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称喜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3):33-34,39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任何一种文字系统,都要通过它的字符实现其对语词的提示作用,即让读者看到字符或字符组合能联想到它所记录的那个词。实现这种提示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我们把它叫做标记语词的模式。传统的六书说和现代的三书说,实际上讲的都是汉字标记语词的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名词字”是指标记名词的字,包括就字形分析应是表示名词而辞例中未见本义的字。对于标记语词的模式,我们采取传统的六书说,“转注”争议较大,不加讨论。有些词兼用两种标词模式,作为“兼用”单列一类。一、标记语词模式的类型(一)象形。…  相似文献   

2.
民族交往导致语言接触。在此过程中,语言相互吸收或输出成分。就吸收而言。非汉语词汇成分进入汉语以后,汉字一视同仁地加以记录;使用既久,其非汉语色彩消失,当中一部分便循着汉语词派生路径孳生同源词,汉字又对这些同源词记录,出现了语言底层并非汉语而文字层面有汉语特征的同源字。古汉语中,“卢”字有黑义,来源于古羌语。垆、栌、胪、栌、鸬等字秉承“卢”字音义,形成了一组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同源字。  相似文献   

3.
文章肯定了许国璋先生关于汉字特征的论述,批判了“中国没有语言学”,“说文解字”之学不是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汉语的表意字和口语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文字不是口语的记录者,而是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4.
文章批评了申小龙先生认为文字是“第二语言”、“学会约四千个汉字的学生就能读懂中国四千年的文献”的错误论述,提出要正确认识语言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语音和文字的关系,尤其是在认识这些问题和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时间和空间观念,接着指出要纠正新闻语言和《语文》语言中脱离普通话口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导言本文使用的“汉字”是个历史概念,所指包括甲文至现代规范字的各种历时和共时的形态。语言的词,有意义内容,又有声音形式。汉字以表现词的意义为第一特征,由此独成一系;汉字又有与别种文字共通的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词的声音。不过,与表音文字相比,汉字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白文问题,前人论述颇多,争议也较大,至今没有统一看法。把各种论述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白族没有过文字,所谓白文只是一种汉字记白音的现象;一种认为有白文,充分论据是白文中有新奇字,而且至今民间大本曲本中还在使用。到底有无白文,或者说汉字记白音的假借字算不算白文?这应该从文字的定义去考查,才能得出结论。词典解释“文字”的定义是: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都有音、形、义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叫文字,举例说,汉字“水”,  相似文献   

7.
宋杰 《科技信息》2009,(2):109-109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该年度世态的“今年の漠字”(年度汉字),并于12月12日公布征集结果,这一天称为“漠字の日”(汉字日)。日本人实行年度汉字征集的目的是希望人们每年至少能记住一个“ぃぃ字”,让人们对汉字更为关心,更加深入理解汉字的深远含义。日语中“ぃぃ字”、“一字”发音和12月12日相近,因此把“漠字の日”定为这一天。年度汉字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公布,由清水寺的贯主清森范泼墨挥毫书写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并供奉于千手观音前。  相似文献   

8.
古今汉语语句最基本的节律特点是两字成节,古代汉语尤为明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汉字起了主要的作用。我在《文字对语言起反作用》一文中阐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不是消极地记录,它会对语言起制约、阻碍、推动、发展的作用,历史越悠久的文字其作用越明显。当今世界上最“简短明确”的语言是汉语。汉语的“简短明确”,汉字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文字的发展,前人所论是从“图画文字”发展到“形声”字,进而发展到拼音文字。这种分析是片面的,不全符合世界文字发展的现实。以这种思想指导文字改革,必走上片面的道路;以这种思想指导文学语言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某些混乱。在中国,目睹近七  相似文献   

9.
汉字输入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的若干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当前几种汉字识别与输入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探讨 .对文字识别“后编改状态”存在的问题 ,提出机器的自动感知结合动态识别以提高识别准确性 .在语音识别校对方面 ,提出一种能让机器“听懂”的简单“语言”,来辅助机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有效修改 .在键盘输入方面 ,则提出字、词同时分区显示 ,可减少击键次数同时减少使用者查找所选字、词的时间 .最后 ,提出结合多种输入手段 ,可解决当前单一汉字输入手段识别率难以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汉字之美,充分体现在篆字之中,汉字由篆变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却也留下了诸多缺欠.假如由篆到隶多一些顶层设计,而不是迁就下层吏卒庶民的书写习惯,假如把精力用在规范字根字上形成标类标音文字,假如多利用弧线去造字、多造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假如将“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作为重要的造字手段,汉字或许成为一种更高级实用、更高效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汉语单音节孤立语的形态,在字上表现为一字一词。近代以来虽然呈现复音化,多数汉字已转化为语素,因此,一个人只要掌握2500-4000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就可以适应阅读和写作的需要。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义从彤出,形议示义。汉字的另一特征是部件组合。汉代出现的“六书说”就是对部件组合的归纳和概括。学习汉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而汉语又都有较明确的语义场.这就要求从汉字的“本义”入手来掌握引审义、比喻义。要更深刻地理解汉语的字和词.还必须认识和理解中国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假借字、同形字、古今字等用字、造字现象的存在,使得文字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更加的不平衡、不整齐,出现了同词异形和异词同形等现象。古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记录多音节的单纯词时,字与词则为完全不同的东西。汉字独特的表意属性虽为我们解词提供了线索,但字形的构意并不同于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意义。这些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性,使用字与造字不相应,文字与文词不相应,增加了训释过程的复杂性,以至于造成了诸多误训。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记录汉语语音的书写符号,它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数量庞大,学习和书写十分艰难。因而,近百年来我国的字改革运动非常活跃,解放后,国家更把汉字改革列为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但人们对汉字改革的认识历来没有统一过,不少人曾极力主张汉字必须是拉音方向;有的人反对汉字改革,更反对汉字拼音化,提出了种种理由。电脑技术成功地用于处理中信息,给反对汉字改革论提供了有力的根据。汉字编码的研制突破了电脑输入汉字的难关,我国目前上机使用的汉字编码软件已有百余种,其中以“五笔字型”码影响最大。本认为汉字编码中的一种,可望被认可成为老幼皆宜用于电脑写作的“第二字”。人们还看到古老汉字的辉煌前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国际信息高速公路需要一种作为中介语的世界字,那就是类似汉字性质的图形字。  相似文献   

14.
训诂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地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的词义。”(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这是训诂学者们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因此,训诂这一工作,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准确地探求和确定一个词在一定历史时期与地域的文献语言中的确切含义,弄清这个词彼时彼地义、音结合的关系和在书面上它应该用什么字,或通常用些什么字来记录。二是求得词义后,如何准确明白地诠释它,使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献语  相似文献   

15.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文字观,是植根于拼音文字对语言的依附性得出的结论,反映的仅仅是拼音文字的事实。它不能涵盖世界上两大文字类型中的另一类文字——表意文字。图像性是文字体制自立的本质,汉字通过与语言中的意义相联系,用意象直接反映人们的意识观念,从而成为一种超时空的不完全依附于口语的自立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汉字形体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贝”字及以“贝”为偏旁的字中探索从中反映出来的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说明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相似文献   

17.
假借通假和破读等现象,既是文字词汇的问题,又是重要的语音问题,由于它们似同实异,辨别起来有一定困难,妨碍了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因此,区分它们对掌握古汉语字词的形、音、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上述问题,结合具体的语境作比较分析。假借和通假。从广义上说假借和通假都是假借,不过前者是造字假借,后者是用字假借,我们通常所说的假借是指“六书”中的假借,而不包含通假。假借是因有限的汉字不能记录极为丰富的语言中的词,为了解决这个字少词多供不应求的矛盾而产生的特有现象。它是用业已存在的字来托事,表达另外一…  相似文献   

18.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20.
走近韩文     
朝鲜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汉字来书写记录。15世纪,在世宗国王的倡导下,韩国学者创造出了表音文字——朝鲜文,朝鲜文就像中国的拼音一样,用母音、子音的拼写来表示字词,不同的是它把拼成一个字的母音和子音写在一起,模仿出汉语方块字的样子。朝鲜语中外来词汇非常多,其中光汉字词就占语言词汇的70%以上,这些词读音都和汉语十分接近,就像一种方言。受中国传统儒教的影响,朝鲜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敬语发达,把握尊敬的分寸成为学习朝鲜语最大的难点。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典籍用汉字书定,后来,人们书写时还习惯中文和朝鲜文夹杂,就像今天的日语一样。韩国和朝鲜分别建国后,韩国政府对继续使用汉字还是完全废止态度摇摆不定,而在朝鲜,金日成则颁布了一系列去汉字化的法令,彻底取消汉字和朝文混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