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陆移民的离婚率、心理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融入"和"沟通",始终都是移民家庭绕不过的一道坎。林霈仪曾经是青溪住在多伦多时的邻居,上世纪gO年代初和老公一起公派来加拿大,又一起留下再没回去。照今天的话,他们是"丁克一族",不要孩子,但志同道合,小日子过得挺美满。移民到加拿大之前,她老公学历更高,在国内发展更好,但移民后,两人很快遇到了同一个挑战——改行。那时候加拿大社会大转型,她公派来是进修英语的,没有其他技能,找不到专业上作。不过她在国内时,做过好几年大学英语教师,虽说发音不像加国当地人那么地道,  相似文献   

2.
陶短房  青溪 《世界博览》2014,(17):86-86
正移民的"融入""融合",不仅指和西人,和当地环境,也包括这种"自己人"内部的融合。我们中生代大陆移民大多数抵加时都是二三十岁、不太擅长厨艺。加拿大人工贵,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尤其是面食,店里买贵得要命,自己做就划算得多,因此本是南方人的青溪也学会了做面食,"启蒙老师"是刚来加拿大时结识的北京移民董军。那是十三四年前在多伦多时的事了。当时刚来的新移民不是打工,就是去上政府资助的免费英语补习班。青溪也领着刚满3岁的女儿去一间LINC学校,因为学校里设有免费幼儿园,对有孩子的家庭十分  相似文献   

3.
正移民加拿大后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你可以丝毫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正确"禁忌却绝不能当成儿戏,否则你一定会吃苦头的。我的一个朋友比我早移民几年,她的女儿是在国内出生的,在国内上完了小学一年级,到了加拿大因为语言问题只能"回炉"重读一年级,这位朋友送孩子上学时嘱咐"多和白人同学玩,少跟黑人、印度人打  相似文献   

4.
谢盛友 《世界知识》2012,(10):58-59
萨拉青在他的《德国自取灭亡》一书中,指责穆斯林移民不愿意融入西方社会。他要求对外国移民进入西方社会进行严格筛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他还警告德国人,不要沦落成自己国家中的外国人,"不是我们去适应移民,而是他们应该来适应德国"。  相似文献   

5.
<正>在欧洲国家同恐怖主义的斗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欧洲国家内部出现了一股似曾相识的右翼思潮,甚至一些传统的中左翼政党也开始在移民问题上右倾化。捍卫"欧洲价值"与欧洲文明的"独特性",正在成为欧洲主流社会的共识。而这个共识所对应的,除了移民与难民问题之外,更为现实的则是一个难以融入、拒绝融入的"异端"——穆斯林平行社区。在这种非此即彼的概念对应下,一大批出生于欧洲、成长于欧洲的人被区隔成为某种"内部的外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沿海人的善于"融入",也得看什么方面,在待人接物、和社会相处这些方面,他们"融入"得很快、也很好。杨太是青溪初到多伦多时的女房东,也是初来乍到的她,学习融入和居家过日子的一个榜样。杨太的先生老杨有份不错的职业,她又有租金收入,却并未像许多女移民那样做全职太太兼做"包租婆",而是打全职工,且屋里屋外家务也是她一个人操持,忙归忙,却收拾得井井有条。相反,她先生在家闲暇时间多,却  相似文献   

7.
正他们两口子"融入"得如此顺利,和他们夫妻间始终能相濡以沫,保持美满恩爱,有很大关系。最早的中生代移民,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来加的国际留学生,在完成学业、适应当地生活后,"就地转化"的一批。他们让当地人看到了中国人善于学习、奋发向上的一面,对重塑中国人在加拿大的整体形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青溪认识其中最早的两位是1986年来加的  相似文献   

8.
藏区扶贫开发采取异地搬迁安置的方式形成一个个新的移民社区。由于空间距离等原因,新村与原来社区关系断裂,对于老家,新村居民在情感上有一种割舍与依恋之情。"故土难离"的念乡情感在新村文化活动上表现出外向指靠性及单一性特点,在移民初期表现出以对宗教信仰的强烈渴求尤其是对老家宗教人士的仰赖为主要形式,这种念乡情结甚至会在新村建立初期产生一种对政策的消极对抗心理,阻碍着新村的发展。作为决策者如何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加以疏导与引导是扶贫移民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来信     
《世界博览》2014,(13):2-2
正worldvision@vip.sina.com@暖羊羊宝:作为母亲,我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会千山万水地寻找教育净土,但是我对他们的做法不以为然。父母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移民国外,到底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还是自己惧怕竞争,害怕孩子竞争失败?为了留在国外,父母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朋友圈,也很少顾及自己年迈的双亲,这种牺牲是否真的值得?国外虽然竞争压力小一些,环境好一些,教育资源公平一些,但是国外也有学区房,想去好学校也得拼关系,而且幼童到国外还面临身份认同问题、融入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落叶归根”一直是在美华人移民的心理依靠,但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心理开始出现变化,“落叶生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然,华人移民融入美国社会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自制的“社会适应调查问卷”,对湖北省内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所调查的移民总体的社会适应性是良好和正常的,只是极少移民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问题,同时发现在自然与人际环境、生活习俗以及劳动方式等具体内容的适应方面,存在一些显著差异。因此,应该重视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尤其应该重视帮助那些社会适应性较差的三峡移民克服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困难,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于婚姻除了小心经营,还要注意周遭环境,懂得用规则和智慧保护自己。随着中国大陆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移民未成年孩子的照看就成了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讲中文的幼儿园老师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在加拿大,幼儿园几乎全是私立的,但在规格和规模上有很大差异,有“大型幼儿园”,通常不超过30人;也有被称作家庭幼儿园的,就是园主腾出家中一块地方专门用来看管孩子的,各省规定不一,如卑诗省一股通常不超过十人。一般而言,幼教资格证书不太难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2000年8月从奉节县迁移到浙江嘉善和长兴的首批142户移民的田野调查,考察了移民户开展创业经营的动力机制、特点、困境与应对策略,发现尽管移民有很强的创业经营动力且表现出较搬迁初和非沿海安置地更为积极的经营活动,但在资金、社会关系、技术等约束下,其经营活动表现出风险偏好低、技术含量低、非农比例高、转型动力强等特征,认为应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社区帮扶、建立创业协会、强化政府服务等方式对移民的创业经营活动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14.
正她并没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相反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论语言还是态度都非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我从没看过她强逼女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二十年,从东岸辗转到西岸,结识了不少当地人,发现原来在这个移民国家里严格意义上说,根本没有什么纯粹地道的"当地人",大家不是移民就是移民后代。碧岭女士是第三代移民,家族两边的祖父在印度就认识,将近一个世纪前还是少年人时就相约来到加拿大谋生,后来回  相似文献   

15.
尹国梁 《科技信息》2009,(36):I0062-I0063,I0066
本文从美国华人移民的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并且就二战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华人移民作了全面的比较,探讨了华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来自各国的移民进入。德国的移民群体并没有迅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而是较长期地相对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俗,从而使得本民族意识形态的一些基本要素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19世纪中叶德国移民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符合移民安置补偿原则的补偿标准,该文选取人均年净收益作为移民生活水平的测度指标,构建了移民在搬迁和不搬迁情况下的人均年收益预测计算方法,按照"移民的生活水平应该达到和超过原有水平"的补偿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及补偿差额计算方法。通过实际移民案例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现行"以失定补"的补偿方式虽然从长期现金流的累计现值来看移民生活水平将会达到并超过了不搬迁的水平,但移民在生产生活恢复期没有达到不搬迁情况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导致这一阶段移民影响工程实施和各种社会不稳定现象,建议移民补偿的标准必须从重建移民生活的角度进行确定和计算。  相似文献   

18.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4.用自信取代自卑。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相似文献   

19.
正要说华人移民与众不同之处挺多的,比如节俭、重视孩子教育,但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特别喜欢买房。现在的新移民条件好了,就算在国内不是大富大贵,只要是住在一二线城市,原本有自己住房的,出国前把房卖了,在这边换个好房轻而易举。来得早些的就不行了,积蓄少,国内房地产也还没起来,"房换房"是行不通的,来这里总要先租上几年房,弄不  相似文献   

20.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以下这7种迹象,说明孩子的心理正在健康的成长,与你相处很好!01孩子敢在你面前表露真实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而父母又是孩子最安全、最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敢表现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尤其是愤怒、悲伤、恐惧等,说明孩子对父母非常的信任。这说明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孩子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