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3年“5.9”特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发生以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两年多时间没有听到盗猎分子的枪声,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最大“无人区”从此走向了安宁祥和。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影响,可可西里保护区藏羚羊生存环境却面临着草原退化、老鼠成灾、野狼增多、家畜侵入、人患重重等五大生态威胁。成灾的老鼠抢吃藏羚羊的“口粮”,“高原动物天堂”面临生态危机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不会相信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1平方米的草皮  相似文献   

2.
<正>可可西里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产仔繁衍的家园。每年5月至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雌性藏羚羊,会陆续迁徙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区域产仔,之后再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在拉萨集结出发,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穿越“生命禁区”的科考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青海省曾联合中科院考察过青海区域内的可可西里,之后出版了4部科学著作和一本画册,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科考。而这一次,科学家们将从拉萨出发,横穿整个可可西里地区,范围包括青海、西藏、新疆三地,前后历时3年。今年的考察共约40天,行程总计1万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0,(13):44-47
正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鼓浪屿、梵净山、可可西里……这些珍贵的世界遗产你知道几个?可可西里2017年,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遗"名录。可可西里藏语意为"昆仑雪山之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栖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物种。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共拥有大小湖泊7000余个、古冰川255条。  相似文献   

5.
正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和生态最敏感地区。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16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西宁挂牌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  相似文献   

6.
(关于考察可可西里的最新消息)大大小小的老鼠洞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牧民进入保护区核心地带放牧。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阵阵寒风刮起沙尘,稀疏的枯草无力地晃动,被誉为“野生动物乐园”的可可西里草场沙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王宇 《科学大观园》2005,(24):40-41
《可可西里》电影中巡山队员被流沙吞没纯属杜撰——在电影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毛骨悚然的场景:旅行者不幸陷入流沙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没有抓住附近的树枝或同伴扔来的绳索,整个人眨眼间便被流沙吞没得无影无踪。国内导演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最近一期英国科学周刊《自然》载文称,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范德尔瓦·赛曼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论证,所谓“流沙吞人”不过是艺术家们的杜撰,人一旦陷入流沙之中,最多只会沉到腰部;而影片中从流沙中徒手救人的场景更是不可信。  相似文献   

8.
20年前,在乌克兰境内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核物质泄漏,政府禁止方圆4000公里以内居住人类,使那里成为了巨大的无人区。人们一直认为,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数量和质量都会出现下降。但是与人们预料的完全相反,由于没有人类的打扰,那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种类和数量多得出乎人们的想像,而且一些原本属于濒危物种的动物也兴旺起来。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人士透露:中英两国科学家1999年在中国新疆南部无人区发现了野骆驼.经基因鉴定表明,这种双峰野骆驼与家养骆驼存在3%的差异,属于一种新的骆驼物种.  相似文献   

10.
寻找楼兰的神秘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科学大观园》2007,(20):41-44
作为汉唐时期中原通向西域的著名丝路古道,楼兰道已被岁月尘封了1000多年,连同史诗般的往事一道,被掩埋在漫漫黄沙之下。我跟随中央电视台"玄奘之路"考察组,驱车千余公里,穿越罗布泊无人区,试图探寻这条西域古道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这些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随着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在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一些领域甚至率先进入"无人区",这对我国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12):56-57
"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5点要求中的第一条.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控制论是雏纳团队精神的结晶。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巨人,维纳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在相距甚远的领域中进行的。维纳以他的远见卓识、博学多才和热情倡导,联合众多科技专家,通过学科交叉、才识互补、智力激发.创立了控制论。维纳善于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在他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开发无人区的科学思想深处,正是他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4.
青海可可西里湖一库赛湖区域化探工作,基本查明了测区内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应用该区化探、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结合本区数据资料,对该区资源潜力进一步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上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据报道,未来国家公园可能倡导自然教育和自然休憩两种旅游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对人类活动的允许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家公园不足简单的无人区,在国家公园地区所涵盖的范围里,既要做到原有居民、人类文明、经济发展与自然、生物的和谐一体,也要做到参观旅游者与自然、生物的正确相处.这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到了本就应该一体化的共生关系,而非"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割裂与一方被迫牺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藏羚羊的生存密码,是一个有关生命的秘密。对这个秘密,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所知甚少。青藏高原的精灵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精灵,其栖息地覆盖了包括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在内的广袤大地,其总面积可能比一个青海省的面积还要大。除了一个季节,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它们一群群分散栖息在如此辽阔的高原大地上,生存区域东西相跨1600公里。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土著游牧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专属的牧场和相对固定的家园,无论怎么迁徙,最终它们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1,(14):60-65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高铁疾驰、北斗组网,"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三会"之后的5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11):8-9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5年来,我国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 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 做好基础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敢坐冷板凳"的精神.当前,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的生力军.数据显示,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南极巨形冰架在短短1个月内崩塌。事隔1年多,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沃德·亨特这座北极最大的冰架、也是北半球最大的冰架,在冰天雪地中坚守了3000多年后,终于崩裂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4,(10):50-51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三江源,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绚丽之地,如今风沙蔓延、河流干涸、草原退化,越来越多的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开始沦为“生态难民”。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在三江源地区进行生态大移民,4万多名牧民将逐渐在城镇定居,5年后,三江源核心区将再成“无人区”。千年游牧一朝安居身材魁梧、脸膛黝黑的达白祖祖辈辈居住在黄河源头,逐水草而居、放牧牛羊是这里千百年来沿袭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7月20日,42岁的他不得不带领着妻儿离开广袤的草原,搬迁到政府为他们建设的新居。达白是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