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M99-1引诱剂监测马尾松病虫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撞板式诱捕器M99-1引诱剂对马尾松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林除了松褐天牛Monochomus alternatus和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外,尚有象甲类和小蠹类,M99-1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良好,可用于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以及松褐天牛、松象甲、小蠹虫等主要害虫的诱杀与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研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羽化后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起始和结束日期、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百分比、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取食数量、寿命、传播松材线虫时长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等,为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松墨天牛羽化前在松材线虫病疫区收集松材线虫病病死马尾松疫木,将疫木截为1.0~1.5 m长木段并置于室外大养虫笼(2.0 m × 2.0 m × 2.0 m)中,在天牛羽化期间逐日收集新羽化的松墨天牛,并用1年生新鲜马尾松枝条(直径1~2 cm,长度25~30 cm)于室外养虫笼(0.5 m × 0.5 m × 0.5 m)中单只喂养。每3天更换1次枝条,并用测量纸测量天牛在枝条上的取食刻痕面积记为取食天牛数量,然后将枝条剪碎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取食枝条中的松材线虫;统计每头松墨天牛每3天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传播松材线虫的起止日期。天牛死亡后将天牛剪碎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体内残余松材线虫,统计松墨天牛成虫寿命及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结果】羽化初期传播松材线虫的天牛比例较低仅为16.7%,大多数(77.8%)松墨天牛集中在羽化后的7~12 d开始传播松材线虫。大多数(88.8%)松墨天牛在羽化后的16~30 d结束松材线虫传播。松墨天牛羽化初期传播线虫的数量较少,但1周后传播线虫数量迅速上升,并在天牛羽化后的12和24 d出现传播松材线虫的两次高峰;松墨天牛羽化1个月后维持在较低传播水平继续传播松材线虫至结束。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平均数量为(4 303.3±7 399)条。大多数(94.4%)松墨天牛未能将携带的松材线虫全部传播到松枝上,平均传播松材线虫数量为(490.7±611.6)条,传播比例为29.8%。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平均时长为(15.4±7.8) d。松墨天牛平均寿命为(37.8±5.6) d。【结论】雌雄松墨天牛羽化后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无显著差异,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存在显著差异;松墨天牛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集中,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分散,天牛传播松材线虫起止时间的特性可能与线虫在天牛体内的生理变化有关。雌雄天牛携带和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雄天牛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差异。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越多、传播松材线虫持续时间越长,则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越多。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时长不受天牛寿命以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的影响。松墨天牛传播线虫的数量与天牛寿命无关,但是松材线虫对天牛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松墨天牛羽化后的取食量在整个成虫阶段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无明显规律性,天牛取食数量与线虫传播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松墨天牛调查及其危害病树的早期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材线虫病媒介松墨天牛在福建的分布和数量,以病原线虫的存在情况,对宁德、莆田、等地区部分林场进行了调查。目前仅在仙游的溪口发现松墨天牛密度较高的分布地点,在直径为10-18cm,长约30-45cm的松树树干中羽化出木的松墨天牛在4-8头之间。报道一种早期诊断被松墨天牛感染的病树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3种方法防治松材线虫病:(1)利用天牛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2)释放管氏肿腿蜂捕杀松墨天牛幼虫;(3)同时利用天牛引诱剂和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通过连续3a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M99-1天牛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兢果明显,松树死亡率下降61%,若同时配套释放肿腿蜂,并对诱捕装置进行改装,则效果更好,松树死亡率可下降77%。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培旺 《武夷科学》2008,24(1):123-130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3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普遍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成虫在风景区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的89.2%。结果还表明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月,均温度显著的相关性;阳坡样地的松墨天牛发生量比阴坡的大;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与松墨天牛的发生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危害最大的森林病害,松树一旦感病便迅速死亡。调查黄山地区马尾松林内天牛种类以及天牛携带线虫的变化规律,为黄山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安徽省黄山市博村林场通过野外和室内收集天牛,并对天牛进行整姿、鉴定,记录天牛种类和数量。为确定可以携带线虫的媒介天牛,使用贝尔曼漏斗法对可以危害松树且有活力的天牛进行单头天牛线虫分离实验,12 h后,用15 mL离心管接取漏斗下端的天牛浸泡液,将浸泡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含有线虫。根据携带线虫的天牛数量占天牛总数的比例计算天牛总体携带线虫比例;为鉴定天牛携带线虫种类,先通过室内真菌培养、观察线虫形态学特征对线虫进行初步鉴定,再使用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确定天牛携带的线虫是否为松材线虫,对于其他寄生线虫,通过28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比对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类鉴定。此外,统计不同时间携带线虫的天牛数量以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在黄山市博村林场共收集到4个亚科12个属的14种天牛,通过线虫分离实验确定可以携带线虫的天牛主要有2种: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2种天牛整体线虫携带率分别为45.8%和13.6%,通过形态学观察松墨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均可携带两种不同形态的扩散型线虫,一种是尖尾形线虫,另一种则是圆尾形线虫。尖尾形线虫通过形态学和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被确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而圆尾形线虫则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被确定为Contortylenchus sp.类线虫。6月19日至7月23日每周线虫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雌成虫携带线虫的比例依次为76.5%、66.0%、52.9%、34.7%和10.0%;松墨天牛雄成虫携带线虫的比例依次为76.5%、60.0%、50.0%、30.8%和14.7%,松墨天牛雌成虫携带线虫的数量依次为1 018.0、530.1、202.5、200.4和80.0条/头,松墨天牛雄成虫携带线虫的数量依次为495.1、68.3、74.9、8.2和3.8条/头。【结论】黄山市博村林场马尾松林内共收集到14种天牛,其中松墨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都可以携带松材线虫和Contortylenchus sp.类线虫,但以松墨天牛为主,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的数量和比例随携带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松材线虫病引发严重经济损失和重大生态灾难,受到各国重视,成为检疫对象,我国疫区已扩大到14省市,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林30多万hm2,损失上千亿元.各国在该病的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进展,但防控方面仍困难重重.我们从病原和防治这两方面开展研究,在检测手段和防治方法上进行创新,研制了松材线虫早期诊断检测管(简称检测管)、快速分离器I型和II型、疫木处理器及松墨天牛高效引诱剂、基于检测管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体系、基于快速分离器的松材线虫快速检测体系、检测松墨天牛携带线虫情况的新技术、用雾化分离器高通量检测松墨天牛带虫情况等新技术,其中6项技术成果已经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并开始推广.同时鉴定并描述了十几种寄生松树的线虫.  相似文献   

8.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3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普遍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成虫在风景区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的89.2%。结果还表明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月均温度显著的相关性;阳坡样地的松墨天牛发生量比阴坡的大;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与松墨天牛的发生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 《武夷科学》2009,25(1):36-43
探索快速检测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的情况。利用室内松枯死木段中羽化的和FJ—MA—02引诱剂及活虫捕捉器林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用解剖方法和显微镜,对其携带的线虫部位、线虫量和速检做了研究。结果表明;5min后就能检测出其体内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15—30min后线虫游离率达92.04%-100%。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达44.59%~78.98%,平均为68.63%。在检测有线虫的天牛中,携带线虫量最高为116333条·头^-1,最低为398条·头^-1,平均为10303.85条·头^-1;雌成虫平均线虫携带量(14134.14条·头^-1)高于雄成虫(1366.5条·头^-1)。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以腹部最多,占整个身体线虫量的77.78%以上,平均为82.62%,头胸部线虫量最高仅占25.9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头胸部有线虫的,其腹部一定也有线虫。因此,在利用松墨天牛成虫预测松材线虫病时,可取成虫含线虫量高的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松墨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松林蛀干害虫,也是亚洲地区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研究松墨天牛取食能力与环境温度、天牛性别以及体质量的关系,分析松墨天牛产卵能力与松树树皮厚度、树干直径以及天牛体质量的关系,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养虫笼中收集天牛,选择体质量(M)在0.3 g≤M<0.6 g的松墨天牛放置在昆虫培养箱中,设置4个温度梯度(25、30、35和40℃),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牛的取食能力;选取体质量相似的5头雌成虫和5头雄成虫于昆虫培养箱中,比较天牛雌雄成虫取食差异;选择不同体质量(M<0.3 g, 0.3 g≤M<0.6 g和M≥0.6g)天牛放置在温度相同的昆虫培养箱中,比较不同体质量天牛取食能力。在养虫桶中放入直径(D)不同(2.0 cm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江苏镇江出现的火炬松(Pinus taeda L.)枯死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检查,证实了这批枯死的火炬松系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危害所致,其在火炬松上的侵染特点为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罹病木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多有脂点且较大;分离物中多混杂有其他线虫。这是江苏省自1982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首次关于火炬松自然感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是广泛应用在塑料中改善其加工性能的一种工业添加剂,塑料包装材料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添加剂向食品的迁移会造成食品污染并最终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了饮料(纯净水、果汁)中10种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10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在0.1~5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7以上,最低检测限在0.03~0.99μg/L。0.1mg/L和1mg/L两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范围69.57%~112.23%,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66%~9.86%。检测结果表明:5种样品中均检出了DIBP、DBP和DEHP 3种塑化剂,其中DIBP含量相对偏高,DBP和DEHP的含量并未超过国标GB 9685—2008规定的迁移量(分别为0.3mg/L和1.5mg/L)。  相似文献   

13.
以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为主要数值仿真模拟工具,建立了LNT(lean NOx trap)催化器内部NOx相关反应的数值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稀燃汽油机LNT催化器内部NOx吸附、脱附、再生等相关工作过程进行了动态数值仿真模拟.以LNT催化器内设定的NOx吸附上限对其最大吸附能力的比值作为再生开始的信号,理论值为1,工程应用值通常为0.6以下.经与该稀燃汽油机LNT催化器的台架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在再生信号比值0.65以下应用时,数值模型的仿真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对于应用概率极小的再生信号比值为0.65~1区间内的情况,数值模型需要用化学动力学数据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4.
The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plastics inevitably results in increasing amounts of waste plastics. Because of their long degradation periods, these wastes negatively aff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recycle and eliminate waste plastics. The potential for recycling waste plastic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the high C and H contents of plastics may make them suitable as alternative reductants in 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iron ore. This study aims to substitute plastic wastes for coal in reduction melting process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performance during redu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We used a common type of waste plastic,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ecause of its high carbon and hydrogen contents. Composite pellets containing PET wastes, coke, and magnetite iron ore were reduced at selected temperatures of 1400 and 1450°C for reduction time from 2 to 10 min to investigate the reduction melting behavior of these pelle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reduction time increased the reduction ratio of the pellets.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obtaining metallic iron (iron nuggets) were reduction at 1450°C for 10 min using composite pellets containing 60% PET and 40% coke.  相似文献   

15.
为认识集沙仪腔内的速度场与压强场的变化规律,以及改进野外集沙仪和防沙工程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兰新铁路沿线布置的普通无排气孔集沙仪和改进后的有排气孔的全风向梯度集沙仪,采用CFX数值分析程序对全风向梯度集沙仪腔内的流场(速度场、压强场)特性要素和集沙效率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有排气孔的集沙仪的集沙效率远大于无排气孔的集沙仪的集沙效率,改进后的全风向梯度集沙仪在不同风速下集沙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了回收塑料所含的3种主要树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量增加,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均使沥青常温粘度、软化点、当量脆点提高,而延度降低;LDPE,HDPE改善高温性能的效果优于PP,但HDPE容易造成离析;3种树脂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改性沥青的性能无突变,它们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相同,仅在个别指标的量上有所差异,因此直接使用未经分类的混杂塑料改性沥青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杨希 《武夷科学》2010,26(1):38-46
采用常规检测法(贝尔曼漏斗法)研究了松枯死木中的线虫种类、相互存在关系和检出情况。初步将线虫分为4大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其在枯死木中的存在关系有14种类型。(1)松材线虫;(2)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3)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4)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5)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6)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7)拟松材线虫;(8)拟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9)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0)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1)伞滑刃属其它线虫;(12)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3)非伞滑刃属线虫;(14)无线虫。2008~2010年,松材线虫检出率分别为34.59%、28.21%和24.19%,呈逐年下降趋势;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4.04%、16.03%和0.8%。每年松材线虫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但常年基本上都有松材线虫,为枯死木的取样增加了难度。应用指示剂1号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木,其准确率达100%。随着时间流失,松材线虫在枯死木中慢慢消失,影响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所以尽量在松树枯死初期取样。  相似文献   

18.
《武夷科学》2019,(1):45-49
福建省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疫区,发生的染病和疑似染病面积已超过6 700 hm~2。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防治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从"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的思路出发,探索人工鸟巢招引啄木鸟技术,验证该技术在南方森林的适用性。在建瓯天湖山和七里街水库共架设100个鸟巢,其中1个被凿穿,9个有凿痕,凿洞率达10%。啄木鸟喜欢杜英等较软的木材制作的人工鸟巢;啄木鸟对挂设树种(阔叶树或针叶树)没有明显偏好,但对挂设树种的直径有偏好,喜欢直径20 cm左右的巢树。本文认为在将人工招引啄木鸟技术推广并用于防控松墨天牛之前,应需对此方法的招引成效作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将分块理论与2DPCA方法相结合,研究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法(M-2DPCA)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对人脸图像矩阵进行分块,用形成的子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总体散布矩阵并求解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提取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特征的提取与分析,进行人脸识别.基于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显示,在相同训练样本和特征向量条件下,M-2DP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