会化制造"成为可能. 尽管3D打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但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段距离.当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生存,需要政府对该产业在资金扶持、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概括起来,为加快推动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生猪推进去,香肠滚出来"的工业生产线,给人们带给了强烈的心灵冲击;而如今,科技创意正继续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用一台看似平常的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衣服、珠宝、汽车、飞机、房子,甚至真人?是的!以上场景不是科幻大片,而是3D打印的产业蓝图。随着3D打印概念风靡全球,这项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技术将会如何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继续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外语教育必须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从理念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全面变革。分散式合作、扁平式学习、反转式课堂、游戏化教学、生物圈课堂环境等,是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外语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XPRIZE公司的CEO Diamandis博士在谈到未来电子及工业创新时,重点提到了3D打印技术。在2013年的意法半导体传感器设计大赛中,获得最高奖的西电代表队的作品外形也是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来的。在中国北京DRC基地的首家3D打印体验馆里,  相似文献   

18.
 在逆境中,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们等待经济奇迹发生的信念就快熄灭之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调一经提出,就迅速受到媒体和理论界的追捧.  相似文献   

19.
巴乐顿 《科技潮》2000,(5):83-83
去年6月,15位知识界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聚首一堂,围绕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展开了辩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致开幕词,指出人类面临四大问题,即和平、贫困、可持续发展以及他所称谓的“盲目乐观综合症”。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4项新的契约,即社会契约、环境契约、文化契约与伦理契约。与会者分别举行圆桌会议,探讨这四类契约。下述文章是对每一类圆桌会议上的发言作出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常让人浮想联翩。享誉国际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通过大胆预测,为我们揭开新经济模式改变世界的神秘面纱,描绘了未来世界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