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一对纠缠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中场熵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光场强度与2原子纠缠度对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增加使场熵的演化周期增大;初始光场强度增加,场熵平均值先增大后减小,振荡周期变大;场熵平均值随初始纠缠度增大反而减小,但振荡幅度随初始纠缠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射不对称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eflection asymmetric relativistic mean field,简称RAS-RMF)对Xe、Ba和Ce同位素偶偶核形状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AS-RMF理论能很好地描述Xe、Ba和Ce同位素偶偶核的基态性质,计算出的结合能和四极形变与已有的实验数据一致,八极形变对基态性质有重要影响.获得的物质密度分布清晰地展现出Xe、Ba和Ce同位素偶偶核的形状演化规律,反射不对称自由度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BECs)中关于量子算符涨落的非线性隧穿效应.通过数值模拟对称双势阱中BECs粒子与非线性作用的演化关系,可以得到在引入量子的算符涨落后,体系同样表现出Josephson效应和自囚禁现象.该理论极大地补充了基于平均场描述和量子描述下的非线性隧穿效应,为BECs的非线性隧穿效应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相对论对称性在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及其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探讨超形变核态的相对论对称性,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超形变核态的结合能、单粒子能级,提取单粒子能级的自旋和赝自旋能量劈裂,分析这些能量劈裂与原子核形变及自旋和赝自旋双重态量子数间的关系,进而研究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及其随形变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与双重态量子数和形变都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压缩真空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初始场压缩因子r、光场与原子的耦合强度g对原子偶极压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大,原子偶极压缩的次数逐渐减少,且随时间的演化逐渐消失,但最大压缩量无明显的变化;而g的增大使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的次数增多,而压缩持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压缩真空场与Ⅴ型三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初始场压缩因子r、光场与原子的耦合强度g对原子偶极压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大,原子偶极压缩的次数逐渐减少,且随时间的演化逐渐消失,但最大压缩量元明显的变化;而g的增大使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的次数增多,而压缩持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7.
应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单模压缩相干态光场和偶极与偶极力关联的两个等同的耦合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光场压缩因子、场与原子间耦合强度以及原子间耦合强度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场的压缩因子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振荡幅度;场与原子间耦合强度系数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周期性;原子之间的耦合强度系数不仅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振荡性,而且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中分子间多量子相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核自旋远程偶极相互作用的分子间多量子相干(iMQC)以其独特的性质在核磁共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常规的单量子相干信号相比,iMQC信号具有下列特性:iMQC信号与实验可控的偶极相关距离为半径的空间区域内的自旋粒子数相关;iMQC信号与局域磁场分布或局域磁化率效应相关;iMQC信号具有独特的弛豫和扩散特性.这些性质使iMQC在核磁共振波谱和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iMQC现象的研究历史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对我们小组这10几年来在iMQC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对iMQC性质的研究及其在不均匀不稳定场中高分辨核磁共振谱和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量子相对熵研究了耦合双原子与单模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的纠缠度,讨论了原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对相对熵纠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子间纠缠与原子-场间纠缠的时间演化相位相反.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增强,引起纠缠度的演化周期增大;原子间纠缠度不变,而原子-场间纠缠度减少.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三能级原子在双模激光场作用下的偶极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在弱光场作用下,三能级原子呈现明显的偶极压缩效应,偶极压缩与双模光场的强度以及原子与光场的耦合强度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Quantum decoherence is a central concept in physics. Applications such a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pend on understanding it; there are even fundamental theories proposed that go beyond quantum mechanics, in which the breakdown of quantum theory would appear as an 'intrinsic' decoherence, mimicking the more familiar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processes. Such applications cannot be optimized, and such theories cannot be tested, until we have a firm handle on ordinary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processes. Here we show that the theory for insulating electronic spin systems can make accurate and testable predictions for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in molecular-based quantum magnets. Experiments on molecular magnets hav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quantum-coherent phenomena but the decoherence processes that ultimately limit such behaviour were not well constrained. For molecular magnets, theory predicts three principal contributions to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from phonons, from nuclear spins and from intermolecular dipolar interactions. We use high magnetic fields on single crystals of Fe(8) molecular magnets (in which the Fe ions are surrounded by organic ligands) to suppress dipolar and nuclear-spin decoherence. In these high-field experiments, we find that the decoherence time varies strongly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magnetic fiel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fully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re are no other visible decoherence sources. In these high fields, we obtain a maximum decoherence quality-factor of 1.49?×?10(6); our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time can be extended up to about 500 microseconds, with a decoherence quality factor of ~6?×?10(7), by optimizing the temperature, magnetic field and nuclear isotopic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2.
在理想非线性单组分色谱分析的基础上,用GC做了理想非线性双组分色谱的流出曲线。在非线性条件下,得出了各组分不同温度下的保留时间和最大浓度值。理想非线性双组分色谱的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则通过双组分模型的理论公式结合计算机求解,解析解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 Lewis-Riesenfeld 量子理论,精确求解了随时间演化的1/2自旋系统的 Schr■dinger 方程,并讨论了此系统的几何相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水下武器战斗部为单一组分装药模式,提出高低能量不同的双组分炸药装药模式. 从理论研究、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双组分炸药装药在水下后端面起爆的爆炸威力场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双组分炸药装药的近场冲击波超压略有增加,在中场范围冲击波超压分布变化不大,可为水下双组分装药战斗部威力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分岔和混沌理论对岩体水力压裂过程微裂缝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定义了反应岩体细观结构与微裂缝混沌演化的张量型损伤变量,构造了适用于含天然裂缝岩体微裂缝局部化分岔混沌演化的Logistic标准模型,计算了微裂缝混沌演化分岔角度、分岔数目与不同裂缝形态的分岔开度。选取某油田的实际研究区块,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准确,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6.
在磁场中光学网格的Bose-E inste in冷凝的非线性动力学及双极玻色子单孤波激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逆散射变换,研究并给出了多孤波激发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种符合定域洛伦兹规范协变的有挠时空引力理论。它是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在有挠时空中的推广,它是考虑了物质自旋的引力理论。它消除了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与狄拉克电子理论之间的矛盾。本文中新的引力理论自然地要求:应该存在一种新的独立的第五种力场—自旋场。本文表明:(1)符合定域洛伦茨规范协变的有挠时空引力理论包括引力场运动方程和自旋场运动方程。(2)引力场运动方程与爱因斯坦理论一样包含能量动量运动定律。(3)自旋场运动方程包含角动量运动方程。(4)本文建立的引力场理论一定程度上等价于一种特殊的爱因斯坦-嘉当理论,因此我们称之为爱因斯坦-嘉当-唐理论(ECT理论)。本文的对应于黎曼-嘉当几何的挠率张量分解为标架场的微分和自旋场。(5)真实的物理时空应该是由引力场(标架场)和自旋场(标架仿射联络)描述的有挠时空,其时空几何是黎曼-嘉当几何。本文中,挠率张量表征引力场场强,曲率张量表征自旋场场强。  相似文献   

18.
一种定域洛伦兹规范协变的有挠时空引力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建立了一种符合定域洛伦兹规范协变的有挠时空引力理论。它是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在有挠时空中的推广,它是考虑了物质自旋的引力理论。它消除了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与狄拉克电子理论之间的矛盾。本文中新的引力理论自然地要求:应该存在一种新的独立的第五种力场-自旋场。本文表明:(1)符合定域洛伦茨规范协变的有挠时空引力理论包括引力场运动方程和自旋场运动方程;(2)引力场运动方程与爱因斯坦理论一样包含能量动量运动定律;(3)自旋场运动方程包含角动量运动方程;(4)本文建立的引力场理论一定程度上等价于一种特殊的爱因斯坦-嘉当理论,因此我们称之为爱因斯坦-嘉当-唐理论(ECT理论)。本文的对应于黎曼-嘉当几何的挠率张量分解为标架场的微分和自旋场;(5)真实的物理时空应该是由引力场(标架场)和自旋场(标架仿射联络)描述的有挠时空,其时空几何是黎曼-嘉当几何。本文中,挠率张量表征引力场场强,曲率张量表征自旋场场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