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首语     
在阳春月的明媚春光中,本刊2000年第3期和读者见面了。紧追我国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阵阵号角,本刊也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库区,服务三峡的力度。“移民专题”,“西部大开发”,“三峡文化”,“三峡诗歌”与“三峡生态与环保”都是直接研究三峡的栏目。其中一些文章或者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与三峡腹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出三峡区域的具体发展思路,如“西部大开发”的两篇文章;或者力图突破一般现象的简单分析,而达3某种深度思考,如《重庆市。峡库区农村开发性移民项目难题解析入实际上,就是一些学科性文章也力求达到学科理论与三峡…  相似文献   

2.
三峡丰富厚重的人文积淀,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个性张扬而火辣的三峡民众,宏大的三峡工程以及艰巨的三峡移民任务,都为当代三峡文学提供了缤纷多彩的素材和取之不尽的灵感.生长于三峡本土的作家及长居三峡的外省作家,他们是三峡文学比较稳定的创作队伍,可归入到三峡本土文学范畴.新时期以来,三峡本土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三峡地域特色的三峡诗歌群落、三峡小说家群落和三峡散文、纪实文学家群落,三峡戏剧、影视文学家群落等.这些三峡本土文学创作具有时代性、地域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三峡的沧桑变化,以及三峡人丰富的心灵历史.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三峡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共创作T480首诗歌,几乎平均每两天产生一首诗歌。因此可以说杜甫在三峡是他体力最衰竭、生活最穷困、环境最恶劣的时期,然而却是他诗歌创作最为旺盛、激情最为高涨的黄金时期,也是他整个"沉郁顿挫"艺术风格走向最成熟。最全面、最为炉火纯青的时期。文章从多方面详细论证了杜甫"三峡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巨大贡献及其影响,它对全面、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想和艺术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5.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研究三峡军事史,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没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峡伦理文化”是受到三峡区域特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的,以三峡人为主体的,以三峡人伦为基础的,反映三峡人道德生活和价值取向的,以三峡人的道德规范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三峡伦理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体系性,也在于区域伦理研究的紧迫性,更在于区域文明建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神女峰背后》是柏铭久的第五部诗集,诗人深入到三峡的现实与文化中,寻找到一种在艰难与困苦中既承受一切,又超越一切的生命的力量与美,同时诗人又将自己的人格与这种生命的真实融为一体,在反思中走向净化与升华,从而使其诗歌显示出一种温馨般的壮美与再生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9.
三峡成库后,有必要对新三峡和新三峡旅游的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即新三峡应该是大三峡,新三峡旅游应该是大旅游。同时应将市场原则和政府主导原则相结合,以新思路进行投融资,用经营产业的方式来经营三峡。  相似文献   

10.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11.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三峡旅游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与三峡旅游区的范围具有同一性。附会是旅游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三峡旅游文化中的附会现象表现为:因相似而附会;因名句、名篇而附会;因民俗而附会等九大类别,附会形成三峡旅游文化的错状结构、多重性和系列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地区古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与长江三峡水相亲相融、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长江三峡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三峡地区古石刻与水相依,水因石刻而幽,凸现出三峡水文化的古老、悠远之品格;石刻与水相融,水因石刻而神,诠释着三峡水文化的神奇、深邃之品格;石刻与水相映,水因石刻而壮,浓缩了三峡水文化的宏博、包容之品格;石刻因水而生,水因石刻而傲,演绎着三峡水文化的沧桑、知性之品格。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2003年8月,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1辑共10种,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峡情歌选集《郎啊姐》,是科学采录长江三峡民间文化遗产的一种可信可贵的文本。该书选人三峡地区目前最具艺术活力的农民故事家刘德方传唱的民歌真品,言情特征突出,感情色彩、生活气息浓郁,是三峡民俗风情的透镜。  相似文献   

16.
冉晓光是三峡诗人,其诗亲切、轻盈里含着意蕴,平易中透出沉重,是真、善、美的结晶,已形成自然、简约、抒情的风格,并充溢着三峡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干流在历史时期具有气候积温高、降水充沛、水质优、水溶氧充足、水道深、水体营养矿物元素及饵料丰富等地理条件,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渔业资源库(流域性产卵场,种质优良、品种繁多的淡水渔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三峡鱼类资源开发。其中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鱼类是三峡古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呈现连续锐降之势;但该地区仍然是长江干流最重要的产卵场和渔场。从史前至近现代,有多种先进渔业技术首先在三峡地区出现。有些生产技术向周围地区传播,成为中国优良的渔业生产传统。三峡史前时期的网具使用,先秦时期的大型渔业设施(鱼梁)、大型拖网和鸬鹚渔业,秦汉以后的水獭渔业、多功能养鱼池等,均在中国渔业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三峡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考察,证明人类生产行为是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三峡地区现代经济建设中,大型截江水坝已完全改变了三峡作为长江流域性产卵场的资源地位,也改变了三峡本土优势资源鱼种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指导思想下,应高度重视三峡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三峡是南北文化的结合部,是巴楚文化的交结带,三峡民歌则是两种文化撞击的结晶。三峡民歌渊源焰火,并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其爱情歌谣感情真挚,热烈奔放,泼辣大胆,而其劳动歌谣悲苦辛酸,怆楚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三峡移民的重要时期,随着大批外来人口的定居,改变了元末以来三峡人口锐减、地方凋敝的局面。移民的到来促进了三峡人口和垦田亩数的增加、行政建置的变化、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文化的传播与整合,最终对当地社会的变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