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养蚕过程中,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因此消毒防病必须贯穿养蚕的全过程。在重点抓好养蚕前消毒的基础上,做好蚕期防病和养蚕结束后的消毒工作,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消灭病菌,杜绝传染性蚕病的发生。1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在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是造成再次感染,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蚕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分潜育期、前躯期、明显期等阶段,当侵入蚕体的病源增殖到一定的数量,寄生部位的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时,才在蚕体外部表现出明显的病症。这时,蚕已经病人膏肓,再对这样的病蚕进行抢救,任何努力都已经很难凑效。防治蚕病必须把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且,蚕病的种类颇多,  相似文献   

3.
昊强 《汉中科技》2006,(6):31-3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蚕病的综合防治要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养蚕与防病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和减少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的目的就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使蚕农增加经济收入。然而,在养蚕过程中,蚕儿往往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由于预防、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蚕茧的产量和茧丝的质量下降,甚至因蚕病严重暴发而一无所获,给蚕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达到防病夺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源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联。蚕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药理、生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有利于蚕体健康,不利于病源滋生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减少和控制病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荷娟 《汉中科技》2010,(3):29-29,33
阐述了大蒜叶枯病田间为害症状、病原菌及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提出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选用无病蒜种、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药剂拌种、喷药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云金桂 《汉中科技》2009,(4):55-55,62
阐述了梨黑星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发病因素,并结合开展组织防治工作,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肖登辉 《遵义科技》1998,26(2):19-20,31
本文就97年习水县蚕病发生的病因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是陕南梨产区的主要病害。本文在观察研究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石河子地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当前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穗形变小,籽粒干秕而减产,一般减产15-20%.该病传播快,防治难,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笔者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做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风海 《甘肃科技》2009,25(16):150-151,168
云杉落针病是由云杉散斑壳菌引起的,经过几年连续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林木检疫:通过检疫防止疾病传播蔓延;(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幼林抚育和间伐、更换树种等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化学防治:用多菌灵防治2~3次,效果达90.7%;用安林Ⅰ、Ⅱ号烟剂防治2-3次,效果达84%以上;(4)综合防治:要以营林技术为主。辅以杀菌剂防治。通过剪病梢加喷农药,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蒜叶枯病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罗系统地报告了大蒜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用微电脑筛选因子组建多元回归预测式,预测历史氦事率达100%,92、93年应用效果良好,在综合防治措施上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摸索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僵病的发生与病原苗数量、蚕室环境、气候等条件都有极大的关系,掌握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白僵病发生,提高家蚕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陕南人工栽培中草药地下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类、金龟子类、金针虫和地老虎类.同时,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冀中平原区蛴螬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灯诱和田间大量调查,冀中平原农区蛴螬主要有14种,其中以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黄褐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危害花生、甘薯等最为严重.针对不同地块蛴螬种类和发生规律,探讨和开展综合防治,防治效果都稳定在85%以上,控制了危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波 《汉中科技》2008,(4):28-29
蚕病危害是导致蚕茧质量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蚕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对蚕桑生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固蚕桑产业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有利于蚕桑产业增效、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臣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8):61-61,63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世界性危害杨树的严重枝干病害,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着重对其发病机理、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城乡绿化树木的病防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南人工栽培中草药地下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类、金龟子类、金针虫和地老虎类.同时,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