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糖代谢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葡萄糖无法自由通过细胞膜,从微生物到人,各种生物摄入葡萄糖都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来完成。在人的GLUT家族蛋白14个成员中,科  相似文献   

2.
吴光耀 《科学通报》1979,24(2):90-90
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_(ase),E.C.5.3.1.9)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_(ase),E.C.1.1.1.49)是糖代谢中重要的异构酶和氧化还原酶。它们分别催化下列两个反应,  相似文献   

3.
乳酸脱氢酶(LDH)是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代谢变化的关键酶之一。LDH同工酶由M和H两种亚基组成5种四聚体酶带,称为LDH_1~LDH_5。LDH_1(H_4)酶促乳酸成丙酮酸,进行  相似文献   

4.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4):1113-1113
我们曾报告大鼠烫伤后肝、脑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结合容量(Ro)减少,同时还伴有平衡解离常数(K_d)增加,提示烫伤后GCR分子可能有构象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这问题,本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烫伤后肝、脑胞液GCR沉降速度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疾病,在美国,患者多达总人口数的3%.此病起因于胰岛细胞制造胰岛素不足,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或转化为糖元贮存,结果血液中葡萄搪浓度升高至有毒的水平,而组织细胞对能量的需要却得不到满足,造成“充裕中的饥饿”. 糖尿病可用胰岛素治疗,但是,如何不断监测病人血中葡萄糖的水平,以及对付病情迁延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如动脉硬化。易于感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纯合二倍体使突变基因的性状得以表现,筛选到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的脊椎、附肢和整个形体都正常,生长和运动也未见异常.这些结果证明:(ⅰ)肌间刺并不是草鱼身体支撑和运动所必需的;(ⅱ)肌间刺的发育有不同于脊椎骨和附肢骨的发育遗传调控机制;(ⅲ)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工培育淡水主养鱼类的无肌间刺品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的比例极低,提示草鱼肌间刺的发育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其调控机制及其复杂.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为寻找和确定特异性调控鱼类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提供了难得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水循环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物质循环过程.本文根据地质记录和深时气候模拟等数据总结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水循环演变.结果表明,水循环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发生了重大变化:(1)地质记录恢复的气候带显示,当时全球的干旱带发生了明显扩张,蒸发岩面积从中-晚二叠世开始扩张,到早三叠世达到顶峰,中三叠世恢复至中-晚二叠世的水平,晚三叠-早侏罗世继续收缩;(2)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在晚石炭、早侏罗世较高,中-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较低,呈现为“V”字形变化,显示出一次重大的波动;(3)全球大陆的聚合可能导致泛大陆巨型陆面风和特提斯区域跨赤道风的形成,进而构成全球性的超级季风;(4)热带辐合带摆动的纬度位置在志留纪-石炭纪以及侏罗纪-现代较低,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向高纬度大幅度漂移.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些水循环的重大变化与泛大陆的聚合、华力西造山、晚古生代冰期的结束以及大量碳释放和升温事件吻合,这些因素与当时的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泛大陆的聚合改变了当时水储量的空间分布,同时改变了大气环流和“季风”,进而导致中-晚二叠世干旱带开始扩张,降水量减少;晚古生代末期华力西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募集活动的区域性与针刺感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解法去大脑猫的小腿内侧腓肠肌 (MG)上分别利用局部牵拉和针刺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局部机械刺激 ,研究其运动神经元池的募集特性 ,发现 :(ⅰ )募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在较小的刺激强度或刺激施加的较短时间内 ,募集只发生在支配受刺激区的运动神经元上 ;(ⅱ )随着刺激强度或者刺激时间的不断增加 ,募集活动向支配未受刺激的邻近和远处肌区的运动神经元按顺序扩布 ;(ⅲ )肌区神经支配和对局部刺激的顺序反应特性与针刺作用下针感传导现象具有相似的生理学性质 .  相似文献   

9.
我们试验了红宝石光量子放大器若干工作参数对输出能的影响。这些工作参数是:(1)电容量;(2)介质膜透过率;(3)宝石棒的光学质量;(4)氙灯输入能;(5)谐振腔的调整。通过这些试验,获得了输出1焦耳受激发射的结果,确定了进一步增大输出能的途径是降低操作温度,增大宝石棒尺寸。在这基础上获得了10焦耳输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重庆忠县中坝遗址T0202探方出土近20万件动物骨骼,经对其中129165块骨骼标本归类分析发现,这些骨骼可归为哺乳类、鱼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这5大类,共有13目28科42属.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出土骨骼统计分析和最小个体数变化研究发现:(1)中坝地区在2370~200BC绝大部分时间均有分布的动物主要是栖息林间和草地的鹿、毛冠鹿、麂,先民饲养的猪和狗,啮齿类的兔和黑家鼠,表明本区在该阶段基本上存在着良好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环境,先民饲养家畜从1750~1000BC就已开始,并一直延续了下来;(2)犀牛只在2000~1750,1000~700和700~500BC阶段出现,表明这几个阶段草地和湿地生态环境可能更好一些;(3)而猴和棕熊只在1750~1000BC以后出现,可能表明1750~200BC期间森林条件更为优越,有利于林栖动物生长;(4)水牛和牛以及水獭最小个体数出现在2370~1750BC可能暗示早期水域面积比后期更广;(5)中坝遗址在2000~1750和1000~500BC的地层中,均发现有犀牛骨骼,根据现生犀牛所处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分析,可初步推测在2000~1750和1000~500BC时中坝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可能比现今要高.1100~850BC虽然处于竺可桢先生提出的五千年来的第一个低温期,但大九湖泥炭地层揭示的该时期仍存在有大量桑属、榆、水青冈、栎、栗等孢粉,应表明至少在大九湖和中坝遗址地区气候仍然较为适宜;(6)中坝遗址在310~200BC出土了白唇鹿骨骼,根据现生白唇鹿所处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分析,可初步推测在310~200BC期间中坝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比现今要低.前人对中坝遗址地层有机碳含量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中国区域气候经历了以变暖和东部降水呈现"南涝北旱"分布特征为主的变化.这里基于一个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历史模拟和归因试验的对比,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变率分别对上述特征形成及各大水文流域气候变化成因的可能贡献.试验中Reg CM4.0的分辨率取为50 km,积分时间为1961~2005年,两个试验的驱动场分别来自于BCC_CSM1.1全球气候模式的历史试验和归因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观测中出现的气候变暖现象,在所有流域均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在大部分流域自然变率亦有所贡献,中国区域平均的变暖中,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作用达到80%.中国东部降水的"南涝北旱"分布变化,则可能主要是自然变率起了主导作用,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变化的强度;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加,可能主要源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自然变率的作用与其相反,是导致降水减少的.同时指出,分析结果中关于气温的结论相对可靠性较高,降水的结论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需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季花 《科学通报》2001,46(Z1):96-99
对赤道东太平洋PC5794岩芯钙质超微化石软泥中碳酸盐相的Nd同位素组成ε Nd( t), Mn, Mg/Sr比值和全岩的CaCO3进行了测试, 以此建立了早、中新世东太平洋古海水的ε Nd( t)高分辨率变化曲线, 并探讨了ε Nd( t)变化的制约因素. 24.06~22.02 Ma间, ε Nd( t)在-6.24~-2.97间变化, 存在4个变化旋回. 其中4个低ε Nd( t)值(约为-6.4)与高CaCO3含量值相对应, 代表了4个冷期或底层流活跃时期, 它们的时间分别集中在24.06, 23.85, 22.88和22.26 Ma左右; 而4个ε Nd( t)高值带与高Mn含量、高Mg/Sr比值、低CaCO3含量值对应, 代表了4次海水变暖或热液活动时期, 4次较强烈的热液活动期分别为24.05~23.98, 23.69~23.15, 22.74~22.37和22.06~22.02 Ma.  相似文献   

13.
刘志民 《科学通报》1989,34(18):1422-1422
我们曾报告,人外周血白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有昼夜节律,在该文中对GR的昼夜节律可能伴有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反应性的昼夜节律的问题做了推测性的讨论。本文以氢化可的松(hydrocottisone,F)对白细胞趋化性运动(chemotactic migration,ChtM)的抑制为指标,证明了白细胞对GC的反应性同样呈现出昼夜节律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选定纵向岭谷区大保(大理-保山)和思小(思茅-小勐养)两段高速公路,采用对比分析、差异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干扰下沿线群落主要组分及其水平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建设干扰下沿线乔木和灌木优势和亚优势物种的数量有所减少,草本优势和亚优势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并出现了入侵物种;(2)高速公路建设干扰下沿线群落中各优势和亚优势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将发生由均匀型或者随机型向集群型的转化,其聚集程度加剧,扩散能力增强;(3)高速公路沿线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种群的平均盖度和高度等指标均高于远离公路处,其频度在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4)大保高速公路对沿线群落构成及种群分布的影响强度高于思小公路,两条公路在山腰路段的影响强度高于山顶路段.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现代化城市是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方。城市的发展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城市规划的合理化;(2)交通设施的现代化;(3)城市环境园林化;(4)城市生活社会化。显然,城市规划的合理化对城市居民造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娱  相似文献   

16.
金属离子对嵌有H~+-ATP酶脂酶体的流动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4,29(9):561-561
前曾报道,猪心线粒体H~+-ATP酶用胆酸盐透析法嵌入大豆磷脂脂质体形成脂酶体——L·(H~+-ATP酶)时,透析介质中含有lmMMg~(2+)能降低L·(H~+-ATP酶)的流动性,提高重建H~+-ATP酶的活性。圆二色性光谱测定也表明,L·(H~+-ATP酶)_(+Mg~(2+))较L·(H~+-ATP酶)_(-Mg~(2+))的α-螺旋含量约高26%,因而推测Mg~(2+)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影响L·(H~-ATP  相似文献   

17.
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的关注.其中科学问题作为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的科学基础与支撑,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从全球的视野对与中国气候变化有关的6个方面的重要科学进展和新认知作了概述.它们包括:(1)近百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和大气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2)中国地区的水循环与区域降水变化;(3)亚洲季风的长期变化与原因;(4)海洋在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中的作用;(5)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6)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预估和检验.最后,本文对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需要加强的重点科学问题也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的不同质体中磷酸转运器,(一种执行跨质体膜载运物质功能的蛋白复合体——译者注)专一性的差异进行比较。C_3植物菠菜的磷酸转运器承担着质体膜内外无机磷酸、二羟丙酮磷酸和3-磷酸甘油酸之间的反向交换;C_4植物和CAM植物叶绿体中的磷酸转运器除转运上述代谢物外,还能运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豌豆根的质体中,磷酸转运器还转运葡萄糖-6-磷酸。立足于不同质体各自的特殊功能,我们将阐述磷酸转运器的这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代谢异常的孕妇比例逐年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达1.31%~3.75%,这主要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及能量过剩有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会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资料与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月在该院门诊的2218例孕妇于孕24~28周开始做糖尿病筛查试验,所有孕妇均在24~28w进行50g葡萄糖筛查(GST),对于GST异常者做口服葡萄糖75g(OGTT)诊断。结果:11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9例控制在正常范围,总有效率为92.37%。其中GIGT为70例,有效率为97.22%;GDM为46例,39例正常,有效率为84.78%。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4000g为107例,占90.67%。体重<2500g为3例,占2.54%。体重>4000g为8例,占6.78%。讨论:妊娠期糖尿病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年龄、生活方式、家族史。  相似文献   

20.
对肿瘤登记和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对肿瘤登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回顾,大数据和肿瘤登记近年发展快速,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肿瘤登记的发展,而肿瘤登记发展又推动了大数据的进步.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肿瘤登记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ⅰ)肿瘤登记自动化;(ⅱ)及时收集、整合和更新不同来源的肿瘤数据,提高肿瘤资料的质量、可用性和易用性,推动肿瘤资料的开放和共享,扩展肿瘤资料的应用;(ⅲ)各级医疗卫生信息中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肿瘤登记模式;(ⅳ)采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各级肿瘤数据中心;(ⅴ)医院肿瘤登记逐步开展,人群肿瘤登记覆盖率大幅提高,部分省将全民开展肿瘤登记.肿瘤登记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迎合了大数据和肿瘤登记发展的趋势,并可借鉴应用到其他疾病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