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巴马小型猪实验的麻醉效果,初步观察复合麻药对动物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按2∶ 1. 5( mL) 的体积制成混合麻醉剂,在0. 3-0. 5 mL/kg 的剂量范围内,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麻药进行麻醉,记录麻药剂量、麻醉效果和生理指标。结果随着麻醉剂量的增加,麻药起效时间、肌松时间和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均降低; 动物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对血压影响不大。结论0. 3-0. 4 mL/kg 可以作为安全剂量用于小型猪的麻醉,不但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生理指标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2.
严宛鸿  王世太 《甘肃科技》2013,29(8):130-131
探讨了氯胺酮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择择期行DDH手术患儿(1~7岁)7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组;B组:氯胺酮全麻组。两组患儿均在麻醉复苏室内肌注氯胺酮5mg/kg行基础麻醉,A组患儿加用骶管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安静程度。A组MAP、HR、RR都较B组平稳(P<0.01),A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A组患儿明显较B组患儿安静。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对食蟹猴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速眠新Ⅱ(0.1 mL/kg)肌内注射和氯胺酮(0.1 ml/kg)肌内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4例实施肾脏移植手术的食蟹猴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意外死亡;首次麻醉维持时间为(50~70)min,追加麻醉维持时间为(30~35)min,术后苏醒时间为(25~35)min.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40~55)次/min,心率(60~74)次/min.结论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食蟹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戊巴比妥钠、丙泊酚在制备山羊椎体骨缺损模型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8头海南本地山羊纳入研究,氯胺酮肌注进行麻醉诱导,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戊巴比妥钠静滴维持麻醉,制备山羊腰椎全椎体骨缺损并填入骨水泥动物模型。观察麻醉及手术效果、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动物手术均顺利进行,麻醉优良率为100%,无动物死亡,无胃胀、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诱导期、麻醉期及苏醒期时长分别为15.94±1.76、121.11±9.44、42.44±6.73 min。各麻醉分期内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期心率与麻醉前、诱导期及苏醒期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氯胺酮、戊巴比妥钠、丙泊酚复合静肌麻醉,麻醉深度及进程满意,能满足经前路腹膜后行腰椎全椎体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实验操作,且具有术后动物苏醒快,不影响其生理功能,动物存活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王双 《科技资讯》2013,(18):196-196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倒进行医学美容手术的患者按照麻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氯胺嗣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味达唑仑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井进行记录观察。结果:两纽患者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麻醉前,麻醉时、苏醒后血压、脉搏,血氧浓度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方式,操作葡便,镇静,镇痛效果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又达到了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及阿托品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用于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200例要求行输卵管绝育术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静脉麻醉,后者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并监测观察组BP、HR、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呼吸循环系统出现轻度抑制。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用于输卵管绝育术可增强麻醉镇痛效果,减少副作用,从而达到无痛结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麻醉药物的特性和麻醉效果,并进行了逐一评价.认为在麻醉药物中以氯胺酮和龙朋复合剂效果最佳,其麻醉期长,肌松良好,心跳、呼吸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王凯  黄丽洁  苟鹏  贾琳  陈华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5):37-39,4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6头。A组:戊巴比妥钠(15 mg/kg)与速眠新Ⅱ(0.1 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B组:氯胺酮(10 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B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mmHg、(109±14)mmHg(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特制眠乃宁及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麻醉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特制眠乃宁及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选用15头雌性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分别用特制眠乃宁及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进行麻醉,试验前后的条件一致,评价方法相同。结果用盐酸氯胺酮麻醉的动物,只有2例勉强完成操作;用特制眠乃宁麻醉的动物,多数可以很快进入麻醉状态,其余动物追加药物的1/3可以达到麻醉效果。结论与氯胺酮相比,眠乃宁使用量小、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8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K组(氯胺酮组)和R组(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先给予静脉诱导后,术中麻醉维持K组采用静脉泵注氯胺酮和异丙酚,R组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用VAS方法)、麻醉苏醒等情况.结果发现: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但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术后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K组(P<0.05).在相同的麻醉效果下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1.
用于地层酸化的复合缓速体系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地层酸化的复合缓速体系。该体系由PAM、SAS和ZrOCl_2复配而成,最佳复配浓度分别为0.80%、0.20%、0.05%。试验证明,比相同条件下的PAM或SAS有更好的缓速效果。文中分析了复合缓速体系的作用因素及交联剂ZrOCl_2对PAM的交联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电解质浓度及PAM分子量对缓速效果都有影响。温度越高,缓速倍数越大;电解质浓度越大,缓速效果越差;PAM分子量越大,缓速效果越好。在复合缓速体系中加入交联剂ZrOCl_2后,缓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的麻醉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术前静注2mg/kg氯胺酮,术中分别用咪唑安定0.1~0.2mg/kg/h或异丙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15min,若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有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1~2mg/kg.结果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咪唑安定组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捷,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的麻醉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术前静注2mg/kg氯胺酮,术中分别用咪唑安定0.1~0.2mg/kg/h或异丙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15min,若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有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1~2mg/kg.结果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咪唑安定组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捷,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本实验采用舒泰、速眠新Ⅱ 全身麻醉并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研究其在比格犬开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麻醉前 15 min 皮下注射阿托品(0. 1 mg / kg) ,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舒泰( 2 mg / kg) ,同时肌肉注射速眠新Ⅱ (0. 02 mL / kg) ,术部皮下注射 0. 5%利多卡因溶液( 0. 1 mL / kg) 。 检测指标包括麻醉镇痛评分,麻醉前后动物心率、呼吸和体温变化。 结果 1. 利多卡因可以显著增加麻醉镇痛效果;2. 阿托品使犬心率显著增加;3. 复合麻醉方法对犬呼吸和体温有一定影响,但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此复合麻醉方法安全性较高及麻醉镇痛效果好,可以满足犬开颅手术对于麻醉效果的要求,但对犬的心率影响较大,因此对心率要求较高的实验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法用于实验小型猪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 30 例小型猪进行陆眠宁 II 和氯胺酮合剂肌肉注射,在基础麻醉下完成气管插管,采用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观察 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成功率 100% 。结论 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的方法用于小型猪腹腔镜手 术,麻醉效果好,术中麻醉深度容易控制,生命体征平稳,肌肉松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观察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结果术后及时清醒,躁动较少,呕吐率低,提高康复质量。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麻醉安全系数高,对任何麻醉,手术意外都能主动防范,止痛完善,大大地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与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F组芬太尼1μg/kg,K组氯胺酮0.3 mg/kg,两组丙泊酚诱导用量,均以达到睫毛反射消失时用量.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不良反应.结果:K组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反应少;F组生命体征变化略大于K组,但清醒时间短.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均能在人流术中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不良反应氯胺酮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 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药品降压物质检查试验时家猫的麻醉方法。方法 2.0 kg以上健康家猫,雌雄不限,雌者无孕,累计35只,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进行降压物质检查,先行肌肉注射速眠新,待家猫无抵抗时再行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麻醉效果及对降压试验的影响程度。结果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用药剂量少于推荐剂量,对血压影响小,初血压大多可达药典规定标准,灵敏度测试符合规定,中间无需追加即可满足多个供试品检查,克服了单纯速眠新或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缺陷,又降低了因家猫难以制动的保定操作难度,安全且易掌握。结论降压物质检查中,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实验干扰较小,安全范围较大,操作简便,经济,是降压物质检查试验中较为理想的家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