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特征点提取的复合材料显微图像自动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衍升  赵秀阳  田晓峰  李嘉 《科学通报》2006,51(22):2695-2698
在复合材料的三维重构中需要对图像进行拼接, 以解决序列图像的区域对应问题. 采用一种新的图像拼接融合方法, 对两幅放大倍数为1000倍的SiC/Al复合材料照片进行了拼接. 该方法首先对两幅待拼接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采用Harris角点检测方法提取特征点, 并对这些特征点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进行筛选. 在两幅图像重合的部分选取一定大小的模板进行基于像素的互相关匹配, 以选定用于匹配的特征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SVD-ICP方法获取模板图像的偏转和平移参数, 然后依据这些参数对整幅图像进行变换, 建立两幅图像的统一坐标表示, 完成图像的拼接.  相似文献   

2.
侯漠  罗守华  杨芳  阮晓博  顾宁 《科学通报》2012,(22):2119-2126
由于超声影像斑点噪声突出、分辨率低,超声影像和其他模态医学影像之间的配准融合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困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模态造影剂的超声影像和磁共振影像之间的配准算法.利用双模态造影剂对体模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显影,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声图像与磁共振图像之间的空间变换模型.此算法模型既能够体现两幅图像之间的物理空间坐标变换,也能够体现两幅图像之间的强度(包括亮度和对比度)变化;运用多尺度金字塔算法对构建的空间变换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的解既能够满足两幅图像之间空间全局变换,也能够满足两幅图像之间的局部细节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双模态造影剂并结合上述算法对超声影像和磁共振影像进行配准可以获得较好的配准效果.  相似文献   

3.
激光雷达以其优良的定向性和高分辨率,成为自动驾驶、测绘和遥感等领域的核心传感器,但是近年来传统激光雷达也面临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限制等诸多挑战.本文以测距与测速性能为核心,从经典激光雷达的两类代表——脉冲激光雷达与频率调制连续波激光雷达出发,分别介绍了量子脉冲激光雷达与量子干涉式激光雷达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目前量子激光雷达研究成果的梳理,深入了解目前量子激光雷达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为未来量子激光雷达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图像拼接在摄影测量学、计算机视觉、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是指将一组相互间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合成后形成一幅包含各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场景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新图像的技术.一般来说,图像拼接的过程由图像获取、图像配准、图像合成三步骤组成,其中图像配准是整个图像拼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下旬的一天,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中,南希·查波特和一组行星科学家聚集在计算机显示器旁边.这些科学家们为了此刻的到来,已经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不知道一切是否都会按计划发展?最后,一幅图像从显示器上呈现出来:这是一个贫瘠、多火山口的水星的图像.用查波特的话说,这太漂亮了.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套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测量中高层大气环境参量. 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系统、接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该激光雷达主要使用窄线宽的589 nm激光去激发中间层顶区域的钠原子, 钠原子受激后发射共振荧光; 接收采集钠原子共振荧光, 通过分析其多普勒展宽获得中间层顶区域(约75~105 km)的大气温度. 利用该激光雷达系统开展了观测实验, 成功获得了中间层顶区域钠原子数密度廓线和大气温度廓线; 将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量结果与TIMED/SABER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者非常一致, 说明了该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尽管聚焦有些问题,哈勃天文望远镜最新发回的图片仍使人兴奋不已.事实证明,这个望远镜确实是一个有力的科学工具.它发回地球的一幅剑鱼座星系的图像显示了比我们原先所知多一倍的星体.暗物体摄像仪(FOC)显现出在超新星1987A周围有一个气体环;另外还拍下了一幅离地球约4千万光年之遥的一个星系的图片,同样,这幅照片上的星体比我们原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将特征匹配和极线几何估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出一种基于组合优化的特征点匹配方法;以往两视角关系的校正方法是根据图像的亮度信息,对相邻两幅图像对应的亮度误差最小化,而图像的亮度信息会受到拍摄时的角度、光线及噪声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校正方案对RANSAC算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边缘信息完全脱离了拍摄光线的影响,该方法很好的降低了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模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激光雷达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能够在多重时空尺度上获取森林生态系统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植被结构参数.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精确、高效监测和模拟在认识这些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应用简史作一介绍,通过分析其在数字地形产品生成、森林生态参数提取反演应用中的主流算法和优势,继而阐明其推广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未来激光雷达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可能的研究热点.本文认为,构建集太空、天空、地面多源传感器于一体的数字生态系统是未来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在数字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搭建可靠的数据支撑体系,最终有助于决策部门调控、优化人与环境关系,实现二者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猜一猜’栏目,这至又有两幅神奇的图像 一幅黑白的,我觉得有点像类似荔枝的一种热带水果,另一幅彩色的,我觉得肯定是两个细胞。出题人却不肯马上给我标准答案,只是对我说,好好地仔细地看清楚。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猜一猜,乐趣就在其中哦!·一种热带水果·树瘤·一种海洋生物·一种花种子·一种转基因菊花·昆虫的眼睛·一个菌落 ·两个细胞 ·来自太空的图像 ·银河系外的超新星·一场摇滚音乐会上的激光图像 ·正在分裂的细胞 ·一个受精卵 ·蕨类植物的孢子 有很多好奇的读者参加了“猜一猜”。这里,我…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幅个性化定制地图--<张继民远征路线图>,在我国出版的诸多地图种类中,成为市场上前所未见的新品. 长期投身于科学探险采访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先后随科学探险队远征南极、北极、新疆、青藏高原、南沙群岛等地.每次归来,他都用笔在地图上描出他所走过的路线,看看自己究竟到了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第四纪地貌体的位错精确测量是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 提高地形数据的分辨率是关键. 激光雷达三维扫描(LiDAR)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的先进有效方法. 在我国一条标志性的大型活动断裂——海原断裂带上成功开展了机载激光雷达扫描, 覆盖128 km的区段, 获取了高密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达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实现了对海原断裂带的微地貌形态和断层几何的高清晰度三维再现. 高密度大范围的三维激光扫描促进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规律的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有的基于区域的立体匹配方法获得的视差图可靠性较差,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增长的稠密立体匹配方法.首先,针对左右两幅图像提取图像对中特征点,采用RANSAC鲁棒算法消除误匹配以生成种子点;其次,采用种手点匹配度排序策略进行区域增长,根据种子点的匹配可靠系数,动态变化搜索窗口,进而生成稠密视差图.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区域增长算法在图像匹配过程能够保证较好的匹配精度,提高了算法准确性.稠密匹配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图像图。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图像图共746幅。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近年来也频频地向月球输送“探索者”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了探寻月球的奥秘而“牺牲”。静寂了20多年的探月活动再次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5.
frame原本是磁带或纸带上的一个记录区域,也可为表示在显示屏或胶片上的一幅图像。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指的是显示屏上带边框的矩形区域,可译为帧  相似文献   

16.
怀着欣赏的心情走过,走过山水的旅程.爬山涉水,有劳累,有惊险,但是陪伴山水旅程的,是触景生情,是神与物游,是物我两忘,是目击道存.怀着欣赏的心情,走过山程水驿,一路是欣赏灵山奇美的激情,是观赏秀水柔美的惊喜,是收获灵感顿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常启海  杨国韬  宋娟  龚顺生 《科学通报》2005,50(24):2786-2789
利用WIPM瑞利激光雷达大约一年的观测数据, 对武汉上空30~60 km高度段的中层大气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激光雷达探测的中层大气温度分布, 计算了表征大气稳定性的参数浮力频率N2, 发现30~60 km高度段的N2均大于零值, 但呈现出有规则的近似半年振荡, 表明武汉上空中层大气在全年均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 但其稳定程度在一年中随季节呈现出周期变化: 夏季和冬季大气的稳定性较差, 而春季和秋季大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激光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气象上,激光技术多半用于大气探测。1963年,美国气象工作者成功地研制出用于大气平流层探测的激光雷达;3年以后,我国也研制出红宝石激光雷达,并且从1970年开始,利用激光技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精确测量云高、遥测烟雾扩散和测量大气消光系数分布等工作.用激光探测大气,必须有产生激光的装置。激光雷达,作为雷达的光学对应物,是产生激光并探测大气的重要工具。激光的优点是高亮  相似文献   

19.
已在火星上探索了近10年的"机遇号"火星车,不久前向地球发回了一幅奇异的火星表面图像:从一个陨击坑表面冒出富含矿物质的微型球——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之为"新蓝莓"。"新蓝莓"的直径仅为3毫米,在这幅图像中它们被放大了,而图像显示的区域宽度只有6厘米。早在8年多以前,"机遇号"就在其登陆地点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Na激光雷达的积累时间设置为3.2s,我们在武汉地区(30.5°N,114.4oE)对原子流星尾迹进行了测量.在16个晚上166h的观测时间里,总共发现了125个Na流星尾迹事件.这些尾迹峰值密度变化范围为4040~39170cm–3,平均值为16430cm–3.出现高度范围为77.2~111.6km,质心高度为92.6km.钠尾迹高度分布的上边界与同时观测到的平均钠层剖面相类似.特别地,尾迹高度柱状图最大值出现在平均钠层峰值处.这表明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消融产生能被地基激光雷达探测到的流星尾迹,更多的出现在常规金属层的峰值附近.这与早期的K和Fe尾迹的激光雷达观测结果一致.观测发现,偶发钠层的形成往往伴随着钠流星尾迹群,这些尾迹出现高度与偶发钠层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