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某电厂超临界600MW汽轮机1#、2#轴承运行时瓦温偏高问题进行处理,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两方面阐述采用偏支可倾瓦轴承并设置一定的预负荷的处理方案;处理后的运行情况显示,轴承瓦温得到降低,振动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钱文华 《科技资讯》2010,(2):112-113
测温电阻作为水轮机组3导轴承瓦受力监测的设备,为机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如何让测温电阻准确、快速反映出3导轴承瓦温的实时变化,便给我在选材及施工工艺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蒙古某煤化工厂空分增压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推力轴承瓦温度偏高等问题,提出了对增压机级间密封进行整体蜂窝技术改造的方案。通过对级间密封结构优化前后叶轮端面轴向受力变化的理论分析及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得出级间密封的失效是引起转子轴向力变大的主要原因,并对增压机级间密封进行了蜂窝技术改造。改进后的级间密封结构使得增压机级间串气量减小,叶轮两侧高压气体压力差有所降低,各级压缩效率得到提高,解决了推力轴承瓦温度偏高和气体出口压力不足等问题。蜂窝密封技术在空分增压机级间密封上的成功应用,为解决高速离心压缩机轴向力过大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和改进措施,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降低轴承能耗的同时保证透平机械的高效安全运行,对轴承-转子系统进行了更准确的建模仿真。首先对转子和轴承间隙内的油膜厚度进行了精细建模,考虑润滑油温粘效应及轴瓦变形,结合小扰动法计算轴承转子动力学参数,开发出计算五瓦可倾瓦轴承程序(COMDYN-Bearing),并将文献数据与本文数据对比,以验证本模型在多项参数中尤其是功率损耗计算的准确性。最后以某合成氨装置工业汽轮机为例,实证研究轴承宽径比、预负荷等结构参数对功率损耗以及转子稳定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承预负荷的增大,轴承功耗和最高瓦温随之降低,但转子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随着宽径比的增加,轴承最大瓦温降低,但功耗增加,转子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可靠性立式轴系可倾瓦导轴承的液膜力非线性问题,提出采用8系数8指数模型来综合表征非线性液膜力,同时采用8个函数表达静态平衡点附近局部运动的导轴承刚度和阻尼,指数的大小表征液膜力的非线性强弱。基于指数模型分析了不同静态平衡点和扰动量等运行参数以及支点系数、预负荷系数和间隙比等结构参数变化下的导轴承非线性刚度力指数和非线性刚度系数,提出了基于导轴承结构参数的液膜力非线性弱化原理,并针对核主泵四瓦水润滑导轴承给出了一种实现该原理的支点加弹簧的新型支点结构导轴承。结果表明:液膜力的非线性强弱与工作静态平衡点和扰动量相关,静态平衡点偏心距和扰动量越大,则非线性刚度力指数pm越大,非线性越强,而阻尼力可认为是线性的;预负荷系数对pm影响较大,而支点系数和间隙比对pm影响较小;通过支点组件刚度和预负荷系数的耦合调节,可以实现在保持导轴承线性刚度不变的同时降低导轴承液膜力的非线性指数。8系数8指数模型相比数值求解法和解析法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液膜力的非线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博湖西泵站5号、6号同步电机上油缸上导轴承瓦温自2004年6月开始逐渐升高,到11月份已分别升至55.7℃至57℃,比其他年份同期偏高5~12℃。本文阐述了博湖西泵站5号、6号机同步电机上油缸上导轴承温度偏高的原因,以及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云杰  李洪祥  任旭阳 《甘肃科技》2012,28(9):86-87,112
烟气轮机径向轴承间隙对轴承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两种径向轴承结构特点,总结得出了四油叶固定瓦轴承间隙值的测量方法,并通过设计工装实现了准确测量五油叶可倾瓦轴承间隙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全兆宣 《广东科技》2008,(10):102-104
介绍国产200MW、引进型300MW、进口ALSTOM660MW机组轴系中心要求,列举沙角C电厂660MW机组五次大修轴系中心调整对机组振动和瓦温影响实例,分析轴系中心对机组振动和瓦温的影响,提出轴系中心调整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轮发电机组轴长与机组临界转速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知,水轮发电机组轴长对机组一阶临界转速影响甚微,对改变机组自激振动的作用有限。据此结论,对机组轴线进一步检查,通过采取改变相关敏感参数,如适当增加下导轴承间隙以及密封间隙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机组的振动问题,避免了无效机组改造给电站带来的巨额损失。长时间的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机组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机组引风机的运行情况,对引风机轴承箱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运行中引风机轴承频繁超温报警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根据引风机轴承超温原因的分析结果,对引风机轴承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同时对引风机运行维护方式和检修周期进行了合理地安排,从而保证了#1机组引风机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讨论了中间线支撑(支撑位置为0.5L)可倾瓦推力轴承的工作温度随轴承转速、载荷及流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本文提供了这种轴承在极限支撑位置上轴承热效应的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它也是[7]文的姊妹篇。试验证明,高速低载荷时以推力盘的工作温度近似油膜温度较好,而在低速及高载荷高速时仍应以轴瓦最高温度做近似估计。同时还表明,正确地估计轴承油膜的温升需正确确定油膜的进油口温度,而进油口处的温度将同时受到油腔温度,推力盘温度和热油传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瓦带挡板椭圆轴承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贫油收敛区流体动压润滑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上瓦带挡板的椭圆轴承性能.结果表明该种轴承可明显地提高稳定性,在载荷较小的情况下即可进入恒稳工作区,并且平均温升低;静、动态性能明显好于同尺寸的椭圆轴承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极变换提出一种选点方法,并结合稀疏响应面对滚动轴承游隙进行可靠性分析.构建响应面时,根据极变换后安全与失效类样本点在平面内的聚集性与可区分性,每一步迭代时增加临界样本点并对其进行拟合.为了避免过拟合,根据误差预测标准以及交叉验证方法对多项式响应面中最重要的项进行筛选.在建立滚动轴承游隙可靠性问题的极限状态函数时,考虑过盈装配、温度变化和离心力因素的影响,并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工作游隙.最后根据显式化的极限状态函数计算了轴承游隙可靠度.研究内容不仅为滚动轴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多维隐式可靠性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卡环轴向定位轿车轮毂轴承的失效特性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1种共1300个具有不同定位间隙的失效轴承的统计分析发现,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滚道表面的等间距栅条状剥落以及局部冲击损伤。结合对轮毂轴承装配结构及轿车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基于轴向窜动幅值和轴向窜动频率的失效机理模型;轴承外圈轴向定位间隙的存在,为轴承在座孔内的往复窜动冲击提供了可能条件;轴向窜动周期与滚动体转过相邻周向间周期的关系,决定了道表面的周向累积损伤条间隔的密芳及其产严重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速运转过程中的离心压缩机轴承总成腔体内部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流场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本文对离心压缩机滚动轴承总成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以6009深沟球轴承组为对象,建立了轴承总成内腔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轴承运动对流场内部气相流动的影响,并对比不同转速下内部温度场情况,揭示了转速对轴承总成腔内的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旋转引起了旋转流,所带来的能力增加了流速,且使轴承总成内部的压力升高;随着转速的增大,流场的流速随之增加,轴承腔内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转速继续升高,摩擦损耗急剧增加,产生的热量大于气体的换热能力,温度随之升高,最终得出较好的散热工况下的转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二维雷诺方程、能量方程、三维热传导和三维热弹位移边界积分方程为基础,用边界元法求解油膜压力、瓦体温度场和瓦面热弹位移,编制了一个较完善的热弹性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利用这一软件,计算了托盘支承双层水冷可倾瓦轴承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性能,研究了载荷、转速、隔热层或热阻、水冷瓦、油池温度和托盘变形等因素对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重载时轴瓦的热弹变形将导致工作条件恶化,接触热阻或隔热层对于改善瓦的变形是有利的,水冷瓦可以降低瓦温并改善瓦的变形,油池温度对各项性能有较大影响,托盘变形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沙角A厂2#汽轮机在通流部分改造后出现的高压缸胀差过大和推理瓦温度过高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高压缸胀差大的原因是高压缸夹层温度偏低,轴向负推力的出现是导致推力瓦温度升高的原因。提出了加装调节阀门和重新设计推力轴承的解决方法,给出了处理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三维热效应的情况下,研究线支撑可倾瓦推力轴承的动力特性.建立广义雷诺方程、完整的三维能量方程、瓦体的热传导方程和温粘关系,联立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计算油膜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对可倾瓦推力轴承的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与不计入热效应的线支撑可倾瓦推力轴承相比,计入三维热流体的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油膜刚度和阻尼系数会增大,其理论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随着载荷、入口温度的增加以及转速的减小,油膜的刚度和阻尼也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其运动不稳定性易造成轴承早期失效。本文在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轴承保持架瞬态动力学方程,利用Newton— Raphson和龙格-库塔算法,对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对保持架设计参数与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导间隙和兜孔间隙是影响保持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