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1):56-61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田章》《韩朋赋》《神乌赋》《妄稽》《反淫》等俗赋,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世俗娱乐教化色彩,另一方面题材内容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文士传统和民间文化教化传统的统一。参照出土文物中大量的说唱俑(俳优俑、滑稽俑),结合传世文献中弥漫于宫廷和社会中的言语娱乐活动,可以看出,俗赋是宫廷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士子文人和民间艺人的融合。汉代文学的建构随着儒家经学观念的盛行,西汉末至东汉重视文学教化,文学下行,在民间与宫廷、俗与雅中文学随之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文学文本。千百年来,虽然研究《论语》的论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由于文献流传过程中的误脱、增衍及“疑古”思想等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论语》研究中依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出土文献的发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论语》成书、流传、文义释读等方面的争议,推动《论语》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周易》爻辞的押韵情况从韵脚位置上可分爻内韵、邻爻韵和隔爻韵三种。爻内韵根据每句字数和押韵句数的不同有多种变化。重新认识属于邻爻韵的“坤”卦爻辞的押韵情况,其六爻爻辞均入韵,而初爻至五爻均以开始的二字断句,且以二字句中的第二字押韵。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人类摆脱浑沌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易》之“太极”同样包含着对远古宇宙图式的一种拟测,这与神话中的浑沌开辟有着精神上的相通,都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易经》六十四卦的井然有序其实正来源于原初的浑沌——太极。正是对超越浑沌的渴望,才有了《周易》揭示的宇宙秩序。“太极”的宇宙图式体现了整体思维的模式,与“人类生于蛋”的神话母题一脉相承。《易经》、《易传》、《易纬》在传统意义上的义理与象数语言之外,还有一套神话语言,对《易经》、“太极”进行神圣的描述,从而将其神话化。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1):147-154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对《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汤漳平先生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结合,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谬误,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悬而未决的《楚辞》问题,同时参与了时代学术论争,推动了《楚辞》的溯源研究和《楚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在漳州师范学院隆重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出土文献能否改写文学史和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两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17,(4):31-38
《楚辞》是我国现存的继《诗经》之后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骚体"文学作品集,《楚辞》的阐释和研究在学术史上始终处于显学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它倍加关注。20世纪考古发现,地下出土材料丰富,《楚辞》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在继承前辈先贤智慧的同时,借助于大量的考古发现,以地下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互补的二重证据法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汤漳平先生自上世纪70年代末接触《楚辞》研究以来,运用二重证据法在《楚辞》语词考释、作者和作品年代的考释以及楚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多有创见,有力地推进了《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周易》既济未济理论作指导,用交通心肾经治疗不寐证109例,对治疗病证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类,对每种病证类型列举了病例及治疗方法,随后进行了临床分析讨论。认为:不寐证主要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诸火上扰神明不安而致,故治疗本证,宜养心阴,滋肾水,合清降治之,以求其阳得下交,阴得上承。  相似文献   

10.
刊刻于明清两代的<三国志演义>传世版本众多,然而学术界对其版本的研究明显不足.<三国志演义>各版本中(花)关索故事的有无与叙述内容之异同是其主要差异.明成化<花关索传>的出土,为中外学者以(花)关索故事为切入点对<三国志演义>版本进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依据,为从版本的源流演变和历史演义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吸收改编两方面对<三国志演义>进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晏子春秋》的真伪性、成书时间及作者是学界历来争议的焦点问题,1972年银雀山竹简本的发现,不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对我们重新审视《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及唐诗创作的偶合形式典型体现着《周易》“错综”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是《秘府论》中“对”的装饰感体现出《周易》阴阳交错的骈俪美感;二是《秘府论》中“对”的空间感展示着《周易》无往不复的回旋观念;三是《秘府论》中“对”的自然感呈现出《周易》虚实互补的意境构成。诗歌的音韵、句法、结构、形式变迁诸多方面均有《周易》“错综”思维的痕迹,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2,(2):85-91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9-76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汤漳平所著《出土文献与<楚辞·九歌>》汲取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九歌》重新解读,建构了《九歌》学的诠释体系。其学术上不懈求索的精神和可贵的批评意识,使汤著具备了超越性和前沿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19,(3):72-76
《老生》和《耶路撒冷》这两部长篇小说都试图通过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呈现来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得与失。但两者也显现出题材选择、叙述结构、小说中人物主体性的处理及中国未来想象等诸多差异。由此,两部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聚吸力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7.
张梅 《河南科技》2004,(9):13-13
《中国加入议定书》及其9个附件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是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的所有承诺。我国已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如不入世就不能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中国加入议定书》为我国换取了较大的战略利益,但也做出了相应的让步,主要有以下两个条款。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1,(1):71-80
杜诗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鹃行》即十分典型。关于《杜鹃行》一诗的意蕴,历来众说纷纭。必须通过对前人注解的认真爬梳,结合杜甫行迹、创作背景、历史事件,并细读文本,分析句法,才能揭示出此诗寓意。诗人受到鲍照的影响,将杜鹃拟人化处理,以委婉的笔触暗示肃宗不孝,对玄宗晚年境遇表示出同情与惋惜,同时对玄宗在安史叛军入京前的仓皇出逃、抛弃宗室子女的行为也表示出不满,在对杜鹃的吟咏中寓有深沉的寄托。此诗不仅是杜诗拟人化书写的典范之作,也进一步凸显出杜甫"诗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在多年的《中国地理》教学经验 ,探索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支持—师生互动”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总结出利用电视、摄像的“项链式”教学法 .该法可培养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的《暗示》,在语言、具象以及知识危机相互纠缠的背后,流露出探询当代中国自我形象的冲动。具象对语言的超越使世界碎片化了,知识危机的反思为自我走出在他者面前的两难处境提供了一条途径。这也使得当代中国自我形象呈现为未完成与碎片化的样态,并暗示了重建的可能。这些多多少少被评论界忽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