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义 《科学之友》2000,(5):38-39
合成孔径雷达在众多的空天侦察平台中是应用最多、最广的对地侦察监视雷达。可安装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飞机上,也可安装在航天飞行器(卫星、飞船)上。其探测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是其他雷达所不能及的,素有"雷达慧眼"之美  相似文献   

2.
刘世良 《自然杂志》1995,17(1):27-30
航天隐身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技术。其实质就是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来设计航天飞行器,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红外及其他光、电、声、探测器对它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它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具体手段有:以隐身为目的地进行飞行器外形设计,使用吸波材料,实施电子对抗等多种。本文概述这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松年 《科学通报》1989,34(14):1085-1085
声雷达在大气边界层探测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声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强噪声对微弱回波信号的干扰,使得研究声雷达探测方法并改进设计成为当前国际大气声遥感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研制的SWT测风测温声雷达探测系统中,采用PLTF方法提取强噪声背景中随机弱信号的Doppler频偏信号f_d,并采用V-F-BCD变换方法和模块化设计来提高频率分辨力与测风精度。  相似文献   

4.
对星载Ku, Ka和W波段微波雷达联合观测中纬度陆地气旋、热带台风和热带洋面气旋个例中云和降水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首先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云模式模拟了个例中各种水凝物的时空分布,并利用Aqua卫星MODIS观测结果直接检验了中纬度陆地气旋个例模拟结果;然后将模拟结果作为输入,利用星载雷达模拟器计算了相应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并利用CloudsSat卫星的W波段云雷达CPR实测信号对之进行了验证;随后利用该模拟数据研究了不同粒子雷达回波反射率的特点.最后假设Ku,Ka和W波段雷达的灵敏度分别为15, 5和-35 dBZ,定量研究了这3个波段在探测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上的优缺点和误差大小.模拟结果证实随着频率的增高,水凝物粒子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减小.非降水云水和云冰粒子回波明显弱于降水和降雪粒子,一般很难被Ku和Ka波段星载雷达观测到.研究发现W波段雷达对云顶的探测误差一般很小(不到30 m),而Ku,Ka雷达对云顶的探测误差可达数千米.对云底探测而言,W波段雷达可以有效穿透低层液态水含量低的天气系统,但对强降水天气系统云底探测误差较大;Ka波段雷达在台风眼壁云墙附近的强降水区也会出现较大探测误差;而Ku波段雷达云底的探测误差都较小.  相似文献   

5.
资讯     
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日前表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新探测发现, 火星地表之下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冷得多, 也坚硬得多。雷达测绘发现,火星北极极冠由 4 个分层构成, 内含冰沙、尘埃等物质, 层间还被更纯一些  相似文献   

6.
谢懿 《世界科学》2005,(8):11-12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MARSIS)将会为我们提供期待已久的答案。如果它能如期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一根插入火星的探针,并且还会为将来的雷达计划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5 cm数字化雷达降水衰减订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明虎  史锐  徐慧 《科学通报》2000,45(13):1438-1441
利用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中的阜阳5cm数字化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降水粒子衰减订正研究,订正方法使用迭代法,初步结果表明,雷达直接探测的dBZ值和降水衰减订正后的dBZ值差别可能很大。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祥 《自然杂志》2000,22(1):41-43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不仅在工业、农业、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且近年来这一学科在国外军事技术中有了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仅就军事技术中的等离子体干扰、隐身、强脉冲等离子体电源、等离子体镜像、雷达等离子体模拟空间飞行器和目标的等离子体特征等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尤立星  申小芳  杨晓燕 《科学通报》2009,54(16):2416-2420
单光子探测技术是量子通信系统中量子密钥分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单光子探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件具有高计数率、低暗计数等明显的优势. 介绍了基于低温超导NbN超薄薄膜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以及实验室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单光子响应脉冲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讨论了测试系统带宽等参数与脉冲波形的关系. 并利用电路模拟对超导单光子探测电信号波形进行了分析,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理解超导单光子探测机理, 为未来建立量子通信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8,(6):118-118
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日前表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新探测发现,火星地表之下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冷得多,也坚硬得多。雷达测绘发现,火星北极极冠由4个分层构成,内含冰、沙、尘埃等物质,层间还被更纯一些的冰分隔。  相似文献   

11.
瞬态极化雷达利用雷达目标单个脉冲回波即可获取其极化散射矩阵, 能够克服分时极化测量雷达的固有缺陷, 准确测量运动目标的散射矩阵, 进而提高雷达系统探测、抗干扰和目标识别等方面的能力. 报道了自行研制的国际上首部瞬态极化雷达实验系统, 并用该系统在外场开展了目标极化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瞬态极化测量波形的激励下目标散射矩阵测量的性能良好, 初步解决了目标极化散射特征提取与识别领域的基础性和共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队8辆雪地车拖拽着22个雪橇浩浩荡荡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昆仑站进发,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南极内陆冰盖之旅。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学研究室崔祥斌的冰雷达探测研究工作也随之正式展开。图为安装在雪地车的两套冰雷达的车外天线装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 2007-08)期间, 通过车载冰雷达对东南极冰盖中山站至Dome A断面的冰厚和冰下地形进行了探测, 测线总长1170 km, 其中在82%的测线上成功探测到冰岩界面, 实测数据的水平分辨率<5.6 m. 测量数据经过处理生成沿断面走向的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起伏曲线. 结果显示, 断面上的平均冰厚为2037 m, 低于东南极冰盖平均厚度, 730 km处冰厚最大, 冰盖边缘位置冰厚最小(891 m), 内陆1020 km位置冰厚略大于冰厚最小值, 为1078 m; 冰下地形平均海拔728 m, 远高于东南极冰下地形高程平均值, 其中1034 km处海拔最高, 达到2650 m, 765 km处海拔最低. 内陆深处900~1170 km范围内冰下地形海拔较高, 与该段位于Gamburtsev冰下山脉区域有关. 除900 km位置冰下地形的剧烈升高在冰面造成明显的地形抬升外, 总体上, 冰下地形对冰面地形的影响不大. 在冰雷达探测到冰岩界面的部分, 小尺度的冰厚和冰下地形变化相对密集且剧烈, 表明沿断面的冰床粗糙度较大, 认为是冰流运动、冰下环境和冰下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冰雷达未能探测到冰岩界面的部分, 冰厚明显较大. 此外, 由于该段冰流运动较强, 增加了冰盖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导致冰雷达信号在冰体内传播的衰减严重.  相似文献   

14.
火星新探     
<正>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和24日,美国"曼文"探测器和印度"曼加里安"飞行器分别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它们为什么会几乎同时到达火星?它们的探测任务又是什么?火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迄今已达到什么程度?未来人类可能以什么方式登陆火星?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美国"曼文"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24日,印度"曼加里安"(印度语,意为"火星飞船")飞行器也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探测飞机的遥感设备,主要有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探测系统四种。因此,隐身技术也可分为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和声波隐身四类。由于雷达占60%、红外探测占30%、光学及其它探测器占10%左右,所以飞机隐身的重点在飞机前半部,前半部主要是雷达隐身,后半部主要是红外隐身。一、雷达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通过改变飞机的外形、材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国庆节,我国自主研制的预警机——"空警-2000"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初展雄姿。2013年年初,有"中国预警机之父"之称的王小漠院士被授予"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人们才知道中国预警机水平已站在世界前列。威力强大的战场多面手预警机是一种装有远程搜索雷达,可监视、跟踪、预警空中、地面及海上目标的飞机,它具有视野辽阔、灵活多变、持续时间长、飞行距离远的优势。在现代战争中,预警机用于指挥控制对空中目标的警戒和空中作战。预警机可以与电子战飞机协同实施电子侦测、干扰,还可以作为空中战术通信中继平台进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等。早期的预警机因电磁波反射地面产生杂波干扰,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者宣布将开发一种新型碟状飞行器。该飞行器将以离子化的气体作为推进剂,既能够在大气层内飞行,也可在未来执行高难度的星际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对量子物理学的研究仅有百年左右,但是科学家近日发现,植物可能也懂得量子物理学,它们已经"研究"量子物理学25亿年了,并通过这一原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地球拥有生命的标志性反应。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收获"大约95%的太阳光照,并将其转换为化学能,该过程反应时间仅为千万亿分之一秒,甚至更少。植物可以通过量子物理学来实现这个近乎完美的高效反应。当一个光子在细胞中"激发"分子作用后,会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19.
周义 《科学之友》2002,(2):21-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入侵巴拿马,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首次亮相,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军又出动了44架F-117A隐身飞机,首波首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进行突袭,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未来作战飞机将综合采用反雷达侦察的雷达隐身技术、反红外侦察的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反目视侦察的可见光隐身技术,成为“空中幽灵”。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当光通过真空中的磁场时不会有折射现象发生。但是根据量子理论情况就不再是这样了,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将会发生真空双折射。一束线偏振光受到磁场的作用就会变成椭圆偏振光。不过由于实际的折射率与1之差仅为10~(-21),所以折射效果是极其微小的,实验上难以探测到。为了要探测这些光子-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微小的折射效果就需要在强磁场中有长的光程。利用一个使光来回反射的反射镜系统就可达到长光程,不过这就要求反射镜的质量相当高,使其对偏振光的干扰减到最低限度。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