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典型旧居住区的调研,总结旧居住区采用的不同停车方式、停车管理上存在的差异以及机动车停车给居住区环境带来的问题,分析旧居住区停车问题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济南市解决居住区停车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停车位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从居住区生态环境对停车的要求、新居住区的设计以及旧居住区的整改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诱导下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停车资源有限条件下群体式停车诱导容易产生局部拥堵的问题,研究居住区参与的个性化共享停车服务模型.提出了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服务策略,定义了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管理指标,建立了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通过对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和驾驶员停车后步行距离目标的双重约束,在满足驾驶员停车选择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停车资源的均衡有效利用.研究表明,个性化诱导方式下,居住区停车场利用自身泊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建筑的停车吸引,减少局部停车拥挤,成为毗邻建筑的最佳共享停车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小汽车逐步进入众多家庭、走进居住区后,随之而来的居住区内停车问题也逐步凸显,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科学合理的设置居住区内的停车场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置居住区内部停车场地,使其既能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又能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该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比较居住区内三种停车场地设置,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将这三种设置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比较,为城市居住区停车场地设置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薛国强  杨耀辉 《甘肃科技》2006,22(7):119-120,40
本文对建筑师在居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如何妥善处理停车与规划,停车与建筑的关系,提出了新思考;对居住区停车方式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中部分指标老化给居住小区规划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分析了城市居住小区户均人口下降、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增大、机动车交通迅速增长、城市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变化对小区规划产生的影响,指出应相应调整《规范》中关于小区规模、道路与停车设施、配套公共设施及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指标,并应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从而使小区规划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居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提出了分档次开发建设居住区的设想和建设港湾式宅间停车场、解决现有居住区停车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既是一种地理空间结构,也是一种社会空间结构,其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城市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即沿着时空路经而变化,因时因地而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内涵、中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演化阶段与实例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城市居住区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诊断城市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差别及存在问题,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机制,完善停车设施长效管理体系。从城市停车管理角度探究城市停车设施的发展需求,并从城市停车综合治理、停车设施合理性、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停车设施信息化水平、停车设施管理水平5个准则,兼顾城市停车管理者、停车场运营者、停车场使用者的需求,选取31个指标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的数据特点,提出基于熵值-秩和比的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方法,使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用秩和比检验评价指标独立性,对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分级,并使用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中,停车设施管理水平、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29.296%和26.556%;指标层中停车综合治理机制、路内停车设施供需比、配建停车社会供需比等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对算例中16个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针对Q区、C区、W区的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对策。研究结果能较好反映各区县的停车设施发展状况,可通过年度动态评价机制将各区停车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反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停车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安阳目前旧居住区停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场调查及分析,就空间利用与再造,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安阳旧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研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选择居住区地下停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气候模拟工具Envi-met,从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角度分析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开发地下空间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3套居住区规划方案的室外热环境指标(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研究显示: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改善程度不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的室外热环境质量最好;相比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速最高降低0.09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0.5℃,相对湿度最高提高3%;完全地下空间开发风速最高降低0.33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1.1℃,相对湿度最高提高5%。研究表明,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室外热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围绕轨道站TOD开发是支撑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对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均质化数值的折减,对轨道站点能级差异、距离差异等要素对停车需求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传统的轨道站点“节点-场所”模型基础上,引入“联系”维度评价以系统刻画出行者从轨道交通站点到达周边建筑的交通衔接转换过程的影响,从节点、场所、联系三个维度构建了轨道交通站TOD综合指数量化模型,以反映不同的轨道站点类别、交通衔接条件、出行距离对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并提出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影响计算方法。最后,以南京市停车配建指标修订研究为例,通过对城市不同分区及不同类别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测算,提出了轨道站点周边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折减数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停车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城市交通的发展,立体车库的出现是缓解停车难题的重要手段,而其调度策略的合理与否将影响车库的整体运行性能,不同的用地特征及出行行为具有不同的停车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制定立体车库的调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车库运行效率,介绍了通勤停车、非通勤停车和居住区停车三种停车行为的区别,分析其停车规律,并提出对应于三种停车行为的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因城市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段停车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将居住区内空闲车位进行共享的解决方法已引起多方的关注。在居住区实施共享停车时,需考虑车位提供者与社会停车用户的时空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实际停车行为数据,假设车位提供者返回过程呈非齐次泊松过程;其次,以居住区共享停车为运营场景,居住区停车场车位共享率和管理者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相应的数学优化模型;最后,设计了粒子群求解算法,通过数值实验,分析该场景下的最优运营策略。结果表明:(1)社会停车用户的最大离开速率在其占车位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时,管理者总收益最大;(2)随着车位提供者车位返回速率突变时间的改变,要使得总收益及车位共享率最优,第一阶段变更共享策略时间设置在车位提供者返回速率突变时间前三十分钟内,第二阶段变更共享策略时间应设置在车位提供者返回速率突变时间后一小时五十分钟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5.
程刚  胡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56-4660
为缓解城市停车泊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对城市新建停车场泊位规模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对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灰理想关联熵理论提出停车场规模修正系数概念,实现了对新建停车场泊位数量规模的测算.选取拉萨神力时代商圈范围内的三个新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对其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泊位供给现状、停车需求实际、平均步行距离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共享泊位分配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新建停车场的停车需求,进而结合修正系数对新建停车场的泊位规模进行确定.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弥补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为解决城市商圈停车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城市停车供需不平衡的困境,将居住区内空闲时段的车位共享的停车管理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共享车位管理策略的制定方面,对如何避免返回的车位提供者与社会停车用户之间的停车时空冲突问题却重视不足.在总结和考虑车位提供者不同的返回规律的前提下,以停车场内共享车位的共享率和管理者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相应的居住区车位共享运营策略的数学优化模型.通过数值实验对构建的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管理者拒绝用户冲突时,若车位提供者的返回速率与社会停车用户离开速率相近时,变更共享策略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当管理者可接受一定概率用户冲突时,停车场内总车位数量越多,则越需要将变更共享策略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7.
关于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在城市停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改善城市停车的策略和方法,提出要解决好城市停车问题,须对停车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对车辆停放进行有效管理,切实处理好路边、路外停车与道路通行的动、静态关系,并对佛山市禅城区的停车规划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接驳处交通运行情况的现场调研,分析了出入口于主干道的交通特性,得到了出入口驶入和驶出的交通流比例和交通流量。利用Vissim交通仿真模拟,将地下停车场规模、出入口数量、出入口坡道长度、地下机动车环廊长度和车道宽度、地下停车泊位数、地下车辆平均车速等指标作为仿真评价的阙值,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地面道路衔接段在平峰、工作日和周末早晚高峰时期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评价指标,明确了出入口接驳处的交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接驳处主干道交通流量的不同,不同时段的出入口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且工作日早晚高峰评价指标相对周末早晚高峰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何文 《工程与建设》2012,26(4):449-451
随着我国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文章分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现状特征,剖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着手,提出了巢湖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崔冠雄 《科技信息》2012,(20):154-155
建设一个安全的城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是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规划建设和消防法规制定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城市火灾危险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居住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安全的各种因素,分别建立了居住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同时针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根据由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综合确定的评价指标分值,求出各指标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以及权矩阵,从而确定城市的火灾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