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不饱和聚酯树脂/CaCO3体系固化动力学非等温DSC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树脂)/CaCO3复合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UP树脂/CaCO3复合体系固化过程中的DSC曲线,并由动态DSC曲线求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方程中的指前因子等参数,建立了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UP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饱和聚脂树脂(UP)室温固化体系中,引发剂、促进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固化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UP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饱和聚脂树脂(UP)室温固化体系中,引发剂,促进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固化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复合体系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体系的固化过程,用Kissinger法,Ozawa法,Friedman法以及Crane方程分析了其固化反应,得到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用T-(外推法确定了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新型无卤反应型阻燃剂中间体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马来酸反应,制备了反应型阻燃剂DOPOMA。并利用其作为反应型阻燃剂与马来酸酐、苯酐、1,2-丙二醇反应,制备通用型透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对合成的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燃烧行为、热稳定性及固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磷含量的增加,极限氧指数(LOI)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磷系阻燃剂DOPOMA的存在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有延迟效应,使得固化引发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双酚A型323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可用作新型耐腐蚀材料。我们对这种树脂的固化性能及树脂结构对玻璃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首先按标准(SPI)操作测定323不饱和聚酯的固化放热曲线(图1、图2)。图中曲线表明:无论用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催化体系或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主要是对高强度、快固化钢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研究,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丙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不饱和聚酯。通过改变交联剂苯乙烯、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的用量来测定其凝胶固化时间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8.
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iels-Alder加成法制备了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添加活性硅微粉,以室温固化催化体系进行固化,使树脂的强度、耐热性、介电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该树脂浇铸了JOZ-10和LCZ-35电压互感器,其工频耐压和局部放电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宏微观过程进行描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树脂类型、苯乙烯含量、固化剂及促进剂加入量、施工环境及制品结构等影响固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0.
TiO2/BMI树脂固化反应及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分析技术测定了纳米TiO2共混改性双马来酰亚按(BMI)树脂体系的固体反应参数,考察了固化条件与玻璃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及纳米TiO2对固化树脂高温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中引入纳米TiO2,降低了固化反应活化能和树脂固化后处理温度,改善了BMI树脂的加工性能;树脂在N2中的超始热分解温度降低,但不改变热氧分解温度;TiO2/BMI固化树脂玻璃化温度高达302℃,热分解温度达420℃  相似文献   

11.
马来海松酸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马来海松酸为原料之一,合成了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简称UPR).测试了新型UPR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固化性能等,与通用UPR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UPR的拉伸强度和硬度较大;耐腐蚀性较优;固化时间较长,固化放热峰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旋转模塑成型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因其相对较高的初始黏度和反应热而难以操作的问题,利用实验室小型单轴旋转成型机加工成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制品;通过三维显微镜、厚度均匀性分析和热重量分析等方法确定其最佳加工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填充分数0.049~0.065、模具转速15~20 r/min、模具温度30~50 ℃条件下,可得到内外表面质量较好的模制品。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无溶剂漆,是合成树脂涂料品种之一.本文研究了汽车修理专用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快干腻子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环氧树脂/反应性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动态DSC研究了环氧树脂/反应性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其固化过程,对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指前因子和速率常数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为自催化反应机理;随着胺化聚碳酯酯(a-PC)的加入,活化能降低,而表观速率常数和指前因子增加;a-PC改变了整个体系的固化过程,加快了固化反应;对于a-PC增韧改性体系,随着a-PC和固化温度的增加,固化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端氨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TPDMS)和聚苯醚(PPO)为原料,采用一锅缩聚法合成了一种含硅氧烷链段和聚苯醚结构的芳香族聚酰胺(PAPM),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PAPM作为增韧改性剂,与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MHHPA)一起加入环氧树脂(E51)中制备了E51/MHHPA/PAPM固化物。测试了PAPM和E51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5%~15%(质量分数)时,PAPM与E51在固化后的相容性良好,没有发生宏观可见光尺度上的相分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PAPM添加量为15%时,环氧固化物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相比不添加PAPM的环氧体系增加了112.2%;当PAPM添加量为5%时,环氧固化物的储能模量相比不添加PAPM的环氧体系增加了56.6%。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增韧改性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断裂面呈现漩涡状裂纹结构,断裂表现为韧性断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表明,当PAPM添加量为15%时,环氧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对于不含PAPM的环氧体系提高了28.2℃。  相似文献   

16.
以端氨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TPDMS)和聚苯醚(PPO)为原料,采用一锅缩聚法合成了一种含硅氧烷链段和聚苯醚结构的芳香族聚酰胺(PAPM),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PAPM作为增韧改性剂,与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MHHPA)一起加入环氧树脂(E51)中制备了E51/MHHPA/PAPM固化物。测试了PAPM和E51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5%~15%(质量分数)时,PAPM与E51在固化后的相容性良好,没有发生宏观可见光尺度上的相分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PAPM添加量为15%时,环氧固化物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相比不添加PAPM的环氧体系增加了112.2%;当PAPM添加量为5%时,环氧固化物的储能模量相比不添加PAPM的环氧体系增加了56.6%。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增韧改性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断裂面呈现漩涡状裂纹结构,断裂表现为韧性断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表明,当PAPM添加量为15%时,环氧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对于不含PAPM的环氧体系提高了28.2℃。  相似文献   

17.
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萍  韩俊凤  陈兴娟  王正平 《应用科技》2006,33(1):59-61,64
为提高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性能,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环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作为光固化涂料的预聚体,结果表明这种改性后的环氧丙烯酸酯比传统酯化反应制备的环氧丙烯酸酯有双键含量大和光同化速率优越的特点,着重讨论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及树脂合成中反应温度、催化剂和阻聚剂的选择,研究了酸值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氰酸酯共固化体系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凝胶实验和DSC测试,研究了含异辛酸钴促进剂的环氧树脂(EP)/氰酸酯(CE)共混体系中的工艺参数对固化速度和产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高于180℃时,加入促进剂的量高于0.05%对体系的固化反应速度无明显的影响。综合考虑体系的热性能、成本、可加工性等因素,该体系最佳的工艺和配方为mEP/mCE为6/4,w钴盐=0.05%,T固化=180℃,t固化=3h,在200℃下后固化2h。在所选出的这种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样品的热变形温度可达201℃。DSC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固化反应分为2步,首先为氰酸酯的自聚生成三嗪环,再与环氧基团反应生成噁唑啉及噁唑烷酮结构。这些生成的五元和六元环使体系的热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