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同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双方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短缺问题,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国家,中印两国的联系和友谊源远流长,是历史上接触时间最长、接触层次最为密切的周边大国。  相似文献   

3.
孟向京 《世界博览》2011,(10):56-57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同在4月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人们的眼球纷纷被吸引到两国的人口状况上,并很自然地拿两国的数据做起了对比:201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大陆人口为13.39亿,而印度2011年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该国人口已达12.1亿。  相似文献   

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代新兴大国、“金砖国家”主要代表的中国和印度在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为何作为目前全球上最强盛的国家——美国会对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呢?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诚然,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呢?笔者将以下几个方面试述美国对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没有中印合作,中印两国的大国崛起都将遭遇严重困难。中印合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对比,形成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巨大人口、经济与市场规模。中印合作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障碍与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障碍是边界领土争端。中国要敢于大手笔、大气魄地主动实施一整套对印度的外交突破,才能真正推动亚洲一体化中印轴心和欧亚大陆中俄印轴心的早日成形。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日是中印建交50周年。中印是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作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曾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两国都曾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与压迫。正是这些相同的经历和共同面临的发展任务,使中印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点。回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印两国既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1,(8):11-11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尽管中国和印度整体教育水平很差。但两国的创新能力正在提高。 美国和两方国家每年向中印两国派出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作人员,这在无意问推动了两个国家的发展。根据杜克人学的研究报告,印度和中国现在培养出的工程类毕业生分别是美国的三倍和六倍,但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一体化大潮下,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全球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中印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两国迅速崛起,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其必由之路。依据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运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印经济等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框架协议、时间表、市场准入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有助于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9.
近 一 两 年 来 ,“中 印 比 较 ” 一 直 是 个热 门 话 题 ,频 频 见 诸 报 章 杂 志 。 一 个 最主 要 的 原 因 是 ,印 度 在 过 去 的 两 年 中 经济 增 长 显 著 提 速 ,成 为 世 界 上 以 中 国 为首 的 、 为 数 不 多 的 几 个 高 增 长 国 家 之一 。 但 是 ,经 济 高 增 长 的 国 家 显 然 不 只中 印 两 个 ,为 什 么 国 际 社 会 单 单 热 衷 于中 印 两 国 的 比 较 呢 ? 首 先 , 中 印 两 国 都 是 从 相 似 的 历 史背 景 下 走 出 来 , 面 对 着 很 多 共 同 的 挑战 ,而 各 自 所 采 取 的 应 对 方 式 既 有 相 同又 有 …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24):236-237
本文以亚洲新兴保险市场为背景,选取中国及印度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就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潜在因素进行相关研完,创新性地提出扩张速度.偿付压力期、产品结构及资本金等对偿付能力影响较大。同时,在两国选取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寿险公司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试图给出整体因素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是两个相邻的大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彼此的关注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引起缅甸、印度尼西亚等许多亚洲国家舆论的重视和欢呼。因为这是中印两国人民之间一件可喜的大事,也因为中印两国九亿六千万人民的和平友好,乃是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毗邻的大国,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之间,无论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和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中印将近三千公里的边境从来是和平的边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尼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的古老优秀文化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资源,更是两国开展交流与合作、走向自强之路的精神财富.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通过培养高端人才、提供高深知识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铺设道路.中印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差异,共性和个性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互补的空间.中印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激发两国文化和教育的潜在互补性,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挖掘两国的文化契合点与创新点,促进两国文化和教育的共同发展,这是历史赋予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采取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又积极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印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开展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大力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增强政治互信,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又有着相似的国情,自从两国国内先后采取改革措施之后,经济发展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印两国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政策存在着诸多差异,彼此的优劣势也都很明显,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两国未来发展的走势。分析两国发展道路的异同,对于借鉴印度发展的经验,反思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诸多问题,探寻我国现阶段改革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12):72-72
中国和印度比邻而居,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唐僧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的故事世代传颂。不过,也许是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的缘故,两国却总是有些"近而不亲",双方人民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度了解和理解。近代,由于中国衰落,印度被殖民,两国没有发展起正常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两国建立新关系打开了大门。1950年代初,两国出于共同的理念和诉求,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二战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服务和制造业为主导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正在印度和中国等人口密集国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举行了会议。双方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上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为了发展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间的通商贸易和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及往来起见,于四月二十九日签订了中华人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中印产能合作,推进两国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深度剖析两国产业技术依存关系。据此,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实证测度中印两国分行业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系数,分析并国别比较中印两国四大产业群划分及行业类型的确定、战略性优势产业遴选以及最终需求项目的诱发和依赖程度。研究表明,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同时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和在产业价值链、产业技术关联和波及效应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基于融入"一带一路"、健全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和优化价值链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推进中印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6月17日,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既标识了漫漫十年21轮双边谈判进程告一段落,又开启了中澳两个大国合作的新时代。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再平衡阶段,需求不足已经并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国际经贸合作格局。作为农产品和资源生产大国的澳大利亚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两个亚太区域大国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利益平衡的协定,覆盖货物、服务、投资、人员流动等十几个领域的自贸协定,不仅为双方要素市场的整合、满足经济与消费市场需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开始探索面向未来经贸合作的新规则,这有利于服务于双方发展重心调整和重点区域开发开放、亚太地区经济的复苏和全球发展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