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叶黄素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广州地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叶黄素及其性质以及植物,动物体叶片黄素的分析,提取,研究情况,应用前景,表明叶黄素是重要的天然色素类和天然保健品,是绿色的健康食品原料,极具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用天然色素叶黄素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家兴 《甘肃科技》2003,19(7):67-67,98
通过对叶黄素的情况介绍,提出了目前国内常采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色素,在肿瘤与心血管类等疾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叶黄素在极端环境下极易发生化学降解,阻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文章对包埋叶黄素的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共稳定的O/W乳液和冷固型乳液凝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葡萄糖酸-δ-内酯和柠檬酸钠双重诱导的乳液凝胶显著提高了叶黄素在储藏、高温和紫外光照条件下的包埋稳定性。同时,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证明了柠檬酸钠诱导形成的乳液凝胶易被消化,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从而改善了叶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因此,芸豆蛋白-罗勒籽胶复合冷固型乳液凝胶可作为包埋叶黄素的良好载体,广泛应用于活性物质的递送和功能食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包载叶黄素形成纳米束,有效地改善了叶黄素的水溶性并提高了其稳定性.考察pH、光、氧、热及金属离子对叶黄素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黄素经包载后可明显提高叶黄素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弱了pH的影响和氧气对叶黄素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5.
色素万寿菊不同栽培品种农艺性状和叶黄素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植物资源,我国已成为世界万寿菊叶黄素的主产地。文章将国内外培育的8个色素万寿菊栽培品种在安徽合肥进行小量试种,并对农艺性状、叶黄素的量进行测定,以初步筛选适合本地规模种植的种质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栽培品种均表现较好的生长适应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橙色花叶黄素质量比高于黄色花。从农艺性状、色素质量比综合分析,国内培育栽培品种"菊王"可用于本地规模种植及新品种培育的种质资源。该研究为万寿菊在色素合成调控的进一步研究和在安徽本地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柱层分离法分级提取菠菜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型实验为手段 ,以丢弃的菠菜叶为原料 ,以石油醚 -乙醇为溶剂从中提取天然的 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叶黄素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叶黄素作用于破骨细胞.受试细胞分为对照组、叶黄素低剂量组(10-1mol/L)、叶黄素中剂量组(10-7mol/L)和叶黄素高剂量组(10-6mol/L),并设立空白对照组.7 d后取细胞玻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取骨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统计骨吸收陷窝面积;测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面NF-κB活化受体(RANK)mRNA表达量.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明显;叶黄素中、高剂量组在细胞数量、TRAP活性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叶黄素各剂量组在(RANK)mRNA表达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量效关系.研究表明叶黄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在许多自然资源中(如高等植物的花瓣中),叶黄素是以酯的形式存在的.大部分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叶黄素及其酯为全反式异构体,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尤以抗拉化、防止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抗癌作用突出,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的裴凌鹏等的文章《叶黄素改善老龄大鼠抗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异养无光照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和碳氮质量比对小球藻生长及叶黄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是支持小球藻USTB01持续快速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在初始氮质量浓度都为0.28 g·L-1情况下,碳氮质量比为25∶1是促进小球藻生长的优化控制条件.硝酸钾是促进小球藻USTB01叶黄素生物合成的最佳氮源,但在碳氮质量比从15到30的范围内,小球藻细胞中叶黄素含量随碳氮质量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叶黄素酯提取效果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微波功率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各因子与叶黄素酯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料用量5 g,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s、液固比20 mL/g、微波功率500 W时,叶黄素酯提取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叶黄素酯的提取率达到14.59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