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德田 《科技潮》2009,(11):42-42
延庆县科委自今年6月初开始,就成立了国庆科普游园展览展示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最终确定展览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主题,以“科技推动产业,知识成就未来”为线,共分为6个篇章,即科技成果篇、科技知识篇、健康知识篇、风险应急篇、自然科学篇、节能科技篇。10月1日-5日,在延庆县科普游园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  相似文献   

2.
不重复的浏览路线科技馆正在举行科技成果展览,请你设计一条路线从A进入、B出,要求不与已走过的路线交叉而参观完每一展览室并走遍每一扇门。绳子有“死”结吗?如图所示,小威与小洋两个人的手被绳子捆在了一起。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剪断绳子,就使他们俩的手获得自由呢?两片雪花冬天的时候,天上飘下来美丽的雪花。这些雪花虽然都是六角形的,但长的却不一样,从左图中,你能分辨出哪一片是从极高的天空落下来的?哪一片是从较低的天空中落下来的?直线和曲线李强和爸爸一块儿用三轮车拉煤,在过拱桥时,李强走的是直线,爸爸走的…  相似文献   

3.
百年党史是一部生动的思政教科书,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学习党史的重要抓手,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有着强化立德树人实效的教学意蕴、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理论意蕴、推动思政课方法改革创新的方法论意蕴。采取线上开展党史故事红色影片展播、党史故事线上主题书展、党史故事线上经典诵读、党史故事线上知识竞答主题活动。线下运用“图化于知”“字化于情”“研化于行”教学法将党史故事融入教学,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使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直华 《科技潮》2010,(7):50-51
我爱看“爱因斯坦展览”(中国科学技术馆),因为它“真实、完整”。最能反映这特点的,是爱因斯坦16岁~26岁中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虚拟社区不断涌现.这些社区在提供创新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用户分享意愿不高、社区缺乏良好激励机制等问题,区块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区的知识共享. 本文构建了基于跨链的在线社区知识共享方案,提出了“元数据+云存储”的资源访问与存储模式,详细设计了元数据信息表,设计了知识共享方案的总体框架及部分业务的关键流程,提出了采取“提名权益证明(NPOS)”的共识机制来设计区块链网络,实现了在线社区知识共享的部分功能.经分析与实验,本文的方案具有良好的科学合理性、安全性和执行效率,对其他相关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董立勃的系列小说完成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如何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应该通过“卫星”事件充盈“核心”事件、增加故事的自由度和可塑性的方式使基本故事结构丰富、生动;其次,改变故事语境对读者的疏离,消弱传奇性,增加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7.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0):76-78
为什么在建国初期有那么多有关“从猿到人”的展览、文章和书籍呢?为什么各种研讨会和政治学习会的主题是达尔文学说呢?  相似文献   

8.
花生地里会长什幺?当然是花生啦!“错啦,我家花生地里除了花生,还长怪蛋!”谁在说话?原来是家住山东牟平县的孙师傅,他家的花生地里会长怪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9.
穿越大历险     
第一章时光飞船 科技馆的露天展览广场上十分安静,在那艘小巧精致的飞船船头,“时光飞船”四个大字闪闪发亮。“哥,这艘飞船真能带咱们穿越到未来吗?会不会有危险啊?”9岁的佳佳有些紧张,转过头问嘟嘟。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3,(9):48-49
“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喜欢有老虎的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 不知你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会倾向于选择哪个故事,但是少年派让自己选择了他所创造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对那段地狱般的经历他拥有两段记忆,少年派用自己的记忆创作了一个救赎心灵的美丽故事。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我们自己的记忆也在不断地创造故事甚至是说谎。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11册第7课《爱之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告诉人们:“人间自有真情在。”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乔依的妻子——女店主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纸条,赶忙去安慰自己不得不为家计奔波劳碌而疲惫不堪的丈夫。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相似文献   

12.
坤晓 《青年科学》2009,(9):28-28
五步诗 曹植的“七步诗”,我们都读过,你知道唐朝史青五步成诗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3.
李凤 《科技咨询导报》2014,(24):148-149
近年来,在年轻的学习者中采用适当的口语教学法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交点,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该文以一群十五六岁的想要提高自己英语口语和写作的高中学生为例,采用一种叫做“故事线”的教学法进行探索。总体而言,各种各样的能创造出有意义的情境的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练习和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写作技能。但是,和其他的教学法一样,“故事线”教学法在这种特定的情境里也有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为何选择“历史”作为《故事新编》的内容与探讨对象?《故事新编》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具体的细节实现了对历史的“拓容”,并颠覆了权威的历史?鲁迅重构历史的目的和他要以小说担当起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故事新编》的本质,接近一个以艺术叩击真理之门的鲁迅.本文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故事”与“新编”的关系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两类人物,为《故事新编》如何实现对历史叙事问题的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一个可能的研究角度,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求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所要表达的他对历史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成名后的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一次,有位老太太拿着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来拜访巴尔扎克,她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先生。”  相似文献   

16.
飞檐走壁、命悬一“线”,违规作业登高楼,一把刷子洗天下……高空作业总是令人捏一把汗,有关高空作业坠楼殒命的惨剧,不时见诸报端。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面对一幕幕血的教训,谁来监管这类特殊群体的安全?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让人不得不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王富仁先生曾经指出,鲁迅小说与古典小说单一的、外部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公开矛盾冲突组成的因果链相比,有着两条辩证统一的因果链:一条是有形的、外在的,一条是无形的、内在的。(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这从情节线索的角度阐释鲁迅小说艺术是相当精彩的,但从故事结构或曰建构、形态的角度看,王富仁先生的概括还局限于一种“线性”的思维。事实上,鲁迅小说与古典小说相比,不只是多了一条线的问题,而是整个形态都变了,把故事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种呈线性推进的形态,变成了把故事设计为一个“圆形”的召唤性框…  相似文献   

18.
公告     
我是一家化工企业的新进员工,参加了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了许多有用的安全生产知识,但也有些疑惑,比如很多时候都会提到的“事故隐患”、“危险源”,我就时常混淆。请问这两者有区别吗?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得道的仙人练成了“点化术”,只要用食指轻轻一点,他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仙人遇到了一个乞丐,顿生怜悯之心,为乞丐点出了许多生活用品后,问他还想要什么?乞丐想了想说,想要仙人的手指。故事中的乞丐总是被人们指责为太贪心。其实乞丐未尝不是一位极为聪明的人呢?试想,仙人为他“点”出的东西总有吃光用光的一天,如果自己能够掌握“点化”的方法,岂非一劳永逸?反思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与当前素质教育下新课标的要求相比较,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偏离,是培养文学家,大学生,还是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无庸质疑的。为此,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受以上故事的启发,致力于创新思维的训练,使他们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共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的大仪平台,其担负的重任就是要集聚浙江省的优质科技资源,把过去呈点状分散的大型仪器通过这样一根“线”联通起来,使得分散的众“环”能发挥其作用,最大化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随着这根“线”不断串联,逐渐成为科技支撑中的一个“链”,不仅实现了与“环”扣扣相连,而且也辅助了“环”与“环”之间互补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