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 ,张其凤从近几年撰写的 5 0余篇学术论文中精选部分篇目结集 ,由刘正成先生题签、作序的《坐忘斋文集》由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此之前 ,其凤已出版过《刘墉研究丛稿》一书 ,被学术界公认为“刘墉研究的一部拓荒力作” ;由其任分卷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也由荣宝斋出版 ;《刘墉评传》和分 4卷编排的 80万字的《刘墉研究资料汇编》也已完稿。因为其凤对刘墉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刘墉研究专家”的雅誉 ,刘正成先生谓“今世书学 ,问刘墉事 ,问其凤君可也” ,给予极高评价。洋洋 2 0万言的《坐忘斋文集》 ,分…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做为文臣之极的大学士,在由协办实授后,皆兼院或殿阁之名,如洪承畴在顺治元年被授予大学士后,所兼院名为内秘书院.再如和珅在乾隆五十一年实授后,所兼殿名为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实授后,依例亦应兼某一殿阁之名,然按现有材料来看,刘墉的阁名却有两个,一个是以1979年、1989年版《辞海》为代表提出来的“东阁”之名;一个是以《清史稿》为代表提出来的“体仁阁”之名.主张“东阁”之名的有以下书籍:《中国书法论著辞典》、《潍坊古今人物》、《潍坊文化通鉴》.主张“体仁阁”之名的有以下史料与工具书:《清实录》、《清史列传》、《清七百名人传》、《清鉴纲目》,1947年3月版《辞海》合订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I)、《山东文化通鉴》等.这样以来,刘墉所兼阁名就出现了以下三种可能:一是东阁与体仁阁本是一回事,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二是刘墉曾先后兼过二阁之名;三是刘墉只兼其中一阁,另一阁名则为谬指.现逐条分析如下:一、东阁与体仁阁是否是一阁二名?笔者认为:东阁与体仁阁决非一回事,不仅名称不同,而且出现的早晚也不同,如欲辨明此点,只要回溯一下清院阁之沿革即可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排查、钩沉许多一手资料与其他可供参考的文献,对世人知之甚少的刘墉一家三代与清著名学者、诗人赵翼的友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索隐、稽考,既为刘墉研究充实了研究内容,又为赵翼的研究提供了某些坚实基础.这是作者稽考刘墉与赵翼交游史实的最新成果,也是作者对其<刘墉研究丛稿>、<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中刘墉与赵翼交游稽考研究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戏剧性独白中的话语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一支奇葩。它通过客观化的手段在文本中展示双重的话语,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我已故的公爵夫人》的话语世界的分析来揭示戏剧性独白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重点对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不对称"的结构和"陌生化"的意象进行了比较细致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推论出:无论作者在小说中建构的不对称性,还是陌生的意象,都是作者内心与环境相作用的外在反映,它是女主人公的独白,也是作者自己的独白,更是在特殊环境下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寻幽探胜”,可以说是贾平凹生活的追求和爱好.从他的散文作品来看,无论是《对月》《品茶》,还是《读山》《访兰》;无论是《走三边》《登鸡冠山》,还是游《黄土高原》观《天上的星星》;无论是对《人病》的研究《关于树》的对话,还是对《闲人》《弈人》《名人》的描写;无论是《看人》《哭三毛》《念蒙万夫老师》,还是《祭父》《独白》《守顽地》……都是贾平凹这种追求和爱好的真实写照.从天上地下,漫漫环宇,到社会人生,群体个人;从外在人事的方方面面,到内心世界的角角落落,他都细细观察、细细刻划,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美妙的艺术世界.散文创作如此,在散文理论的研讨上,贾平凹也是如此.“寻幽探胜”,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善于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以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散文观.理论、实践互相结合,创作、研讨齐头并进,这是贾平凹散文理论永褒绿树长青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小说《绿化树》中的民歌具有心理叙事的功能,这种方式具有特殊性:既具有“独白“的形式,又超越了“独白“的功能;既是人物(歌者)的话语,又可视为游离子话语之外的歌词.同时,小说中对民歌的“品评“也成了心理叙事的特殊方式.此外,小说中的“文人“诗歌是一种“内心独白“,与民歌相辅互动.  相似文献   

8.
戏剧独白诗是由英国诗人勃朗宁所独创的,此类诗的典型代表是《我的前公爵夫人》。以两个译本为例,阐述了戏剧独白诗的特性,即戏剧性、诗人与独白者的距离性以及口语性。并以目的论为基础、两个中译本为语料说明了这些特性对译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坤山先生 ,在当代书坛 ,也应算作有影响的人物。前几年 ,他曾以其颇富新意的创作 ,引起过书坛的关注。但时过境迁 ,报刊上看到张先生的作品日渐少了 ,发表的文章却日益增多起来 ,张先生又俨然以一个理论家的形象凸现于当代书坛。这一层转折 ,对于原先以创作为主的书家来讲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论也不是随人任意打扮的新嫁娘 ,它极富理性 ,极富严谨求实的精神 ,来不得半点虚假与苟且。然而 ,张坤山先生发表在《中国书画报》1 997年 1 1月 2 7日第 95期 2版上的《刘墉致和的一封信》(下简称《刘信》) ,却让人感到缺乏其码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立 《世界知识》2011,(16):44-45
如果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李敖,并不为过。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香港《明报》称其"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2005年9月,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的演讲,在大陆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让大陆民众近距离见识了这位倨傲不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快意恩仇,集才气、勇气与流气于一身的“李大师”。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品位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散文即“情文”,是一种抒情写意的东西,或者更形象一点地说,是作者渲泄感情的窗口.写人也好,如《雪浪花》、《山村小姑娘》、《背影》、《我的老师》……都不是单纯地写人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写人来表达“我”的情感体验,或敬慕、或钦佩、或思念……;写事也好,如《挥手之间》、《儿行千里》、《最难忘却的一件事》、《也不是一味地叙述故事,构筑情节,而是通过故事或片断或一鳞半爪来写,此事对“我”的震动、影响、感染,或鼓舞或悲恸或无奈……写景状物更不必说,无“情”之景,无“意”之物,从来都不能称作散文,只能是说明文的一种.因此,作家冯骥才说“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流水也说:“散文,是独白,心灵的独白,散文是漫步,思想在人生与文化的广场上散步”,“感觉”、“情境”、“滋味”、“心灵独白”集中体现了一点作者对内情的抒写,因此,从文体特征上理解,对于作者而言,散文是情文!  相似文献   

12.
李敖《北京法源寺》与传统的小说迥然不同,文中言语交谈的话语篇幅很大,小说中十来章几乎全是由文中人物交谈性言语构成,着重将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对话来展现。交谈性言语的运用是小说独特艺术魅力的表现,它深入浅出地将人物思想进行了分割,从而又立体地塑现了人物思想。交谈性言语的运用一方面与李敖充分关注小说思想的传达密切相关,通过言语对话构成的叙事场景,在有限的"故事时间"内包蕴了无限的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3.
行文幽默是刘墉散文的独特品性之一,这有赖于他深得中国现代散文的传统,也有赖于他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人道的精神。自由的、宽容的、明智的态度,并通过对日常经验的个人感悟,使刘墉建立了睿智、宽厚而幽默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大清稗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拍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  相似文献   

15.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戏剧独白 (soliloquy)是作家用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一种心理描写技巧。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戏剧独白这一特定的艺术手法。本文试图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探索《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的强烈的感情 ,挖掘人物的无意识的精神世界 ,并演绎他们的生死之恋。  相似文献   

17.
(一) 此文将要谈到的,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女性,她既不像朱丽叶那样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没有塔吉扬娜那样多思善感,更未经历过卡列尼娜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波折。她只是一个被人使唤的女佣,名字叫爱伦。爱伦是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使女的一生》中的女主人公。整篇小说就是这个孤独的老佣人的不间断的独白。她在向她的听者——一位有同情心的太太——倾诉衷肠,从中得到宽慰。这里没有一句对读者的话,但从老佣人的答话中可以感觉得到她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刘墉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获得皇帝多种赏赐,包括墨刻、诗文、画卷、书籍、财物、特权等等.这些赏赐从侧面反映出刘墉当时受到的尊宠,也反映出他在书法、诗文、治学上的高深造诣.综合分析刘墉获得的各种赏赐,有利于更全面公正地认识刘墉.  相似文献   

19.
"身体写作"最早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并在80年代传入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丁玲虽没有接触到这一理论,但其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不论身体的展现还是情欲的独白都是对女性身体写作这一理论的完美诠释,体现了丁玲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创了女性话语建构的先锋。  相似文献   

20.
《直销法》跌跌撞撞到了2004年底也一直没有颁布,2005年已经过了两个月,虽然《直销法》仍没动静,但在先下手为强的思想支配下,国内外的直销企业,甚至传统领域或是会议营销的一些企业都纷纷暗地发力,积极迎接2005年——真正的直销元年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